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專家」氾濫的時代,我們能相信AI嗎?

01
為什麼
「偽專家」橫行?
近些年,「偽專家」氾濫成災甚囂塵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一現象之所以如“頑疾”般長期存在,是因為在其背後,隱藏著技術、商業和人性的共謀K哥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1、真“專家權威”天然的侷限性
必須要承認,即使是專家本身也有侷限性像醫學專家不懂金融、不懂法律,這樣的情況還好理解;但如果說外科醫生不懂泌尿,消化科醫生看不了感冒,很多人就不那麼好理解了,上了年紀的人更是如此。
再加上專家知科學的複雜性和專業上的邊界,在表達上通常非常謹慎常說“在某種前提下”、“理論上說”、“目前的研究表明”一類力求嚴謹的話。而這些在很多人眼中往往被視為“正確的廢話”、“說了等於沒說”。此時,那些野生“偽專家”啥話都敢說、啥病都能治的“自信”作風,就恰恰擊中了他們的痛點,填補了他們的“需求”空白,甚至最後成了他們的精神寄託。
2、商業化包裝背後的利益驅動
說一千道一萬,利益是“偽專家”批次製造”的核心驅動力。尤其在知識付費和注意力經濟風起雲湧的今天,知識和專業性早就被高度商業化了。許多精明的機構和個人發現,將一個普通人包裝成“專家”,遠比培養一個真正的專家成本更低、見效更快。
況且這樣的團隊或個人又深諳人性心理和傳播技巧,透過設計光鮮的頭銜、編造動人的故事、利用名人背書等方式就能快速建立起個人品牌。當然,他們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播知識,而是銷售產品——課程、保健品、理財服務等等。而所謂的“知識,只不過是他們忽悠別人的誘餌和假象
3、社交媒體的放大效應
在以前的傳統媒體時代,資訊的釋出有嚴格的稽核門檻。而如今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各種不負責任、未經核實的言論滿天飛而社交平臺的演算法推薦機制,又在客觀上謠言和謬論的傳播插上了翅膀。眾所周知,演算法的核心目的增強“使用者粘性”,因此它更傾向於推薦那些能激發強烈情緒(如憤怒、恐懼、興奮)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最能吸引點選和分享。而“偽專家”的驚悚言論,恰好完美迎合了演算法的偏好。
這就等於在我們身邊製造了無數個“資訊繭房”和“回聲室效應”:你越是相信什麼,演算法就越是給你推送什麼,讓你身邊充滿了與你觀點一致的聲音,最終讓你對自己的錯誤認知深信不疑。我們對抗的早已不是一兩個“偽專家”,而是一個由商業利益和演算法共同構建且難以穿透的資訊壁壘。

02
AI砸了
「偽專家」的飯碗
AI技術的崛起,成為大家意料之外“偽專家”亂象的破局者尤其是生成式AI大模型,正在悄無聲息一點點砸掉“偽專家”的飯碗。
過去,人們獲取專業知識的門檻很高。需要讀懂晦澀的論文,查閱專業的資料庫,或者付費諮詢真正的專家。但現在,隨著大模型能力的進化,AI在許多專業領域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不錯的水平,尤其在金融、醫療、法律、教育等高頻使用場景,AI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已能達到初級專家水平,能夠提供60分左右的專業解答。
這個水平,我們可以稱之為“60分萬金油”。它或許還無法像頂尖人類專家那樣,做出開創性的貢獻(得90-100分),但用它處理大量基礎性的、有章可循的知識問答和分析任務,早已不是什麼問題,揭穿那些專業水平只有“0分”的“偽專家”,更是綽綽有餘,不再話下。
另外在目前發展階段,主流AI工具的回答,沒有廣告植入、沒有深度的利益捆綁,立場相對中立客觀。因此,它不會因為你想買保健品,就誇大其詞地宣傳功效;也不會因為你想投資,就別有用心地推薦某隻股票。它的知識來源於海量的公共資料,其目標是根據你的問題,生成最相關、最可能的回答。這種“無欲則剛”的特性,讓它成為一面絕佳的“事實濾鏡”,和抵禦“偽專家”謬論的有效工具。
如果你身邊也有對各種新事物“好奇的長輩,或者希望提升資訊辨別能力的朋友,K哥建議你Chatbot、AI搜尋和Deep Research當作對抗「偽專家」的“三件套”推薦給他們。讓他們更方便的獲取更多可靠的資訊,降低被“偽專家誤導的風險。

