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38天
隨著特朗普對全球鋼鐵和鋁產品加徵25%關稅正式生效,歐盟和加拿大迅速採取報復措施,對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包括波本威士忌和摩托車。歐盟宣佈分兩階段實施關稅,目標涉及價值28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而加拿大則宣佈對價值207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徵收25%關稅。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深感遺憾”,稱此舉將影響就業並推高物價,但歐盟仍願意談判。加拿大財政部長多米尼克·勒布朗(Dominic A. LeBlanc)表示,加方將對等回擊美方關稅,涉及鋼鐵、鋁及其他產品。巴西總統盧拉則批評特朗普的政策,但巴西尚未採取報復措施,僅表示可能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與此同時,韓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仍希望獲得豁免,但特朗普堅持不會作出讓步。歐盟官員表示,他們的反制措施旨在施加政治壓力,為談判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圖片來源於網路
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在內的有關部門本週約談沃爾瑪高管,對其施壓中國供應商降低價格以消化美方關稅成本的行為表示不滿。此外,美國銷量最高的福特F-150皮卡因大量使用鋁材,在此次關稅衝突中或將受到較大沖擊。

隨著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經濟動盪,其盟友開始將責任歸咎於現任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認為他可能成為此次危機的替罪羊。盧特尼克在未經特朗普正式宣佈的情況下,提前在電視採訪中透露美墨加關稅可能暫緩一個月,加劇了白宮對貿易談判時間線的混亂。儘管他在特朗普競選期間籌款有功,但因性格爭議和越權行為,在政府內部早已引發不滿,被認為是最可能被清除的官員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政府在烏克蘭和平談判中的人事安排出現變動。白宮對俄烏事務特使基思·凱洛格(Keith Kellogg)似乎已被邊緣化,他未參加3月11日在沙特舉行的和平會談,而國務卿魯比奧和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茨主導了與基輔的討論。此外,特朗普的中東特使維特科夫預計將再次訪問莫斯科,與普京會談,這進一步引發外界對凱洛格角色的質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儘管凱洛格此前在基輔與澤連斯基討論過戰場局勢和安全保障,但他的缺席讓外界關注美國在烏克蘭和平程序中的領導層調整。當前,烏克蘭已接受美國提出的30天臨時停火方案,並準備啟動長期安全談判,但最終實施仍取決於俄羅斯的回應。

儘管美國2月份通脹整體有所降溫,但美國勞工部今晨公佈的最新資料表明,未來幾個月的關稅影響可能會推高部分商品價格,從而減弱這一降溫趨勢對企業、消費者和美聯儲決策者的安撫作用。資料顯示,2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同比上漲2.8%,略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期。其中,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率同比上升3.1%,為202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儘管這一資料顯示通脹趨緩,但外部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可能影響未來物價走勢。

圖片來源於網路

格陵蘭昨日舉行的選舉因特朗普曾表示有意收購該島而備受關注,選舉結果被視為對其干預的一種回應。中右翼反對黨民主黨(Demokraatit)贏得了最多選票,佔比30%,該黨主張從丹麥緩慢邁向獨立。黨首延斯-弗雷德里克·尼耳森(Jens Frederik Nielsen)表示,希望這一結果能向特朗普傳遞“我們不是待售品”的明確資訊。他強調,格陵蘭人不想成為美國人,也不想成為丹麥人,而是希望實現獨立,並自主建設自己的國家。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國宣佈本週在北京與俄羅斯和伊朗舉行三方高級別會談,重點討論伊朗的核計劃及地區安全問題。俄羅斯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和伊朗副外長卡澤姆·加里巴巴迪與會。此次會談正值中俄伊三國加強戰略合作之際,本月三國海軍在阿曼灣舉行“安全紐帶-2025”聯合軍演。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方表示,軍演旨在增強軍事互信,包括模擬海上攻擊、搜救和攔截演練。與此同時,特朗普正試圖重啟與伊朗的直接核談判,並向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致信,尋求外交解決方案。然而,伊朗方面對此表示強烈拒絕,哈梅內伊稱特朗普的提議是“欺騙”,旨在製造伊朗拒絕對話的假象,並指出美國曾在達成協議後單方面撕毀2015年核協議,質疑談判的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