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天書
每隔一段時間,在精神意義上已經作古的人人網就會被人拉出來懷念憑弔一番,這大概是屬於85/92一代獨有的懷舊狂歡。畢竟伴隨那句“找同學,上校內”的slogan誕生的是曾經國內第一的SNS社交平臺,也直接締造了中文網際網路生態領域的某些圈層和群體結構以及大量亞文化符號。
然而,懷舊這個事總是溫情脈脈,回憶總是會被加上濾鏡蒙板,當一些人習慣沉浸於與人人有關的青春逝去的感傷之時,另一些人從來不曾退場,在中文web3.0時代繼續風生水起,延續後人人時代的故事。
01
不同於更早的部落格和晚些的微博,當年的人人網誕生了一批真正意義上從年輕網民裡走出來的意見領袖。在08年一件件足以引發所有國民注目的或好或壞的大事中,藉由這些話題的傳播效應,人人網迎來它的顛峰時刻。在青年學生們一次次的大禮議狂歡之中,自然而然的誕生了一個位於泛政治圈(也可以叫鍵政局)頂點的組織,它的名字叫北斗。

在後來的各種人人懷舊文章裡,這個組織及其成員們被打上了很多美好的標籤,學生意見領袖,啟蒙,公共表達,社會批評,自由主義等等。不過若要解釋為什麼這個組織當時能站在人人泛政治圈的頂點,我們還是要簡單的回顧下歷史背景。
讓很多老人人引以為豪的一件事情是很多微博時代之後才開始在全網爭論的公共話題,在人人時代就早有大討論,甚至在很多方面達成了共識。這確實是人人網政治討論氛圍濃厚的一個表現,然而也不免有很多回憶美化之處。實際上真實情況是,如今在稍有閱歷的網路泛政治討論參與者圈子中所具有的一些基礎性的共識,在人人巔峰時代可能是每天都會引起“10萬+”級別撕逼的話題,所謂的“共識”往往只存在於一篇或幾篇日誌下那些有限的討論參與者裡。
一方面,人人網的泛政治討論群體在當年初步崛起的中文網際網路生態中突顯出某方面的高階性,另一方面以如今的眼光來看,這個群體在很多方面又都處於“民智未開”的狀態 。這純粹是中文網際網路幼年狀態結合中國社會大發展前夜造成的歷史程序使然。
因為這樣的歷史程序,如今越來越多的網路左翼青年在早年人人網上是屬於被鄙視的一小撮,佔據主流的聲音是懷念前朝正統的果粉(民國粉),是喊著全盤西化的自由主義者,是自稱草圈的鬥士小將們,是各種各樣的青年良心。而人人網上這些主流思潮的集大成者和理論背書者就是北斗。
這個組織的成員普遍家境較好,名校出身或海外留學,有不少是經濟學本科出身,也有一些據說的“官二代”,“紅三代”。這樣一個自帶光環,又敢於發聲並形成組織的群體,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人人時代意見領袖的代表。當年我等一些剛上大學的野生泛左青年,因為北斗的影響力太大,甚感憋屈,所以也聚到一起進行發聲,結果被北斗的一些成員嘲諷為“一群二本三本的沒文化盧瑟抱團取暖”。
雖然被嘲笑很不爽,但也讓剛上大學的我第一次意識到,單純的學歷並不會給人和人之間帶來見識和思想的絕對差距,也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一些名校意領在某些方面的偏執和無知。比如北斗某位人稱“總統”,參與了08年某知名異見人士組織的違憲活動並簽名的創始人,某頂尖名校學生會主席出身,日常言論以哈耶克為圭臬,極端推崇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相信設立最低工資保障是惡政,曾經因在菜市場談論類似話題被賣豬肉的攤主當場嘲諷。另外一位985出身的主要成員同時是知名果粉,每到特定節日就會在人人上表演聲淚俱下的前朝憑弔。然而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普通人眼中的精英,是青年學生意見領袖,在人人網顛峰的幾年裡,北斗的江湖地位無人能及。
