霸王茶姬總市值相當於26個奈雪、接近古茗,約為蜜雪冰城的四分之一。


作者 | 王爾德
編輯 | 杜仲
來源 | 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
2025年迎來了新茶飲上市潮,如今,“新茶飲美股第一股”也來了。
4月17日,霸王茶姬正式掛牌納斯達克,股票程式碼為CHA。霸王茶姬此次發行14,683,991股,募資4.11億美元。霸王茶姬開盤漲超20%,截止發稿,霸王茶姬每股32.44美元,總市值達59.54億美元。
成立不到8年便成功上市,在一眾新茶飲品牌中,霸王茶姬的速度僅次於奈雪的茶。但相比奈雪的“慘烈”,霸王茶姬的成績要好太多。
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GMV(商品交易額)為295億元,同比增長173%。若按照GMV計算,霸王茶姬已超越奈雪、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成為僅次於蜜雪冰城的中國第二大新茶飲品牌。
敲鐘現場,霸王茶姬CFO黃鴻飛表示,IPO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就像上世紀70年代咖啡的現代化旅程一樣,我們希望能透過我們的現代化演繹,激發出茶這個歷史悠久、為全世界消費者廣泛喜愛的飲品的活力。
如霸王茶姬旗艦店牆上那句話:一杯茶能走多遠,那要看東方的風吹向多遠。接下來,就看霸王茶姬如何繼續講中國茶的故事。

一杯奶茶年入124億
2017年11月,霸王茶姬在昆明五一路上開出了第一家門店。
定位原葉鮮奶茶,創立之初,霸王茶姬堅持以原葉鮮奶茶為主打,原材料也儘量簡單,僅保留原葉茶、優質牛乳和基底乳。
不同於運輸及儲存都較為麻煩的水果,原葉鮮奶茶的原材料僅有茶、奶、糖漿等,都是易儲存易運輸的材料,越擴張,霸王茶姬的規模效應就越明顯。
據招股書顯示,2024年,霸王茶姬全年GMV為294.577億,日均GMV達8000萬,同比增加173%;單店月均GMV從2022年的17.75萬元增長到2024年的51.17萬元;淨利潤為25.15億元,同比增長213.32%,淨利潤率為20.3%。

營收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霸王茶姬的營收分別為4.92億元、46.4億元、124億元。
同期,霸王茶姬的運營利潤分別為-1.16億元、10.74億元、28.87億元;淨利分別為-9072萬元、8億元、25.15億元;淨利率分別為-18.5%、17.3%、20.3%。
過去2年,霸王茶姬的門店數量翻了6倍。招股書資料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霸王茶姬全球門店數分別為1087家、3511家、6440家(6284家位於中國)。其中,加盟門店佔比超97%(6271家)。
從收入渠道來看,霸王茶姬收入主要來自加盟店,2024年來自加盟店的收入116億元(約15.93億美元),佔營收的比例為93.8%;來自自營門店的營收為1.06億元,佔比為6.2%。

2024年,霸王茶姬在中國市場(含中國香港)的單店月均GMV從2022年的17.75萬元增長至51.17萬元。截至2024年年底,共有3195位加盟商加入霸王茶姬,平均每個加盟商開設了2家門店。
截至2024年年底,霸王茶姬在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門店數量超3000家,高於其在三、四線城市的門店數量。
霸王茶姬的閉店率在新茶飲品牌中較低。資料顯示,2023年和2024年,霸王茶姬的閉店率僅為0.5%和1.5%。
“霸王”的知名度自然離不開營銷。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霸王茶姬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為7360萬元、2.616億元、11.089億元,佔營收的15%、5.6%和8.9%。以2024年的資料計算,平均每家門店的銷售和營銷費用達17.22萬元。
霸王茶姬董事長、CEO張俊傑,現年32歲。招股書顯示,張俊傑作為大股東持有A類普通股19.9%、B類普通股38.7%,掌握公司最大投票權。XVC持股20.29%,琮碧秋實持股10.56%。
此外,鼎暉投資、RWC資管、安聯集團旗下安聯投資及歐力士亞洲資管同意認購霸王茶姬2.05億美元的ADR(美國存託憑證),約佔本次IPO發售的51.7%。

