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員工翻8倍收入,5年內要給全員分1億|行業智慧答案


內容來源2024年12月28日,筆記俠舉辦的“第五代企業家互生論壇暨柯洲和他的創業者朋友年度演講”案例系列。
責編 | 永安王  排版 | 蕭瑟
第 8785篇深度好文:3157字 | 10 分鐘閱讀
《第五代企業家·行業智慧答案》系列:
潤通求本
筆記君說:
2024年一系列【年度演講】已經落下了帷幕。
劉潤、任澤平、蕭大業、崔璀、雷軍、柯洲、吳曉波、羅振宇等IP先後登臺,並都在影片號同步直播。經統計,在所有的影片號場觀資料中,羅振宇影片號以920萬人遙遙領先,柯洲創業圈影片號超300萬人緊跟其後,排名第二,吳曉波頻道、雷軍、劉潤、澤平宏觀影片號分別以200萬-280萬區間場觀位列前六。
自2022年起,柯洲年度演講到2024年已是第三屆,柯洲和“新商業服務平臺”筆記俠全新定義了基於全球化、數智化和智慧化的第五代企業家。
以下是已釋出的演講案例,分享給大家:
潤通求本是一家主要依託於京東電商平臺售賣小米、華為等3C家電產品的電商企業。我先說一組他們的資料。
第一,在行業如此卷的情況下,潤通求本在京東上做到了諸多品牌、諸多品類的非自營經銷商銷量第一;
第二,過去2年,在同等銷量、同等人員的情況下,公司利潤還能翻2到3番,個人收入增長最顯著的員工,薪資漲幅高達過去的8倍,全員收入水平也普遍提升了70%至80%;
第三,京東好店的獲取並不容易,京東平臺上綜合排名前10%的商家才有資格獲得,獲得“京東好店”標識後,系統推送的流量會增加,展現機會也會增多,很多商家都希望拿到這個標識,潤通求本所經營的京東店鋪全部拿到了“京東好店”的認證。
在這麼卷的背景下,尤其是電商行業拼命打價格戰的環境中,潤通求本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潤通求本的CEO樊增光。
創業早期,他在中關村做的是批發生意,從廠家進貨,然後批發給經銷商。那時候,是一個有貨就能賣出去的年代。
隨著時代的發展,他認知到批發生意越來越依靠個人關係,並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於是,樊增光順應時代,從線下走到線上,擁抱電商。
可在經營一段時間後,發現企業一直處在經營突破困難的邊緣,企業規模和營收一直徘徊不前。潤通求本在每次“618”、“雙11”大促關鍵節點活動中的提升空間很小,企業氛圍平平,員工的收入也僅維持在行業平均水平,企業經營出現瓶頸。
我和他聊的時候,樊增光自我剖析說:“我出生在一般家庭,養成了愛面子、自卑的性格。自己沒有在大企業呆過,也沒有系統學習企業管理,這造成我認知了什麼,才幹什麼,企業經營受自己的認知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人員規模一擴大,他就管理不了,心裡就不踏實,感覺經營不在他的控制之內,進而導致利潤和銷量沒有太大變化,甚至隨著行業熱度下滑,經營還會下降。
他說,他一開始的創業狀態是自我證明。
當一個人用自我證明的狀態去做事情,而不是衝著這件事情能否做成,自己就成了這件事情的天花板。當一個人做一件事情不自信的時候,動力就會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樊增光對內部的很多資訊是不同步、不真實、隱藏的,平時給同事們傳導的語言就會變成空的、虛的。於是,公司就延展了這種文化,大家在做事的時候,就會沒有力量感,最終導致幹不成。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樊增光開始了大量培訓學習。偶然的情況下,他接觸到李詠昇老師的成果導向和全員分配營。
在李詠昇老師的幫助下,他們的團隊開始踐行成果導向思維,全員思想高度統一,行動路徑也一致了。他們長期拿不到的京東好店稱號,在觀念改變後很快就拿到了。並且,實現了同等銷量、同等人員的情況下利潤翻番。
為什麼能做到?
核心是觀念之變。這個觀念,就是從經營自己的安全感,走向經營大家的安全感;從思考自己的佔有,走向思考全員的擁有;從追求經營的確定性,走向追求經營的可能性。一旦讓全員當家作主,協同只為成果,自然全員個個都是高手。
思路一開啟,行動自然來。