不過即使對他們的觀點有鄙視有不屑,拋開立場,到現在我也還是會承認,北斗也好,其他人也好,在那個古典時代裡,參與公共討論的老人人們大部分還是單純的,懷揣某種衝動和理想的,為思想而表達發聲,不管觀點如何,都是中文網際網路歷史上值得銘記的聲音。第一代接觸SNS的大學生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想表達自己,想做些事情。在09年的時候我們甚至和北斗一邊打嘴仗,一邊合作策劃了一個名為任意門的計劃,這個計劃旨在利用人人網群體的天然優勢,在那個資訊還不是非常豐富的時代為高中生們提供免費的擇校擇業指導。當然,因為完全不成熟的組織和協調能力以及技術限制,這個計劃最後自然流產了。
孫宇晨在人人上火起來已經是2010年,我當時因為厭倦減少了上線頻率,後知後覺的聽到這個名字,並知道他成為北斗系的後起之秀和明星人物。找來他的代表文章閱讀,看到的第一篇文章是他在人人上的成名作《XXX,請把你的大便留下來》(XXX為某鄰國前任領導人的名字)。第一次看完這篇文章,我是無力吐槽的。北斗成員以往的文章,拋開觀點不談,起碼有不少能做到文字上有邏輯有學術修養。然而同樣是P大出身的孫同學,這篇高論我只能用滿嘴噴x來形容,難以想像P大的歷史系精英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以及這樣文字背後的思維。然而現實證明幼稚的是我,隨著孫宇晨們的出現,人人網古典時期即將結束,下一個時代很快就來臨了。
02
我在上文提到人人網的古典時期,這是我自己心裡的一個概念,大概是從08年到10年間,這同時也是中國網際網路進入新媒體時代的前夜。這個階段的人人網上,還沒有10萬+和流量時代的各種套路,拗人設的網紅,收智商稅的騙子,搞營銷的商家還鮮有出現。大家還在單純的為平臺貢獻著內容和價值。
2010年的某一天,人人網某位以分享美食和旅行圖片知名的活躍使用者驚訝的發現,在剛成立一年的新興平臺微博上,有一些博主從他的相簿裡盜取圖片釋出,並且依此吸引了可觀的流量。同樣的事情越來越多的發生在其他使用者身上,大家討論之後很快發現,原來人人網上這些年沉澱的不少內容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並且這些內容養活了很多微博營銷號,因為這些內容的盜取成本為0,那個時代的使用者基本沒有任何有效辦法去維護自己的內容權益。
時間進入11年,在微博使用者規模到達第一次巔峰之後,移動網際網路,新媒體,電商大爆發三股潮流同時到來,以往想像不到的,或因條件限制無法實現的營銷和獲利方法在微博的實驗下都變成了可能。人人網上有想法的使用者們紛紛發現了通往名利的路徑,不再滿足於大學生交友,平臺整體也向營銷的方向全面轉型。人人網古典時期宣告結束。

然而,對於人人網泛政治圈來說,這一切暫時還與他們無關,他們一邊噴著人人上新出現的營銷號,一邊進行著以往的鍵政娛樂,並把討論擴散到新陣地微博上。一方面大家仍然比較單純,另一方面屬於深度內容創業者的春天要兩年後才到來。
這一年人人網泛政治圈最大的瓜可能就是孫宇晨抄襲事件。其實當時孫宇晨已經藉著在人人網和其他平臺的運作獲得了巨大的聲望資本,登上了《亞洲週刊》(不是時代週刊,兩者沒有關係)封面,並被輿論認為是P大的新興代表。雖然我仍想不通寫出了《XXX,請把你的大便留下》這種文字的人怎麼會被輿論當成P大的代表,但那時候我終於明白了,孫宇晨和人人網政治生態的其他內容創作者不同,和北斗那些普通的成員也不同。以今天的眼光看,作為一個P大歷史系學霸,孫從人人網出道開始,很少有乾貨文章,所寫文章大都如《大便》這篇文章類似,專門挑吸引眼球挑動情緒的題材,從標題到技巧都很符合如今的10萬+爆款論。
