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雨虹,詭異分紅44億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CFA

分紅本來是好事,但到了“防水茅”東方雨虹身上,恐怕就變得“有毒”了。
不久前,東方雨虹在釋出2024年財報同時,宣佈要分紅44億元,一時引發市場熱議,甚至連可以拿到這筆分紅的東方雨虹股民都不滿意。
在東方財富股吧中,關於東方雨虹最熱門的一篇貼是木禾投研的《“東方雨虹”分紅44億,是瘦身還是暴雷?》,下面就有人評論“不會股東抽逃出資吧”,也有人留言“大股東想拿錢走人”,都被納入高贊評論。
市場的質疑不難理解,畢竟東方雨虹在2024年的歸母淨利潤,才勉強過了1億元。也就是說了,公司一年賺了1億,卻打算分紅44個億,誰拿走大頭不言而喻。
吐槽聲不絕之下,3月12日晚,東方雨虹再發公告,改為分紅22.095億元,並表示:
“2025年半年度報告披露後,在相應期間滿足現金分紅各項條件、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和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公司將考慮推出2025年中期分紅預案,2025年中期分紅預案將參考調整後的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制定,保障本次調整前後投資者回報水平整體穩定。”
大白話說,就是被罵怕了,於是不分44億元,先分一半,但2025年中報出來後還是要分紅,合理推測就是把剩下22億元放在半年後才再分,總之這44億元就是要拿出來分紅,只是時間安排上做了妥協。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無論是44億元,還是調整後的22億元,如此鉅額的分紅是不是可以說明東方雨虹雖然業績不理想,但依然很有錢呢?從表面資料來看,賬上現金超過70億元的東方雨虹,確實家底殷實。
不過,一份與年報同時公佈的《債務重組公告》,卻透露出了另一番景象,東方雨虹鉅額分紅背後,藏著太多令人不安的隱秘心思。
點選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後的邏輯。
畸形供應鏈
作為國內建築防水行業的頭部企業,東方雨虹有著“防水茅”的美譽。
不過,無論是防水乃至建築,自然都會受到房地產下行週期的影響,這使得東方雨虹近年業績並不理想。
2021年,東方雨虹營業總收入的增速接近50%,但2022-2024年,增速分別只有-2.26%、5.15%、-14.52%。歸母淨利潤方面,2022年暴跌接近50%,2023年微弱增7%,次年又暴跌超過90%。
雖然2024年全年的歸母淨利潤還有1.08億元,但要知道,2024年上半年,這個資料是9.43億元。這意味著,在去年下半年,東方雨虹其實虧了8.35億元。
在業績壓力如此大的背景下,合理的舉動應該是多留點現金,以備不時之需,但東方雨虹卻要進行大手筆分紅,這恐怕會在未來為其帶來更大的壓力。
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末,分紅前,東方雨虹的資產負債率為43.4%,有息負債率為15.11%。就算“分期”了,但如果44.19億元的分紅最終依然落地後,隨著相應的現金減少,東方雨虹的資產負債率將變成48.14%,有息負債率也會去到16.8%。
此外,按照原來的有息負債率計算,東方雨虹的有息負債為67.6億元,這是原來賬上現金可以覆蓋的,但分紅後,巨大的缺口將形成。
更重要的是,東方雨虹分紅前的“現金充裕”的情況,其實是來自上下游不健康、畸形執行下的結果,本來就持續性存疑,這使東方雨虹在分紅後面臨的風險進一步加大。
2月27日,東方雨虹釋出了一份《債務重組公告》。
公告顯示,2024年度,公司作為債權人透過取得部分下游客戶已建成的商業商品房、酒店、土地等(以下簡稱“抵債資產”)用於抵償其所欠付公司款項,相關債權的賬面價值共計 18億元,公司作為債權人通過出售部分下游客戶資產用於抵償其所欠付公司款項,相關債權的賬面價值共計 4.1億元。
重點來了,公告還有這麼一段話,“公司作為債務人向上遊供應商抵出抵債資產用於抵償公司應付供應商貨款,相關債務的賬面價值共計46,876.51 萬元”。
兩段話放在一起,意味著什麼?
