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最近的一個封面,挺絕的,看出來沒,“雙普”合體了。
最近,警惕美俄緩和,警惕所謂美俄接近制衡東大的文章到處都是,這些人聽風就是雨,有點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大國博弈不是過家家,但凡對大國博弈複雜性略有了解的朋友們,都會對這種論調付之一笑。
斐君今天為何又提到這個事呢?因為,這幾天,有一種觀點很有市場,說什麼“雙普”要聯手幹一件大事,很多讀者都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到底什麼觀點?聯手幹什麼大事呢?我大概總結一下,即:
特朗普和普京有共同的保守主義信仰,以及對強人政治的共同追求,這是“雙普”超乎尋常關係的基礎;
全球保守主義即將從一條暗線變成明線;普京是歐美白人保守主義的一面旗幟,“雙普”共同的敵人是歐美內部的白左;可能會建立一個“白人保守主義國際”……
乍看這種觀點,嗯,好像有那麼一點道理,提出者有水平,不一般,視角獨特有新意。這種觀點的文章,閱讀量都非常大,說明很有市場,也有讀者朋友轉發給我,問我怎麼看。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說我看待這個世界的幾個底層邏輯吧:
-
絕大部分政治家,永遠把個人的利益和政治生命放在第一位,不可能為了虛無縹緲的主義和價值觀,尤其是跨越國際的什麼主義,而損害個人在本國的利益;
-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是唯物的,是利益至上的,關鍵時刻,主義和價值觀都要讓步於利益;
-
國家間關係的本質,同樣是國家利益,而非這個主義那個主義;
-
地緣經濟決定地緣政治,離開經濟分析,談地緣政治和什麼意識形態,都是空中樓閣。
好像都是廢話和常識,但常識最可貴,常識也最容易被忽略。
扯遠了。所有相信美俄再度聯手製華的人,大概也都相信以下幾個假設:
1、普京在權力場摸爬滾打三十餘載,仍然是那個美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心向西方的政治小白;
2、特朗普神經病一樣的執政風格,包括背刺盟友、信口雌黃、朝令夕改、一天二十四變,在普京眼裡是值得信賴的;
3、普京相信,聯合美國背刺東大,可以獲得巨大利益,遠比現在和東大合作收益更大;
4、特朗普只有四年任期,中期選舉後還說不定啥情況,可能隨時被對手幹掉,卻可以保持對外戰略的延續性,可以兌現其承諾;
5、俄美不存在產業競爭,東大作為能源大買家,不是雙方共同爭取的大客戶;
這一點延伸說說,打個比方吧:
美俄重歸於好,然後美國說,哥,我是賣油的,你賣我點油唄
俄羅斯說,真巧我也是
美國說,哥,我們家去工業化嚴重,你家工業啥樣啊,在你家買點工業品啊
俄羅斯說,真巧,我也是
……
就好像鄂爾多斯和榆林倆城市結盟。榆林說,大哥,我別的沒有,就有煤,以後你缺煤了就和兄弟說,兄弟成本價給你,一噸700就行
鄂爾多斯說,老弟呀,我家煤往外賣一噸才600
然後呢,肯定沒有然後了,呵呵。
什麼叫地緣經濟決定地緣政治,這就是!
還有許多人煞有介事的說什麼美俄要恢復“蜜月期”。他們說的,應該是這樣的蜜月期吧。普京和大部分俄羅斯人想要這樣的蜜月期?!

張文木先生說得好:人頭腦清醒的時候,多是從殯儀館送殯回來的路上。剛為蘇聯送完葬從“殯儀館”出來的這一代俄國人,在短期(10—20年)內不會再次被騙進殯儀館,除非——儘管可能性很小——再來一個戈爾巴喬夫那樣的傻子和葉利欽那樣的瘋子。
退一萬步說,就算出現了這種局面又怎樣呢?
東大其實是有嚴重的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的。歷史上,東大有兩次半被全世界圍攻。八國聯軍一次,冷戰前期同時被美蘇敵對是一次,還有半次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後的那幾年。
所以東大骨子裡是一個“末日生存偏執狂”,我們從來就準備好了獨自面對一切。我們真正的“盟友”只有一個,即我們強大的、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具有壓倒性巨大優勢的工業製造業!
重要提示!
最近不少讀者反映,訂閱號列表裡看不到斐君文章了,問我是不是停更了。其實不是,因為微信公眾號又改版了,如果您不是斐君觀點的“星標”使用者或常讀使用者,就收不到斐君推送的文章了。這意味著,您可能隨時和斐君失聯。
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星標”斐君,操作很簡單:
1.點選文章標題下方的藍色字“斐君觀點”,進入公眾號首頁;
2.點開右上角的“…”
3.點“設為星標”。
就可以啦。煩請設定一下,我們相約不走散。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創好文,敬請關注“斐君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