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哈工大、哈工程被禁止使用MATLAB軟體的訊息引發網路廣泛熱議。MATLAB軟體有什麼用?為什麼哈工大和哈工程被停用會引發廣泛關注?

MATLAB是美國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業數學軟體,用於資料分析、無線通訊、深度學習、影像處理與計算機視覺、訊號處理、量化金融與風險管理、機器人,控制系統等領域。可能對於“文科”的小夥伴來說,這款軟體沒什麼,可是對於那些相關“理科”的小夥伴來說這就是一款神器啊。
近日,網路流傳很廣的一篇“美國資深華人程式設計師對國內研發的幾句真心話”的不少觀點說得挺在理!秋凡科轉整理後分享給大家,全文如下:

大家好,今天看見C9中的哈工大被美國取消Matlab授權,導致此後的各種研究都會被延誤。哈工大的一個研究生還在網上哀嘆,工程軟體業和國外差距在30年以上!
Matlab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們對海外技術的依賴大的超乎想象。作為在美國有十幾年工作經驗的高階軟體工程師,以及美國理科博士背景的我來談談,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到底是因為錢不夠多,還是人才質量不夠高,或者還是因為我們不夠重視才有現在的問題。
首先我們的確有世界最大的交易流量網站阿里巴巴,但是另外一面超過99.99%的工業基礎軟體都是需要美歐授權,其實一個是基礎層面,一個是應用層面,工業軟體跨多個基礎學科的,一個是純資訊計術產業的應用,基礎不牢,上層應用只能模仿別人的……

阿里巴巴的確牛,但是你說,你是從下而上的獨立技術嗎?恐怕連馬雲都不敢說這句話,畢竟電商這個觀點也是他去美國學來的。
就拿Matlab而言,國人能獨立設計出來嗎?從應用層角度上來說不難,這個事應該國家出面,教育部牽頭,投入資源金錢去研發一箇中國版的matlab。用途就是給國內各個高校和國內企業使用。所有高校都來用,這樣就有市場了。
有人覺得matlab好強大!其實你拆開來看,裡面的內容是很簡單的。演算法模組有各種開源的c、python庫。前端軟體介面就更不用說了,太簡單了,都是模組化的東西,最重要的還是你呼叫的各種庫函式,如果有企業把這些開源演算法整合到一起,也就那麼回事。

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是演算法的第一次建立,而不是去學會呼叫matlab的庫函式 !工業軟體很難的,不僅僅是程式設計的問題。
舉一個例子:如果要用工業軟體做一個汽車建模,那就需要這個軟體支援空氣動力學,材料學,力學等等這才能模擬出真實的情況,需要轉件工程師擁有跨專業的能力。
中國不缺碼農,也沒必要懂你們領域的東西。只要你們要搞明白自己的東西,把他流程化,剩下的才是交給程式設計師的。
軟體問題的棘手在於缺軟體背後的市場生態,工程軟體的問題還在於研究水平,你所提到的國內外30年差距只能稱之為研究水平差30年(具體差距不清楚),不要動不動軟體差30年。
專業級別的軟體不賺錢,一般的公司肯定不願意花大力氣去研發,可是不研發就沒得用,這是個死迴圈。

中國在高精尖方面還是和西方一些國家有很大差距的,這是不得不承認的。資料庫技術有市場,投入有回報,所以可以大力投入去做,科研類軟體,市場太小,演算法太複雜,路還很長啊……
唉,被別人掐脖子的感覺真的很不爽!有些國產軟體開發出來,絕大多數不是一邊用一邊幫助改進,而是直接與國外軟體進行比較,說不好,直接拋棄不用,國產軟體就不可能發展起來,現在被外國禁止了,開始呼喚國產軟體了。
如果一開始大家形成國家共識,全面國產、系統化,我們現在也不至於被捱打的這麼痛,這麼被動!
不過現在從形勢看來,禁了最好。如果不禁,就會一直依賴。禁了雖說三五年內影響很大,起碼給上面的人看看行業軟體的短板,然後會有公司努力進入這個空白市場。
不是國產的不能用,而是習慣了頭部產品的便利。國產一步一步走,會有出頭之日,只要動力足夠,問題會解決。這些軟體的製作難度在於會寫程式的不一定有工科背景。
做這些軟體需要擁有至少碩士以上工科背景,並且在軟體領域有很高能力的人。這些人本來就不多,而且工資怎麼的也得要30萬一年(這還是最基本的)不說別的,很多國內所謂的開發者,百分之八十都是碼農!
專業領域的軟體工程師更是鳳毛麟角!工業級的軟體就是精雕細琢出來的,花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相關人員的試驗驗證等步驟。想要趕上,腳踏實地才是王道。
這不是一個軟體的問題,這是整個基礎與科學應用的問題,模擬軟體核心是數學和物理以及化學等基礎科學加上軟體開發,裡面軟體開發的技術難度並不高!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中美這樣一點一點擠牙膏式的軟脫鉤總比一夜之間徹底中斷的硬脫鉤好,至少能讓國內相關行業人員警惕和有關鍵的緩衝時間,從這點來說,這樣也未必是什麼壞事。
很多人覺得開發一個軟體能有多難,如果僅僅是寫程式碼,考慮演算法的話,肯定能短時間想辦法搞出來。但是作為工程模擬軟體,遠遠不是寫程式碼那麼簡單。
更多的是做大量的基礎學科的研究工作,搞清楚工程領域各種複雜情況內在的聯絡,同時進行合理的簡化,使結果能儘量貼近工程實際。有人,有錢還不行,更需要時間與實踐的積累,這恰恰是我們缺乏又難以在短時間補上的。