其實就是東方雨虹在下游收不到錢,要拿下游的資產抵債,而東方雨虹也不給錢供應商,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上游,拿資產抵債。而這種供應鏈運作,很難說是健康的。甚至可以說,支撐東方雨虹鉅額分紅的“家底”,其實是建立在一種被下游拖款、自己又拖款上游的畸形、不健康的商業行為上。
反映在財務資料上,近年東方雨虹的信用減值損失大增。2020-2022年分別為2.18億元、2.51億元、3.15億元,但到了2022-2023年,大增至7.53億元和8.87億元。
同時,截至2024年底,東方雨虹的應付賬款依然高達26.4億元,其中超過20億元是貨款。也就是說,在打算分紅超過40億元前,東方雨虹還欠著供應商鉅款沒有還。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東方雨虹出現過拖欠供應商款項的網上新聞。
2024年,塗料採購網就有文章指出,重慶某傢俱企業向其舉報,重慶市石柱縣核穀雨虹建築修繕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在它那裡採購了一批辦公傢俱,合同金額超6萬元。該傢俱企業在沒有收取任何定金的情況下出售了該批傢俱,但合同約定結算期已經過去了1年多,仍未收到貨款。
據公開資料,重慶市石柱縣核穀雨虹建築修繕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核穀雨虹),是東方雨虹建築修繕技術有限公司和重慶市石柱國有資產經營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協商共同出資成立的。
拖著26億元供應商的錢還沒有給,下游又越來越難收錢,經營業績還面臨巨大壓力,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東方雨虹分紅44億元,市場卻炸鍋了。
幫實控人還債?
2015-2023年,東方雨虹累計現金分紅總額為44.9億元,即使在業績表現最亮眼的2021年度,其現金分紅總額也僅有7.53億元。這意味著,之前打算的44億元的分紅,1年就等於過去9年的金額了。
為什麼突然分紅得這麼大手筆?自然不是為了入選紅利指數,恐怕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業內資深人士認為,部分企業熱衷於高比例分紅,背後動機或有這些:
一是讓投資者拿到回報,增強公司的吸引力,有助於穩定公司股價,避免下降幅度過大導致各種風險的發生;
二是向市場傳遞積極進取的訊號,展示公司的盈利能力與現金流,傳遞管理層對未來的信心,這種信心不僅影響資本市場,而且會增強客戶對企業的認可;
三是大股東緩解質押風險,或者兌現員工持股方面的承諾等。
從目前情況來看,第三個原因可能最貼合東方雨虹。
截至2024年年末,東方雨虹實控人為李衛國,持股比例為21.79%,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按比例估算,如果真的分44億元,李衛國拿到的約為9.63億元。但與此同時,李衛國所持東方雨虹的5.31億股股份中,約有4.22億股處於質押狀態,質押率約為79.58%。
質押率近8成,可以看出東方雨虹實控人有多缺錢,這背後可能是李衛國的兜底壓力。
2021年,東方雨虹1600餘名員工參與持股計劃,累計購買公司股票4947.17萬股,成交均價為55.78元/股,合計約為28億元。李衛國本人得以高位套現約8億元。然而隨著公司股價暴跌,員工持股虧損額度超越七成。按照計劃,李衛國需要兜底的金額在20億元左右。2023年末,李衛國減持套現約8.97億元,但依然不足以填補這部分虧空。
2023年11月,一位自稱東方雨虹離職員工發帖稱,當初加槓桿斥資百萬買公司股票,雖簽了放棄收益的宣告,但離職一年仍未拿回本金。東方雨虹董秘張蓓針對網上的傳聞還曾回應稱,“李總”一定會按照持股計劃協議要求履行承諾。
對於鉅額分紅為實控人還債的說法,東方雨虹表示,李衛國所獲現金分紅將主要用於償還其股票質押融資,降低槓桿。預計後續其質押率會有比較明顯的下降,從而逐漸化解實控人因質押率過高而帶來的質押風險,本質上也會降低公司的經營風險,幫助企業輕裝上陣。
話雖如此,但誰又能說得清,東方雨虹的這次分紅,會不會是不顧企業未來的“套現”式分紅呢?尤其考慮到東方雨虹目前正處於調整陣痛。
戰略調整失敗?
