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麼看美國提前一年公佈新型核彈B61-13?”這是5月21日多個平臺的熱搜提問。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看看B61-13是個什麼玩意?

紙面資料確實挺先進,歷史淵源也不淺。該型核彈之所以B61開頭,源於該型核彈的老祖宗早在1961年就立項了,屬於美國戰術核武器,設計爆炸威力在300—40萬噸TNT當量可調。
當時效能上就沒的說。B61在1968年量產,公開資料披露量產3100多枚,現役750枚左右。而我們從美國產品套路(現在全世界套路)看,他們習慣於在生產過程中最佳化改進修正Bug稱之為迭代,打上一個新型號程式碼。

如F-16從早期到最新,型號發展是Block1、Block5、Block10、Block25、30/32、40/42、50/52、60/62,最新的是Block70/72。B61在之前迭代了12次,公開資料現存在役型號還有B61-3、B61-4、B61-7、B61-10、B61-11、B61-12。其中B61-12是特朗普1.0的重要政績之一,B61-13是2023年10月拜登任上的“核武現代化大計劃專案”之一。
這幾款核彈主要目標瞄準的是加固式洲際導彈發射井。B61-12從2014年開始研製,2020年特朗普任期最後一年宣佈成功,用了6年時間,裡面進行過大量試驗;B61-13怎麼一年多時間就宣佈研製成功並量產呢?

道理很簡單,B61-13本質就是B61-12微調改造完成,甚至外形結構完全一致,因此沒有再吹風洞測試氣動外型。最大的區別是B61-13使用了更大當量核裝藥,爆炸威力達到36萬噸TNT當量,大於B61-12的最大5萬噸TNT當量,也即美媒吹噓的廣島原子彈24倍。
綜上不難看出這玩意其實沒什麼新意,不過是新瓶裝舊酒。

那麼美國選擇這個時候釋出這個“重大”訊息,重點就不是這個所謂新型核彈之上,而是老美的釋出時機上。
搜尋B61-13訊息,可以發現美國宣佈提前一年公佈新型核彈B61-13並炒作,近期有2個時間點:一是5月8日;二是5月19日(均是美東時間)。
5月8日美國《國防日報》等媒體報道,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代理局長特雷莎·羅賓斯當地時間7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聽證會上披露,美國計劃於5月晚些時候開始批次生產其最新型號的B61-13核炸彈,相比原計劃提前近一年。
5月19日,據美國軍事網站“戰區”報道,美國能源部表示,B61-13新型核炸彈的首個實彈提前約一年完成製造。
是不是發現了亮點?
5月8日,巴印5.7空戰0:6的結果公佈,中系戰鬥機殲-10CE大敗西方戰鬥機陣風的訊息,形成巨大的世界級衝擊波。

5月18日,烏克蘭方面稱,俄羅斯計劃於5月19日夜間試射一枚RS-24洲際彈道導彈,以恐嚇烏克蘭和西方。而近幾年隨著民兵洲際導彈老化,其發射成功率急劇下降,2021年向日本自衛隊高官展示發射,2023年向韓國國防部高官展示發射均失敗,美核戰略威懾力可靠性開始被人質疑。
如2021年日本《朝日新聞》就曾揭露美民兵洲際核導基地觸目驚心的維護和戰備狀態。
而我們簡單梳理近年核武威脅態度,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俄烏衝突,當俄戰場不利時,梅德韋傑夫就當“嘴替”開始大喊或觸發戰術核武反擊;當烏克蘭撐不住時,就常傳來核電站遭炮擊的訊息;前段時間美國傳來完全“完全拋棄”烏克蘭訊息,中斷對烏情報支援後,烏克蘭傳出有“炸平烏俄核電站”製造災難性核汙染的“末日計劃”。
美西方那邊在俄羅斯戰場大舉推進時,就常傳來在英國部署核戰機,戰略轟炸機歐洲巡航或直接核演習的訊息…..

只有中國一如既往地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戰略。2022年1月中美俄英法5常釋出的“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聯合宣告,一看用詞用語就知道是誰的習慣,誰的主張。
所以這個時候美國宣佈B61-13新型核彈生產,本質上是在常規武器上競爭不過後的黔驢技窮之舉。如杜魯門撤離紅海,全世界議論的都是其摔掉3架F-18大黃蜂和被撞;如特朗普大張旗鼓釋出F-47所謂第六代機,大家都在質疑美國只有PPT;釋出由F-35升級為F-55更是露餡就是一種空談、空想。
老美的軍事霸權維持不下去了,淪落到只能學俄熊,用核武庫撐場面。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