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跨年見聞

作者:房東的ID
來源:一座獨立屋
文章已獲授權
這些天我來到日本跨年,出行目的不再是一次高負荷的旅行,而只是想在日本隨便走一走、待一待,感受一下生活和氛圍…

我覺得就算不去任何景點,只要在日本的大街小巷走走,在一些普通的商店逛逛,就會覺得內心平靜舒服,這是一種很難用語言形容的體會,是安靜、文明、衛生、精緻的組合。

我這裡打算把在日本跨年期間的體驗,分為民間交流、基礎設施、自然資源、快餐與物價四個部分來分享一下。
(1)民間交流
這次在日本,我更加深層地感受到中日關係的良好基礎在民間,東京街頭的中國人實在是太多了。在跨年夜(2024年12月31日)晚上我先後去了惠比壽花園廣場、銀座和增上寺,三個地方當時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中國人。

2024年最後一天的皇居↑

惠比壽花園廣場38樓窗外景觀↑

增上寺的跨年氛圍↑

我在1月2日,同當地的好友自駕遊繞富士山一圈,途中在山中湖和朝霧高原停留遊玩,一路非常漂亮,而沿路景點遊客有70%都是中國人,非常誇張,幾乎聽不到日語,聽到的全是中文。
整體來看,這些在日本旅遊的中國人素質還是不錯的,他們的打扮也普遍比較乾淨時尚,到了日本大部分人能夠入鄉隨俗(遵守規則、不大聲吵鬧),這說明對於中國中上產來說,對日本的喜愛是落實到行動上的。畢竟大多數正常人,關心的重點都是生活體驗,作為度假和消費的一個目的地,我確實也找不到什麼理由不喜歡日本。

前往山中湖的路上↑

山中湖的天鵝↑

山中湖聽不到日語,遊客全是中國人↑

朝霧高原望富士山↑

我們對於中國社會發展應當抱有信心和期待,因為看待中國社會,不應該只在網際網路上去考察那些被人為扭曲的資訊,而應該更多到線下考察大家到底在做什麼。比如現在的微博、抖音等平臺,很少有大流量的博主會公開說日本生活或旅行的積極一面,這是因為他們這樣說大機率會遭遇網暴甚至封號,但無數粉紅頭子一天到晚對日本(以及其他歐美國家)喊打喊殺卻幾乎不受任何處理,這些人流量巨大,最終導致網際網路上給你的感覺就像中國是一個很戰狼的國家,而且特別反日。
但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嗎?我認為不是。中國有大量沉默的大多數,特別是受教育和經濟水平相對較高的人群,他們根本就不仇外也不仇日,恰恰相反,日本可能是他們度假的首選地…最近聽聞馬雲、劉強東、王石、王思聰都已經移居日本,更是我們上述觀點的佐證 – 你可以質疑這些人的道德水平,但千萬不要質疑他們的智力水平。
所以我們要捍衛自己的話語權,無論體驗過任何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日本等等),不要有任何顧忌,覺得好就大大方方說出來,這不僅關乎我們的表達權利,往大了說也關係到中國網際網路生態的健康。
最近中日關係轉好,令人感到十分欣慰,特別是中日高級別人文交流磋商達成10項共識,其中包括加強互派留學生,支援兩國中小學締結姊妹學校,搭建更多友好城市交流橋樑等等眾多舉措。
有日本這一個鄰國,對我們來說是很寶貴的資源,因為我們國家的地緣環境是複雜的,其中惡鄰太多,有的國家動不動搞核試驗、有的國家愛打民航、有的國家搞極端宗教、還有的國家是詐騙基地…對比之下,日本經濟發達、治安良好、民風淳樸、環境優美,而且距離還很近,幾乎是一個找不出缺陷的地方。
(2)基礎設施

和上次來的感覺一樣,東京明顯正處於一輪基礎設施的擴張期,因為在大街小巷,你很容易可以看到新的建築正在拔地而起。

這個感覺從我入住酒店的一刻起就出現了,向窗外的任何一個方向望去,你能看到在已經成熟的城市建成區內還有很多的動臂式塔吊,有種大興土木的感覺,令人對東京的未來產生不少期待。

