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伊戰爭威脅撞上三國軍演,中東變局背後,一場新秩序的大戲正在上演!
2025年3月8日,特朗普對伊朗丟擲“不談就打”的威脅,結果這話剛落地,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便用“霸凌政府”直接回懟,更戲劇性的,不到24小時,中俄伊三國宣佈,在阿曼灣啟動“安全紐帶-2025”聯合軍演!

一邊是“霸權大棒”,一邊是“鐵三角”亮劍,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特朗普的“不談就打”,是真威脅還是談判籌碼?中俄兩軍同時出手,究竟是常規操作,還是對美以聯盟的致命警告?
特朗普的“不談就打”,並非突發奇想,本質上是美國對伊朗“伊核協議”的2.0版本。簡而言之,就是“既要、又要、還要”,既要伊朗放棄核能力,又拒絕解除制裁,限制導彈射程、切斷區域盟友聯絡,甚至還要求伊朗石油出口歸零。
2018年,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重啟制裁,試圖用經濟絞殺迫使伊朗屈服。然而,伊朗非但未低頭,反而加速推進核計劃。2015年伊核協議簽署時,伊朗濃縮鈾庫存僅300公斤,丰度3.67%;到了2025年,伊朗濃縮鈾庫存突破5000公斤,丰度已達60%,距離武器級僅一步之遙。

在經濟層面,2021年,中伊簽署4000億美元全面協議,用鐵路換石油、北斗系統替代GPS,美媒驚呼“中國抄底伊朗”;2024年,伊朗加入金磚,人民幣結算石油佔比升至28%,美元霸權裂痕加深。
如今伊朗背後,站著的是中俄,而中俄伊的聯合軍演,恰似一場現代版的“合縱抗秦”。
3月9日,中俄伊宣佈,在阿曼灣的恰巴哈爾港,舉行“安全紐帶-2025”聯合軍演。俄羅斯第五代戰機蘇-57,已秘密進駐伊朗空軍基地。
而中國052D導彈驅逐艦“包頭艦”和綜合補給艦“高郵湖艦”正駛向阿曼灣,演習科目包括“打擊海上目標”、“臨檢拿捕”、“聯合搜救”等實戰內容。

這場看似常規的演習,至少傳遞出三重訊號:
其一,能源命脈的軍事化背書。恰巴哈爾港位於波斯灣咽喉,全球20%的原油經此運輸。對中國而言,這裡是“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透過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與伊朗陸海聯運,可繞開美國控制的馬六甲海峽,直接貫通中東能源走廊。
當中俄軍艦集結恰巴哈爾港,演習科目直指“臨檢拿捕”“聯合搜救”時,相當於在波斯灣門口架起一道防火牆,這既是對美國“石油歸零”制裁的反制,也是為能源供應鏈上保險。
其二,多極化秩序的實戰演練。從“亞丁灣護航”到“阿曼灣軍演”,中國海軍從區域存在邁向全球力量投射,此次軍演標誌著中俄伊從“戰術協作”升級為“戰略協同”。

美國波斯灣艦隊,以“航行自由”為名,維護石油美元霸權,而中俄伊則以“反海盜、反恐”之名,解構這一強盜邏輯,當中俄伊艦隊在阿曼灣劃出航跡時,世界看到的不僅是炮艦的寒光,更是單極秩序崩裂的點點星火。
其三,對霸權邏輯的集體回應。國際政治從未遠離“叢林法則”,美國的“戰爭威脅”本質,仍是霸權的“拳頭邏輯”。
從“石油美元”到“人民幣結算”,從“航母威懾”到“聯合巡航”,這場博弈早已超越伊核問題本身。而中俄伊的聯合軍演,不僅是三國利益的交匯,更是對霸權邏輯的終極回答:“世界足夠大,容得下各國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