並且孫宇晨在人人網為自己拗的人設極為深入人心,用一個比較直觀的形容來說,孫當時的人設和牛博網時期的羅永浩幾乎是一樣的。10年的夏天他在南方週末實習,彼時南周影響力也處在巔峰時期。北大和南方系的雙重光環加持,也是出道較晚的孫宇晨名聲最後蓋過了北斗其他成員的重要原因。早在大家都單純鍵政的時候,孫就已經為日後鋪好了路。
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期間,孫宇晨創辦了《新新青年》,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其野心,然而沒多久就用一篇抄襲的《老兵不死,一九四九》葬送了這次嘗試。
如果這件事在今日的自媒體圈子發生,只要運作得當,很可能說不上是一次多大的事情。畢竟今時今日,靠抄襲起家的大號大V們屢見不鮮。真是流量擔當,平臺也會護著你,最近知乎第一大V的抄襲風波就是如此。但在當時大多數人人使用者的心裡,這是不可原諒的,而且孫宇晨事後拒不道歉的態度也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甚至北斗也因為挺孫和倒孫而出現分裂。支援孫的某北斗元老這樣說:
“蘋果和微軟也是抄襲,憑什麼透過抄襲創業成功就是英雄,而寫篇文章抄襲就變成了過街老鼠。欺負要臉的文人算個毛能耐。你們誰要是真的覺得義憤填膺,抄襲一事絕對不能容忍,請看到這行字後立馬把你的電腦拿到商場退貨,請用實際行動表明你剛直不阿的道德立場”
最後還真應了這位朋友的話,畢業之後的孫宇晨轉型創業又涉嫌抄襲並獲得成功,完美的踐行了這個邏輯。

從這一年之後,北斗老成員們逐漸淡出,人人網泛左翼群體崛起並擴散到其他平臺,人人網也因新媒體時代轉型不成功而走向末路。
03
有看過我之前寫的《失敗的羅錘子,成功的羅永浩 》這篇文章的朋友應該記得,我對國內這些喜歡拗人設的右翼自由主義者下過這樣一段評判:
右翼自由主義者們通常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接受能力差,凡事過於理想化和盲動,喜歡一蹴而就,以自我意識為中心演繹世界,不接地氣,小聰明多,自我道德感極端良好,善於煽動但不善於管理,對口號和姿態的熱愛遠大於行動。

對於羅永浩 ,孫宇晨這類初登場時自我道德感極端良好,極有良心的“中國知識分子”來說,我總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等著他們自我打臉,露出本來面目,並且他們也從沒讓我失望過。
對當時已經站在名望巔峰的孫宇晨來說,為什麼要選擇抄襲,我只能把原因歸結到他習慣走捷徑,喜歡冒險上,且這種冒險的成本和收益他是清楚衡量過的,事後拒不道歉的態度也說明這點。這對於一個工於心計的生意人來說再正常不過,但對於曾經迷信他的人設,瘋狂擁護他的粉絲們來說,可算是生動的教育。
在新概念大賽中獲獎並考入P大,毫無疑問他是一個智商相當高的人。然而有些聰明人確實很喜歡走捷徑。他曾在接受某雜誌採訪時向記者講述他如何在歷史系保持成績第一:
“歷史系的課考試佔的分數少,論文是大頭。跟老師多交流,關係熟了,正式交論文之前先讓他看一下,提點兒建議,我再改改。分數能差嗎?”每選一門課,他一定要拿到老師的手機號和郵箱,“出了事至少能找到責任人”“我的印象中,至少有4門課原本在85分以下,問老師以後,改到了85分以上。”
他也曾在競選學生會主席時跟同為P大校友的一位北斗創始人這樣說過,當選後可以認識更牛的人,做更牛的事,一步一步向上走,比如可以透過共青團系統的路徑,一路成為省部級大員。
後面的事情已經被大家講爛了,畢業之後孫連續創業,最終在幣圈獲得成功。即使在幣圈這個已經遍地是韭菜收割機的行業裡他依然不忘走捷徑,陷入了抄襲以太坊的風波中,並在接受某雜誌採訪時清楚的表達了自己這種態度:
“……商業社會中,老問抄襲這個事情,沒有任何意義……”
