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真的“火”車了
昨天下午4點多,
墨爾本Box Hill的下一站,也就是Union這一站,火車真的變成“火”車了,
很多華人都見證了:

(來自小紅書@Emily墨村版)

(來自小紅書@Ma妞)
現場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當然,事故造成東區幾條火車線又癱瘓了,很多人堵在Ringwood或者Camberwell前面,不明所以……
現在有同車廂的網友公佈真相了:
現場這個煙極大,

車廂裡很明顯什麼東西起火了,

就是車尾(也可能是車頭)這一個車廂,

小哥“冒死”拍攝,




這樣看就清楚了:

罪魁禍首——一輛電動腳踏車,

有網友說:
“我當時在場。事故的原因是一輛小孩的電動腳踏車在靠近保險絲的地方爆炸了。我之所以知道這個,是因為我和另一個人當時正試圖幫助那個孩子,他在車站前哭泣。”

有網友證實就是上面圖片中的那個孩子,
“冒死”也不肯離開他的車。

“我剛剛把照片上傳到我的個人資料裡。照片裡的那個孩子就是電動腳踏車的主人。他當時非常崩潰。第一張照片拍攝於爆燃前大約一分鐘。
謝天謝地,我們正好在那個時候到達了車站。除了那個孩子,所有人都立刻衝向車門。隨後他也跑了出去,因為待在那裡實在太危險了。”

從現場看,也很慶幸是在Union站這樣還算空曠的地方,如果是在city loop這類的地下車站出事,那真的後果不堪設想,

墨爾本網友也不忘調侃,蒸汽火車來了,

但大家都知道這有多危險,
“鋰電池太嚇人了!你絕對不想待在一個沒有出口的封閉空間裡,那可不是我願意賭的風險。
那個男人帶著鋰電池走進電梯的影片對我來說真是一堂生動的教育課。一旦它們開始燃燒,就不會停止,直到燃料被完全消耗殆盡。”
不知道這位墨爾本網友是不是也看過這個影片,真的完全不敢看第二次,大家就需要記得,鋰電池在封閉空間”熱失控“有多危險。




有網友解釋到:
“鋰電池如果使用不當或維護不當,可能會非常危險。一些電池中使用的液態電解質高度易燃,而鋰遇水會發生劇烈反應。
在長時間受到震動的裝置(如電動腳踏車)中,電池可能會與外殼摩擦,導致外層損壞,從而引發短路或電池單元破裂。除了物理損傷外,電池的充放電速度過快也可能導致劇烈升溫,並引發熱失控(thermal runaway)。”

而且一些不合格產品加劇了這些風險:
“熱失控應該相當罕見,因為有智慧控制器。但我一直懷疑一些廉價品牌跳過了正確的設計等關鍵環節。”
“或者韌體被修改,移除了加速和最高速度限制。”

有網友表示:
“這就是我害怕乘坐飛機的原因。想象一下每天有多少危險的垃圾在空中飛來飛去,隨時準備爆炸”
這也是為什麼航空公司對充電寶有越來越嚴格的規定,
包括本週,新加坡航空就剛剛宣佈了機上電子裝置使用相關的重大政策更新。
新航規定:
乘客接下來將不允許在新航的航班上用充電寶為電子裝置充電,同時也不允許使用機上的USB埠為充電寶充電。
這一規定同樣適用於新航的下屬的廉航Scoot/酷航。
另外根據最新規定:
乘客可隨身攜帶容量不超過100Wh的充電寶,無需特別批准。
如果容量在100Wh至160Wh之間,則需獲得航空公司批准。
超過160Wh的充電寶則嚴禁攜帶登機。
除了新航之外,上週泰國航空也宣佈了禁止乘客在機上使用充電寶的規定。

而這些電動腳踏車在車廂裡起火,網友也在猜測,
接下來是否會出臺關於攜帶這一物品上火車的新規。
或者
只允許具有RCM標誌的電動腳踏車進火車
。
備註:RCM(Regulatory Compliance Mark)標誌是澳新的合規認證標誌,用於表明某種電子、電氣或無線產品符合當地的電氣安全、電磁相容性(EMC)和無線通訊相關法規。

而就在今年2月底,倫敦的一輛電動腳踏車在上地鐵前起火,倫敦關於禁止電動腳踏車上火車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畢竟從2021年底起,倫敦交通局已經禁止所有私人電動滑板車和電動獨輪車上公共交通了。

幸運的是,墨爾本union車站這次事故無人傷亡,但總不能等到悲劇發生,才做點什麼吧……
來源:Reddit、小紅書



☞太可惜!澳洲農民寧願倒閉,也不願打藥,一場全社群的戰鬥已經打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