近年來,東方雨虹正經歷艱難的調整期。
一方面,房地產寒冬背景下,防水作為上游自然不能獨善其身。
另一方面,東方雨虹面臨的行業競爭也越發激烈,科順股份、北新防水等競爭對手紛紛搶佔市場份額,尤其是具有央企背景的北新防水,正不斷衝擊東方雨虹的龍頭地位,還有三棵樹等跨界防水的企業,憑藉在其品牌、渠道優勢也進入防水賽道,搶佔部分市場份額。
2024年,東方雨虹的市場佔有率為12.5%,較2021年下降了4.5個百分點,而北新防水市場佔有率上升至8.6%,科順股份也達到了6.3%。
在這背景下,東方雨虹首先做出的大調整,就是“降房”和“降直銷”。
2023年,直銷業務還是東方雨虹的第二大銷售模式,收入超過100億元,可到了2024年上半年,直銷收入銳減46%,僅為28億元左右。
東方雨虹最近也表示,公司在近三年來客戶結構最佳化、業務模式轉型過程中,主動放棄了一些地產大客戶業務、施工業務等直銷業務,這些業務收入規模的快速下降,對公司的收入規模、利潤規模造成了衝擊。
不過,戰略調整往往伴隨著陣痛。東方雨虹主動收縮直銷業務、減少對房企依賴的舉措,雖然說是合理的,因為從長遠來看有助於降低應收賬款風險,但在短期內,卻對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造成了巨大沖擊。
問題的關鍵在於,在“降房”和“降直銷”後,東方雨虹能不能在其他客戶中彌補回來?目前來看,儘管東方雨虹積極向零售(C端)和工程渠道(小B端)發力,但都面臨不小挑戰。
2024年上半年,工程與零售渠道收入佔比達到了79.76%,渠道銷售已成為公司主要的銷售模式,其中工程渠道實現營業收入66.99億元,同比增長9.07%;零售渠道實現營業收入54.38億元,同比增長7.66%。
看起來新的方向有了一定起色,然而,在轉型過程中,東方雨虹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渠道建設、市場推廣、人員培訓等方面,這使得短期內費用大幅增加。
2024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增至15.14億元,廣告宣傳費由2023年上半年的2.91億元增長至2024年上半年的3.15億元,同期差旅費、辦公費、小車費等也均出現增長,對公司利潤造成了負面影響。
此外,東方雨虹與下游經銷商的合作成本也在上升,為了激勵經銷商拓展C端和小B端市場,給予了更多的返利和支援,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最終,東方雨虹的調整,雖然能在營收上做出一定彌補,但成本端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可能正因為這樣,造成了在2024年營收“只”下滑了14.5%,但歸母淨利潤跌超9成。
除了“降房”和“降直銷”,東方雨虹也在嘗試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將目光投向了砂漿粉料和海外市場。然而,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效果並不理想。2023年,砂漿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中的佔比僅為12.8%,海外收入佔比更是不足3%,意味著在短期內,這些業務很難成長為支撐公司發展的支柱。
對於東方雨虹來說,好訊息是目前房地產行業出現了初步復甦訊號。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作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提出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也是國務院首次將“穩住樓市”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僅重申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並且新提出要堅持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風險。
業內分析,該表述變化意味著中央不僅注重短期樓市的穩定,同時重視樓市長期持續的健康趨勢,堅持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房企方面,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2025年前兩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4479.9億元,同比下降5.9%,降幅較1月大幅收窄10.6個百分點。1-2月全口徑拿地金額超過百億企業共計8家。
這就帶來了一個尷尬問題,為什麼房地產剛剛出現起色,東方雨虹就著急把錢分了?更何況,身處戰略調整期,不是更應該留點現金應對轉型陣痛嗎?如此急切的利益分配邏輯著實令人費解。
這很難不讓人聯想,鉅額分紅背後,是不是由於轉型陣痛過大,哪怕下游復甦出現曙光,也決定擺爛了,大股東打算"劫貧濟富"式套現呢?
儘管東方雨虹的戰略意圖仍待釐清,但賬面上26億應付賬款確鑿無疑,再光鮮亮麗的分紅計劃也掩蓋不了這一事實,連股民們都看不下去,東方雨虹就別再掩耳盜鈴了。
參考資料:
新快報《公司才賺1億,分紅卻高達58億!東方雨虹引爭議》
樂居財經《東方雨虹李衛國9.6億分紅去向曝光!董事長竟為填平這個"雷區"…》
財新《2月樓市延續止跌回穩政府工作報告有何新訊號?》
運營商財經網《東方雨虹董事長李衛國套現為補償員工?被套牢的員工能否拿回本金?》
天天財經116《東方雨虹至暗時刻?千億市值崩塌背後的危局與自救困途》
出品人:盧樺
主編: 袁明武  責編:角爺
版式:伊妍
商務合作 | 加微信:JinjiaoB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