“我認為商業社會本質上比的還是執行力和是否能真正把一件事情deliver出來。做出來,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某種程度上來說,爭論這個想法本身是誰的,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關於虛擬幣到底是什麼樣的騙局,以及該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我們號講過,其他人也講過很多,其實再講來講去是沒有意思的。就和其他韭菜收割機一樣,你永遠沒法講給不想聽的人。只要敢於冒險,喜歡走捷徑,不要底線依然能在這個社會獲得成功,孫宇晨和韭菜們就不會消失。之前有媒體將孫宇晨比作幣圈賈躍亭,其實這是不恰當的,看完上文的朋友都能明白,他是幣圈的羅永浩 。不過長江後浪推前浪,孫玩的這個套路如今的羅老師肯定也是操作不來了。
04
當年的人人網,提前佈局,走了捷徑並獲得成功的當然不止孫宇晨一人。
同為P大出身的童哲(為什麼又是P大),靠著和孫宇晨差不多的人設,差不多套路的言論,也成為北斗系後期的明星人物,並在獲得足夠的資源後開始創業之路。雖然被人扒了很多創業時的黑歷史,但靠著光環夠大粉絲夠多還是將免費教育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畢竟市場經濟只看成敗和結果。當然,比起校友孫宇晨,他選擇的路還是謹慎多了。

這些年各平臺上演過的經典成名和收割套路,在當年的人人網上都不乏相似案例。85/92一代毫無準備的被推進了新時代的大門,在大多數人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少數聰明人就已經發現,在這個新時代,原來名利是那麼觸手可及。有心的人,有謀劃的人,在那個古典單純的年代,就已悄然贏在了起跑線。
大學生總是要長大成熟的,總是要畢業的。天天交友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打光棍,天天談理想也不能當飯吃。那些沒那麼聰明的老人人們,被時代的潮流推搡著,終於也開始了身為使用者的和作為人生的雙重轉型。人人網後來又產生了不少網紅,但這已經和泛政治圈沒什麼關係,這些新興網紅在人人上獲得資源,然後毫不留戀的出走,去更好的平臺上兌現自己的價值。
剩下的普通人,畢業之後或創業,或留學 ,或者平平常常的參加工作,戀愛相親,買房結婚,成家立業。即使還喜歡談鍵政談理想的,也都有了新的陣地新的朋友。屬於人人時代的一切榮光,最終風流雲散。

只是偶爾,他們還會被挑逗著懷念起在人人的那些時光,懷念起那段可能是屬於他們一代獨有的青春時光,還會時不時的組織曾經的老友聚會飯醉。
北斗的幾位創始人也都實現了人生轉型,有的開公司,有的轉戰其他平臺當內容創業者,都有光明的前途。只不過在公開場合裡,他們已同過去的自己做了切割,從現在的他們身上很難看到過去的影子。一位曾經在南洋留學,以觀點極端友善度極差聞名的某位創始人,在轉戰其他平臺進行內容創業之後,冉然已成為圈內擅長蹭熱點和生產10萬+的高手代表。
當年北斗的創始者們曾將精選文集送給秦暉和羅永浩等人,並獲得他們的肯定與支援,那是北斗影響力的巔峰時刻。數年之後,自詡摘星星的孩子們已然投身到火熱的網際網路市場經濟大潮中。理想照進現實,青春總要成熟。我有印象的人人網泛右翼群體最後一次狂歡是2012年美國大選,奧巴馬的連任讓他們歡欣鼓舞,並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仰。我有時會想到,如果16年美國大選時人人網泛政治圈還在的話,那畫面應該很好看。
05
最近因為孫宇晨在網上又火了起來,讓我想起很多事情。其實,認清這類人的行為本質後,對他選擇去幣圈收割韭菜就不會讓人意外。