03
Chatbot:
你的私人AI助理
如果說AI是一個龐大的知識庫,那麼Chatbot就是我們與這個知識庫對話的貼心“客服”。它更適合開放式的問答場景,尤其是一些需要推理、解釋、翻譯和內容生成的任務。當你在家族群裡看到一則健康謠言,不必再苦口婆心地自己下場解釋,只要把謠言內容複製給Chatbot,然後問它:“這個說法科學嗎?請幫我分析一下。”它就會迅速告訴你這則資訊的真偽,並列出科學依據。這樣的內容會遠比你急赤白臉、帶著情緒的“教訓”,更能讓老人信服。
目前國內就有很多優秀的 Chatbot 產品。比如,具有廣泛識儲備和良好互動能力,能快速理解使用者意圖,提供高質量的回答的豆包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表現出色,對各種文字內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突出,尤其對於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問題,能夠給出精準解答的DeepSeek以親切的對話風格、友好的互動體驗為特色,並在在語言表達和文學創作方面有一定優勢的文小言整合了騰訊豐富的資源,在娛樂、生活服務等方面的問答表現突出騰訊元寶;以超長的“無損上下文”視窗聞名,擅長閱讀和總結長篇報告、論文或網頁內容Kimi等。
把這些工具介紹給家人,相當於為他們配備了一個7×24小時線上、博學且耐心的私人助理,方便又好用。

04
AI搜尋:
重新發明搜尋
Chatbot擅長對話,但當我們需要精準查詢某個事實或事件時,AI搜尋無疑更具優勢。這裡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傳統搜尋和AI搜尋之間的差異傳統搜尋引擎(如百度、谷歌)的工作模式是:你輸入關鍵詞,它返回給你一個包含若干個藍色連結的列表,你需要自己逐一點開、閱讀、篩選、整合資訊。這個過程費時費力,且很容易點進廣告或營銷號的“陷阱”。
AI搜尋則完全不同。它基於大模型的能力,在你提出問題後,會直接在後臺“閱讀”大量相關網頁,然後將資訊智慧整合、提煉、總結,最終以一段清晰、有條理的文字直接呈現給你,並且會附上所有關鍵資訊的來源連結,方便你核實。做個類比就更容易理解了:傳統搜尋只會給你一堆食材,讓你自己做飯;AI搜尋則直接為你端上一盤菜,還附上菜譜(信源)。對於辨別能力較弱的使用者來說,AI搜尋無疑更為“趁手”
目前,國內AI搜尋賽道同樣是群雄並起、各有所長比如百度AI搜尋依託百度強大的搜尋引擎技術和 AI 能力,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全面、準確的搜尋結果,尤其在知識科普、新聞資訊等方面表現突出。夸克以簡潔的介面和高效的搜尋體驗受到使用者青睞,其 AI 搜尋功能能夠快速理解使用者的複雜問題,並給出精煉的回答。奈米AI搜尋強調多模態內容創作和一站式的搜尋、學習、寫作、創作體驗,可解決識人、識物、解題、旅遊攻略等各種難題秘塔 AI 搜尋在文獻搜尋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能夠幫助科研人員快速找到相關的學術文獻,並提供文獻的摘要、引用情況等資訊。天工 AI 搜尋則在智慧互動方面不斷創新,使用者可以透過語音、影像等多種方式進行搜尋,搜尋結果也更加個性化。