明星大單品,年銷3億
張俊傑曾表示:“水果茶賽道看起來充滿商機,但考慮到自身的實力與資源,我意識到在這個領域我無法與領先品牌抗衡,也不願過度消耗資源。星巴克能把咖啡賣到全世界的邏輯是‘咖啡+奶’,聚焦‘原葉茶+鮮奶’是霸王茶姬切入茶飲的方向。”
可以說,明星大單品,撐起了霸王茶姬的“江山”。
霸王茶姬目前的主要產品是“原葉鮮奶茶”(Tea latte)品類。相比其他茶飲品牌,霸王茶姬的選單精簡很多。招股書公佈的核心產品僅19款,2022-2024年推出的新品數量分別為14款、22款、15款。
這些核心產品,貢獻了大部分營收。招股書中透露,2024年,霸王茶姬中國市場(含中國香港)91%的GMV來自原葉鮮奶茶的銷售。其中,約61%的GMV都來自於霸王茶姬前三大最暢銷的產品。
公開資訊顯示,截至2024年8月,其明星單品“伯牙絕弦”累計售出超過6億杯,僅2024年單年銷量便超過3億杯。

沒有應季水果,沒有手剝石榴,沒有手打檸檬,也沒有安佳淡奶油、美國核桃碎……茶+奶的大單品組合意味著更簡潔的供應鏈,只需要做好茶、奶和包材三種原料。
霸王茶姬在招股書中也表示,專注於簡單的核心選單使其供應鏈管理更加精簡、高效,茶飲製備流程也能實現高度自動化,進而提高門店網路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上游,霸王茶姬在雲南、安溪當地經營著2700畝茶園;中游,霸王茶姬在潮汕裡湖鎮、江門市建有茶葉加工廠;包材方面,其選擇與茶百道合資建立供應鏈公司。
資料顯示,2024年,霸王茶姬物流成本佔全球總GMV比例不到1%,低於灼識諮詢統計的2%的行業平均水平。同時,庫存週轉天數為5.3天,據艾瑞諮詢的資料,這個數字在超過千店的茶飲企業中最低。
此外,霸王茶姬的門店還廣泛使用統一的自動化製茶機器,透過標準化裝置和運營,減少店員手工操作,這保證了各地門店出品的一致性。
據悉,霸王茶姬新一代自動化製茶裝置平均出餐效率提升至8秒/杯,口味誤差率縮小到2‰。招股書資料顯示,霸王茶姬單店月均出杯量從2022年的8981杯增加至2024年的25099杯。
在此前的對話中,張俊傑對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表示:“我們踐行大單品的邏輯,大單品的開發要圍繞復購來做,復購的關鍵是每天喝一杯但是喝不膩,這樣的產品需要清爽。所以我們的奶含量沒有茶含量高,含糖量也比較低。此外茶具備非常強的成癮性,做茶的復購率會更高。”
他強調,“對霸王茶姬而言,核心競爭力就是消費者心智,這也是所有消費品競爭的終極戰場。使用者心智需要長期積累,因此做消費品需要有耐心,同時還要自我剋制。”
更統一化、標準化的大單品策略,極大地提升了霸王茶姬的利潤水平。
資料顯示,霸王茶姬的毛利率從2022年的40.77%增長至2024年的51.5%,在整個行業都處於領先水平。對比之下,蜜雪冰城和古茗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32.4%和30.5%,淨利率分別為18.7%和17.4%。
目前,霸王茶姬還在自研萃茶工藝和裝置,將其用於新產品線的開拓。據瞭解,2025年,霸王茶姬推出內部稱為“第二杯茶”的現萃系列產品,已率先在上海地區測試。具體來看,霸王茶姬的Tea latte、Teaspresso、Teapuccino產品線分別對應於咖啡領域的拿鐵、美式和卡布奇諾。