基本不會有鑽研此類專業性很強的軟體公司了,要麼是遊戲公司,要麼是鼓吹大資料的公司,一旦用到很專業的軟體,發現全是別人的。短期內沒任何利潤,後續有需要大量專業投入的事,除非涉及國家安全,剩下的基本在中國沒戲,沒人沒錢,現在國人太浮躁了,沒幾個專心搞技術,都是撈快錢,搞資本運作。
就像我經常用到的攝像機只有索尼、松下、富士,你國產就是比不過,也許鏡頭專利過期了山寨一個,但是主機的演算法永遠搞不出來,就是丟焦跑焦沒法用。實話,我國在很多方面還是比較落後的,認清現實別活在了不起的大夢裡。
有句名言:不去造輪子!哪天輪子不讓你用了,只能走路。理論上來說,這些專業軟體需要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單位通力合作才能編制出來,並且要一批一批的碩士,博士不斷迭代。但是,國內的科研環境大家知道的,想認真做點事情,非常難,幾個人靜下心來在做科研。別的不說,如果美國切斷中國的所有基礎軟體,java沒了,python沒了,C沒了,大資料整套軟體都沒了,我們還能搞什麼,這些東西不是一兩年能搞出來的,所以國人不要盲目樂觀,想想怎樣把科研環境整治好,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比空喊要強千百倍。

中國真正問題不在這裡,在國外都是公司搞研發,因為研發出來市場化之後,就能轉變成利潤,賺大錢,中國公司不幹這事,都是科研機構研發,為什麼公司不幹呢,研發需要投入巨量資金,需要轉化為產品利潤維持研發,而中國沒有專利保護,一旦人被撬走,心血就白費了,技術就帶走了,光憑科研機構能搞出什麼研發,國家公職人員,鐵飯碗,誰會費那個心。
感覺阿里巴巴,拼多多這種公司,改變了商業業態,相當於將走變成了跑步,效率大規模提升。但是工業軟體,相當於把爬行變成直立正走,速度不見得有多明顯。但是前一秒是動物,後一秒成為了人。
我們的專注點都用在房地產這種可以快速賺錢的行業了,最核心最底層的東西,少得可憐!這些軟體難點不在軟體, 而是模型!建立模型除了堆錢堆時間還得堆人才。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如果用正確的方式給30年,必然會有一所世界仰慕的羅馬城!

附:Matlab以及對應的公司MathWorks發展歷程(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包雲崗研究員整理)
MathWorks在1984年成立,只有1名員工,第一筆收入是1985年賣給了MIT10個Matlab版權,收入500美元。MathWorks公司早期很不起眼,有個玩笑稱它前7年員工數每一年翻一番,1984年1個員工,1985年2個員工,1986年4個員工,直到7年後的1991年也才只有128個員工。
和今天很多初創公司相比,這個成長速度就像是蝸牛了。但是他們力出一孔,圍繞著Matlab不斷增加功能,使Matlab成為一個行業領先的工具軟體。
1997年,MathWorks的營業額達到了5000萬美元,380名員工。如今2019年MathWorks公司營業額是10億美元,3000多員工,全球有400多萬用戶。
雖然從營業額看並不大,但其實我們更應該學習這種模式——不斷積累。把一項技術做到極致,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
來源:百度百科、科學網等
編輯整理:秋凡科轉(cfkezhuan)
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意加入科轉朋友圈,請加微信leiandduo
(群體精準、人數限制、話題聚焦、資源共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科技成果轉化永遠在路上…
來源:秋凡科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