樊增光說,打敗自我的過程是很難的,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面對自己,深度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起心動念。
經過李詠昇老師不斷的開導,他變得更真實、更開放,也決心讓企業從高層到底層都灌入真實和真誠。
因為想要持之以恆去做對的事情,把對的事情做正確,就必須成為一個對企業、對業務、對周邊人負責的經營者,必須成為一個走向真實的經營者。
樊增光是怎麼做的?它在行動上做了哪些,值得我們學習?
他的第一個關鍵行動是將成果導向思維傳達給全員。
剛開始,企業的經營情況受限於他的個人認知,後來他開始和團隊設定了成果導向思維。
比如,他們的運營店鋪長期拿不到“京東好店”認證,團隊成員也都不相信能拿到。獲得“京東好店”需要90%以上的好評率,當時他們的好評率僅在50%~70%之間。
他們在認知上就認定拿不到,但是,當他們建立了拿到京東好店的導向,並且在這個導向的牽引下,持續為結果不斷匹配條件,最後竟然拿到了,他和團隊都覺得不可思議,
同樣的他們,同樣的能力,同樣的資源,為什麼成果如此顯著?
這一件事,開始突破了樊增光和團隊的認知觀。樊增光說,最關鍵的是用成果導向思維打破了自己的認知侷限。
不是有什麼,所以做什麼,而是想什麼,就圍繞什麼,就匹配什麼,就做什麼。人們的設限,是來源於認知觀的侷限。

樊增光和我說,他希望在5年的時間內給團隊夥伴分1個億。

人最大的障礙就是不敢成為,成功來源於敢於成為的信念。如果人人都為成果為導向,這個氛圍自然促進了創造,於是,結果就是團隊和睦以及利潤持續提升。
作為領導者,樊增光從此改變了觀念,充分運用好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和思維,為企業負責,讓更多的人擁護這個事業,讓參與者想做的事和企業發展要做的事達到了一致。
他的第二個關鍵動作是大力推行透明經營,建立了全員分配機制,喊出了“利潤連結你我他,一起賺錢一起花”的口號。
如何透明經營?
公司賺多少錢、分多少錢,都不藏私,都公開。因為天下關係毀於猜,只要一猜就分開。
在資料方面,除了戰略資料,公司的所有經營資料都毫無保留地向員工公開。管理層以下的員工如果想要檢視資料,只需要透過管理層就能輕鬆調取。
透明經營是為了匹配潤通求本推行的全員分配機制,讓所有人清晰明白地看到提升收入的獎金池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看到企業利潤的來源,從而不停為獎金池的放大而擔當負責,協同創造。
這種透明的經營方式,讓員工們感受到了企業對他們的信任,也讓他們更加信任企業。經營企業,必須經營大家對企業的信任,建立企業的公信力。
同時,潤通求本積極營造真誠的企業文化,倡導簡單直接、實事求是的溝通方式。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員工們不再有顧慮,能夠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團隊協作變得更加順暢,內部消耗大大減少。
當心靈舞臺越來越大,眼界就越來越高,去年樊增光定下了兩個目標:一個是透過建設企業文化,讓身邊人及其家庭都有一個身心健康的素養傳承;另一個是在5年之內讓全員能夠分享1億利潤。為什麼有這樣想法?
潤通求本每週會組織分享會,在分享會上,員工們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工作心得。有的女員工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在潤通求本的平臺上成長為家庭的經濟支柱;有的員工分享了因為自己在公司的穩定工作,讓家庭變得更加和睦的故事。
樊增光突然意識到,我做企業的目的,我的第一價值觀,是不是變成讓身邊人都幸福?而企業經營發展是它的一個匹配條件,不僅能賺到錢,根基還是讓所有人及家庭實現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幸福。
就在我演講的今天,樊增光和大都會人壽太陽體系聯合創始人吳震宇聯合發起,為團隊舉辦了500人的家庭教育公益課。
樊增光說,從小到大,他都有一種內心的狀態:當別人因為我而幸福的時候,我的內在非常燃燒。
樊增光最喜歡讀《道德經》,他覺得人不應該只是賺智力的錢,更是要賺智慧的錢。
他印象最深的是《道德經》的第七章:“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一個人,只有透過第三視角保持自己的清明,從而去做利眾人的事情,這樣不僅成全了他人,也成全了自己。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好文閱讀推薦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