我在東京所住酒店窗外的景色↑

另外,日本的公共交通四通八達乾淨整潔,巴士站的休息椅都漂亮乾淨讓人可以放心坐下。
日本公共交通價格(相比紐約來說)也不算貴,從東京到鎌倉大約五十公里路程,地鐵電車費用大約在1000日元(46元人民幣),對比之下中國的公共交通當然價格更低,低到另一個維度,一方面中國人收入遠低於發達國家,二來中國各城市地鐵都依賴補貼,不靠交通運營實現長期盈利。
在城市面貌與公共交通方面,日本無可挑剔,但高速公路體驗並不好。
在我們自駕富士山的那天,由於擁堵至少多花了三個小時在路上,我們途徑的東名高速有嚴重擁堵,這條路從東京到名古屋,更是連通東京和關西城市群的超級大動脈,按照眼線人口和經濟發展水平來說,這樣一條雙向六車道的公路是不夠用的。但我的朋友告訴我,有兩個原因導致這個情況,一是要拓寬或開設新路線牽涉到拆遷,日本土地私有且擁有產權的老一代人思想保守,所以要動工十分困難,也許還要再等一代人的時間;第二個原因是日本政府希望國民搭乘新幹線(而不是自駕)出行。
(3)自然資源
包括我自己在內,絕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日本是人多地少,最開始想到的是繁華的都市生活以及豐富的古建築。
但伴隨去過的地方增多,會發現日本的自然資源也是一個寶藏,特別是這些地方都維護管理的非常好,有無數漂亮乾淨的公園、河流湖水、海灘,並且同當地的歷史人文結合在一起,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這一點和香港有些像,一開始我們內地人會覺得香港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際金融中心,想到的都是購物消費、或是迪士尼樂園,但現在對我來說香港最吸引我的是出色的山海風光和無數開發和維護良好的徒步道。
在東京附近,湘南地區就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海景目的地,而且有文化加持,是真實的動漫聖地。
1月4日,我本來計劃休息,但看到天氣比預報的更好,就臨時起意去一趟江之島和鎌倉,從我住的地方到江之島,也只需一小時出頭的時間,中途換乘一次電車即可。

江之島上遠望藤澤市↑

在江之島上的一家餐廳,三文魚鮭魚籽海鮮飯+味增湯+江之島本地啤酒,所有東西稅後價格2700日元(約合125人民幣),真的不貴↑

江之島山頂的街道↑

當地的中學生舞隊在海邊活動↑

江之島電鐵,與經典的高校前站↑

(4)快餐與物價
日本國民三大快餐店分別是吉野家、食其家、松屋。
我所住酒店樓下正好就有一家食其家,所以我幾乎一半的正餐都在這裡吃,感覺非常好,食物品質安全可靠,價效比非常高,按照我非常東方的胃口,如果有食其家,基本就不願意去麥當勞了。
下面這一桌包含:牛肉飯、香草味奶昔、雞塊兩個、蔬菜沙拉一碗,蟹肉味增湯一碗(裡面有3-4塊蟹肉,味道和口感很棒),這一桌的價格換算成人民幣是52.7元。
都說日本過去幾年通脹回升了,但至少從我的感覺來看,即便是在東京,大部分消費品價格我都是能夠接受的,甚至覺得這個物價放在東京顯得便宜。
值得一提的事,桌上的那一杯香草味奶昔是我的意外驚喜,我沒想到它這麼好喝,純正的奶香和香草味疊加,非常不錯。
後來我還吃了這家店其他一些比較有日本特色的品類,比如鮭魚子+金槍魚飯,下圖這樣一份1450日元,合人民幣67元,我覺得價效比很高,貨真價實,美味有特色。
作為對比,我跨年夜在新宿東吃的一個海鮮飯(蟹肉+鮭魚子+海膽)價格比較高,12000日元,東西看上去更精緻,但吃起來差異並不大,雖然價格高,這家店的生意也非常好↓
食其家菜品的價格,可以參考我拍的點餐螢幕自己計算(下圖的單價為日元,現在1人民幣約等於21.5日元)。
食其家的人性化程度很高,我們可以選擇中文點餐,然後取號,之後在叫號時,自動廣播就會用我們點餐時所選擇的語言叫號,所以任何人到店點餐,語言都不會是問題。值得一提的是,東京(以及日本其他大城市)包括這些快餐店在內,幾乎所有商店都支援微信支付寶,對中國人非常友好
選擇快餐除了方便、價效比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他店實在是太難排了。上一次我來日本是一年多以前,當時是紅葉季,當時的感覺就是隻要不是便利店和快餐店,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工作日,任何稍微像樣的餐廳都要排隊至少30分鐘或需要預約,有些店鋪很小,位置很深的小店也不例外。其實這些店家完全可以用上調價格的方式調整客流量,但這就是日本文化的差異,他們任何一個老闆如果私自加價,會面臨非常大的道德負擔。
例如從90年代到現在,1000日元左右一份拉麵的價格就是深入人心的標準,你調價到1500或2000會被同行和消費者批評,以至於未來難以立足。
不過與其他發達國家一樣,只要是人力佔比較大的服務,那麼價格就不可能不高,我於1月1日打了一次車,總行程僅3.7公里,就用了2100日元(約合98人民幣)。而相同的距離,中國滴滴快車的價格可能只有這個的八分之一。這進一步讓我覺得,中國的優勢資源確實明顯,在中國多享受這些物美價廉的資源,用到就是賺到(參考往期主題:在中國,哪些資源是最好的?)。
這次在東京包括跨年在內的行程讓我覺得非常舒服,充實但不累,我今天將前往北海道,這也是我第一次北海道之行,相信和東京會是很不一樣的感覺,非常期待,我後續也會分享對於日本小城市的印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