然而,在孫宇晨抄襲門出現,我剛剛走出校門的那年,我以為我已能看清,能預見到很多事情,最後才知道自己還是幼稚。
在人人網的左翼圈子裡曾有一個朋友,他在我們當中可稱是純正且嚴苛的共產主義者,對於圈子裡其他人的言論觀點,在他看來有不夠堅定不夠正確的,他總是會加以斥責嘲諷。雖然不太好相處,但他的理論功底非常紮實,很有戰鬥力,所以我也很樂於跟他請教交流。這位朋友跟孫宇晨差不多的時間接觸了虛擬幣,他的家境不錯,在普通人還能承受比特幣價格的時候買了一些放在手裡。當時我們以為這只是單純的薅一下資本主義羊毛,相信以他的思維水平肯定知道見好就收不能深陷的道理。
後來他在圈子裡出現的漸漸少了,出現的時候話題也多和虛擬幣有關。再後來,我們發現他的朋友圈變成了虛擬幣佈道場,內容全都是虛擬幣/區塊鏈是如何偉大如何劃時代的技術,能為世界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聲稱計劃將全部家產的相當一部分投入到虛擬幣上。對於勸說他或反駁他的人,他仍然斥責嘲諷。而且我們其實是說不過他的,因為他購入比特幣較早,不考慮後面購入的,短期來看不管怎麼跌都跌不到他的成本價。在現實結果面前,語言是無力的。
最後一次見到他是在幾個月之前,他出現於一個討論財經話題的群裡,因為有人聊起了虛擬幣,大家開始了喜聞樂見的批判。進群之後從沒發言過的他突然冒出來對所有人放群嘲,最後被踢出群。當年圈子裡另外一位理論功底同樣非常深厚,言論思想讓我很佩服的朋友,在畢業之後選擇創業,最終也轉到幣圈發展。這兩位當年就是好友,如今更是志同道合。最近網上批判孫宇晨的熱潮讓他們非常看不過去,免不了在朋友圈裡又與他人爭執一番。在他們的理論中,幣圈割韭菜的行為屬於推進歷史程序的“必要的惡”,是砸碎資本主義金融騙局體系的重要推手。而且,孫宇晨並沒有拿槍逼著韭菜買他的幣,都是自願行為。

這真的是讓人沮喪的事情。我甚至希望他們能像孫宇晨一樣擺明車馬,告訴大家自己就是想賺錢想收割,這可能還讓人好過一點。偏偏他們還能嫻熟的用各種理論將自己的行為賦予崇高的意義,認為這是一個革命者應當做的事情。這不禁讓人感覺曾經年少時一起討論過的那些東西都是放屁。
然而現實就是現實,比起我們這些人,他們的生活無疑成功得多。早在人人網的學生們還在或左或右過家家的時候,他們,和孫宇晨們,都已贏在了起跑線。
06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時期的衝動和激情逐漸退去,也更能冷靜和現實的思考問題。這些年,還有很多人很多事,讓我愈發認識到當年的我們有多麼幼稚。
一時的思想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軌跡,邏輯的認同也不代表人性本能的意願。自負的道德與嬗變的言行,光鮮的表象與庸俗的現實,這些極端的差距並不是我所厭惡的那些自由主義者的專利,嘴上宣稱的信念終究只是文字遊戲,每一個想標榜自己的人,最終都要接受漫長時光的檢驗和定論。人總要經歷和思考的更多才能真的體會到這點。
如今中文網際網路的泛政治討論參與者們,依然有很多喜歡自己玩或者看別人玩道德自負的遊戲。只是眼下這個時代,因為內容創業大潮的到來,已遍地都是職業選手,你根本無法預測誰是下一個孫宇晨。
07
最終我也步入了而立之年。回想十年前的自己,總是會唏噓感傷。幸運的是,在人人網的那段時光,終究有不少收穫,終究交下了不少朋友。至今仍然時不時的會和朋友們聚會飯醉,或者互相參加婚禮。大家都已漸進入中年,時代的主角再不屬於我們,然而生活還要繼續。

每次看到有人懷念人人網,就會想起人人網上曾經發生的那些故事,也會問自己,有一天自己會變成曾經厭惡的那樣子嗎?我沒有辦法回答自己。
然而我終於知道,這個問題,是每天都要問自己的。
期文章導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