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給芊芊入的的龍鈔龍幣和龍年郵票,官網都搶不到

線下也得提前兩天去排隊的。

































故宮日曆就更別說了,我關注很久,只是在看哪年出手更有紀念意義。
同時,我也會關注每年的日曆中,它的文物呈現方式。
比如網上很收歡迎的山西文物日曆和敦煌日曆,我給你們看下,它們的特點是圖片的精美,也非常有收藏價值。

但故宮日曆側重點不同,是讓你看懂這個文物,除了收藏,還能當成一本“科普”來看,這點送孩子來說也是更合適。

就比如這個金髮塔,我不僅能看到它的全貌,還能看到它區域性的亮點。

比如古代人的儀式,我可以從畫作上去感受,也可以從復原場景去感受。

再比如這個印章,如果只看上面的雕刻,不看印文,又怎麼能知道它為什麼叫“三希堂”印呢。

為什麼我喜歡把文物(也是文化)印在日曆上的這種方式?就是因為孩子每天都能看著它,日積月累會對文物越來越熟悉、對文化越來越瞭解。
像我閨蜜家孩子,以前買文創就是看外觀;現在會對著日曆上出現過的文物去買,發現了一樣的就特別興奮。

而另一個閨蜜家孩子是學古箏的,看到日曆上有古琴,聽說故宮也正有古琴展,抱著日曆就去了,還找到了這把“飛泉琴”的原物,可給孩子激動壞了。













如果自己選新年禮物,我前面總結的經驗,你們可以參考,我踩過的坑,你們選的時候可以先過濾掉哈

這本故宮日曆,無論從主題設定還是百年傳承,都非常符合我希望孩子在使用它時,能夠對文物和歷史產生更多的喜愛。
-
一年一月一主題
-
歷經百年的故宮日曆
👉一年一月一主題








因為它可以算是近代日曆的鼻祖了,1937年的民國時期,故宮就出版了第一本《故宮日曆》。

而現在的故宮日曆,就是以1937年為藍本回復出版的,連封面這四個字,都完美保留了。

裝訂方式,也是沿用傳統的裸脊鎖線,能180°平攤在桌上,還特別耐翻不掉頁。

每一次翻閱,都能感受到那種來自歷史沉澱的古樸韻味。

閨蜜說,2025年還沒到,她家這本日曆孩子翻來覆去看好幾遍了,去故宮都不忘帶上它去找“同款”





另外,我
每週也會在圈裡分享我最近的家居、收納、裝修(對,我又開始裝修了
)以及我的小日子。

感興趣的妞,可以長按識別👆加芊媽小助手,她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同步我髮圈的內容~~
🛒本週芊媽推薦好物
👉給閨女選新年禮物,怎樣花錢不多,卻每年都有特別的意義(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今年閨女的年服從內到外一站式搞定,限定絲絨紅色過完年繼續穿(點選下圖👇看我詳細分析)
點開芊媽的公號名片👇
點選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這樣我就不會因為只會寫乾貨,而把你們弄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