新茶飲行業分化加劇
過去五年,中國的現製茶飲行業經歷了快速增長時期,競爭也尤為激烈。
從0到10000家店,蜜雪冰城用了20年,從10000到20000+門店,蜜雪冰城只用了1年,如今超過46000家;古茗近萬家;茶百道、滬上阿姨近9000家店;霸王茶姬超過6440家……
截至4月17日收盤,奈雪的茶總市值為16.88億港元;古茗總市值為420.94億港元;茶百道總市值為130.18億港元;蜜雪冰城總市值為1771億港元,期間股價還創歷史新高,總市值一度超1810億港元。按此估算,霸王茶姬總市值相當於26個奈雪、接近古茗,約為蜜雪冰城的四分之一。
從業績來看,霸王茶姬2024年營收為124.06億元,相當於蜜雪冰城(248.29億元)的一半,是古茗(87.91億元)的1.5倍;霸王茶姬2024年淨利潤為25.15億元,相當於蜜雪冰城(44.54億元)的56.47%,是古茗(14.93億元)的1.68倍。
2024年,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古茗的淨利潤率都在16%~20%之間,均實現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重增長。

而茶百道在2024年營收、淨利潤雙雙同比下滑,其實現營收49.18億元,同比減少13.78%;淨利潤4.72億元,同比減少58.55%。
茶百道在財報中表示,業績下滑原因主要是:第一,由於加大對加盟商的優惠和補貼力度,導致毛利率下降;第二,加大了營銷、品牌建設、市場推廣的開支,導致銷售費用較2023年翻倍。
奈雪的茶“更苦”。 2023年,奈雪的茶在連續五年虧損後,才剛剛實現上市後的首個年度盈利,但2024年又被打回,營收49.21億元相較上年減少了4.7%,淨利潤巨虧9.17億元。
茶百道奮力追趕,奈雪顯得疲勞無力。可以看到,茶飲行業又走到了分水嶺。卷完了中國市場,大家都把目標朝向了全球。
擁有超4.4萬家品牌門店的蜜雪冰城,體量穩居新茶飲賽道全球第一,也是出海的先行者。2018年9月,蜜雪冰城首家海外門店落地越南;2022年1月起,海外拓展加速。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門店網路已覆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海外11個國家,門店數量約4800家門店。
霸王茶姬出海也較早。2019年8月,霸王茶姬馬來西亞首店開業;2024年8月,霸王茶姬在新加坡三店齊開。截至2024年底,霸王茶姬在海外共有156家門店,覆蓋地區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2025年,霸王茶姬計劃在中國和全球範圍內新開1000至1500家門店。
但想成為全球化品牌,離不開強大的國際化供應鏈、數字化支撐及品牌IP建設。從本土擴張轉向全球化效率之爭,茶飲品牌們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行業十年更迭,中國新茶飲從模式、品牌、供應鏈等快速起飛,如今更直面咖啡,奔赴更大的國際市場。

結語
茶和咖啡為國際兩大成癮性消費,受眾群體廣泛。雖然當下國際貿易形式複雜多變,又處於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的形勢下,但更健康、更低負擔、更價效比的消費趨勢,是全球消費者追求的共性理念。
據艾瑞諮詢資料,作為全球第二大非酒精飲料類別,全球茶飲料市場在2024年的GMV為4671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6019億美元。
受人均收入增加、茶葉消費者群體擴大以及茶葉價格實惠和健康益處吸引更多咖啡飲用者的潛力推動,全球現製茶飲料市場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1220億美元,2024年至2028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8.9%。
從30元一杯大奶茶到9.9元平價茶飲,從小店排隊到每年新增萬店,從小鎮到大城市再到海外,從模仿星巴克到國潮超越再到以茶文化會世界友。新茶飲的商業模式更加清晰,屬於中國茶飲時代的帷幕已徐徐拉開。
往期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