05
Deep Research:
每個人的智囊團
如果說Chatbot是你的日常助理,AI搜尋是你的資訊導航員,那麼Deep Research工具就是你專屬的“蘭德公司”,它能將深度行業研究、市場分析這種過去只有專業機構才能完成的工作,變得更平民化,更唾手可得。
這類工具通常使用AI Agent技術,比如,你給它一個研究課題,讓它“分析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它會自動分解任務,生成多個AI Agent,分別去執行搜尋資料、閱讀研報、分析資料、整合觀點等子任務,最後彙總成一份結構完整的深度研究報告。這對於投資、創業、或者撰寫學術論文需要進行嚴肅決策的場景來說,價值巨大。
目前來看,國內智譜 AI 的 AutoGLM問小白的“小白研報”都是其中的出色代表。所不同的是兩者各有側重:智譜 AI 的 AutoGLM 在深度挖掘和分析資料方面表現比較出色,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為深入的洞察和分析。問小白的“小白研報”則是針對一些特定行業的調研需求,提供了豐富的行業資料和專業的分析報告,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瞭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
當然,這些深度研究工具,對普通長輩來說可能有些複雜,但對於我們自己來說,並不是太難駕馭,絕對是可以幫我們戳破“偽專家”謬論的強大武器。
說了這麼多,再回到K哥最初的問題:我們能相信AI嗎?我的答案是:可以相信它,但不要迷信它。AI雖然很強大,但它畢竟只是一個工具,也會犯錯(比如“幻覺”),它的知識也有邊界,它的“價值觀”也取決於其背後訓練資料和開發者的設定。但無論怎麼說,在「偽專家」和劣質資訊氾濫的今天,AI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寶貴的“交叉驗證”的能力,和一種用“魔法”對抗“魔法”的選擇
對於想要讀在職博士的企業家和高管來說,哪些博士專業比較熱門?
專業1:工商管理
合適人群:企業家、總經理、CEO等企業高管等;
培養目標:以核心管理課程為基礎,透過一定的研究載體和工具形成知識積累,並依託全球“學產研”的大平臺,讓學員可以場景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且一貫秉承“全融教育”,使學員可以站在未來看未來,用未來的眼光,看企業的現在。  
專業2:智慧製造管理
合適人群:智慧製造、工業製造業等領域內,企業家企業高管等;
培養目標:在新一輪的產業變革及全球智慧製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智慧製造勢在必行,智慧製造管理博士專業其以智慧製造的深度、企業管理的廣度和理論研究的高度三者有機結合為特色,培養智慧製造領域的企業領導者和思想家。
專業3:醫療健康管理
合適人群:醫療大健康行業企業高層管理者,投資人等;
培養目標:醫療健康管理博士專案為中國健康產業人才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為企業培育行業領軍人才, 推動企業成為行業標杆。
結合健康管理核心課程,針對健康專業性人才的戰略規劃能力、運營管理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全球化化視野能力、全融化思維及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行提升;
同時,增加健康產業針對性的分析與探討,突出系統性、科學性與實踐性,著眼於企業內部執行力提高、實際問題的解決及管理效益的提高。
專業4:醫療科創管理
合適人群:想要進行管理方向晉升的醫療行業高階技術人才,醫療大健康領域高階管理者等;
培養目標:醫療科創管理博士專案主要是為醫療領域的管理者提升業內管理能力,賦能醫療專業人士,加速醫療模式轉型的醫療科創管理博士專案。學員透過該專案的學習,能夠提升其在醫療科創領域的管理能力,更好地把握醫療創新發展的脈絡,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創新性。
專業5:數字經濟管理
合適人群:數字化經濟產業投資人,企業家,企業高階管理者等;
培養目標:數字經濟管理博士專案旨在幫助學員個人及學員企業建立數字創新商業生態,主要是以下三種方式:
一是數字產業化結構最佳化,透過資訊消費、數字經濟領域投資、數字貿易等需求活動不斷釋放,助力數字產業化發展;
二是產業數字化射入推進,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有效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三是數字化治理的全面提升,數字化治理已逐漸形成多方面共治格局,協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營造出包容審慎重、鼓勵創新的發展環境。
本專案旨在培養學員的複合能力,DDE是經濟學、資料科學、工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的結合體,是一種跨界培養,是“思辨+管理+賦能”相結合的具體實踐。
新增徐老師微信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
“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國際在職“MBA/EMBA/DBA”課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