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12月3日到6日,新華社連續發了《當前中國經濟問答》系列四篇文章,分別是:
《經濟增速怎麼看——當前中國經濟問答》
《內需提振怎麼看——當前中國經濟問答之二》
《企業經營壓力挑戰怎麼看——當前中國經濟問答之三》
《12萬億元地方化債“組合拳”怎麼看——當前中國經濟問答之四》
在老鄧看來,這些文章非常重要,因為它為明年的經濟工作指明瞭方向。
第一篇,不再強調發展速度。
文章中說:“重視速度、不唯速度,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遵循的辯證法。”,“破除“速度崇拜””,“5%的左一點或是右一點,都可以接受”。哈哈。
困難主要是外部造成的,但內部也有。原文是:“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國際政治不確定性增大,個別國家對我們的遏制打壓可能升級;國內消費增勢仍然較弱,穩投資難度加大,有的行業依然下行,一些企業困難加重,很多積極變化只是初步的,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先外後內。
當然,未來是光明的,“中國經濟必將迎來新天地”。
其實,不再強調發展速度,幾年前已經開始了。但現在有一個5%的坎,必須用嚴密的理論來論證,這個坎沒那麼重要。
第二篇,提振內需,講了很多光明面,包括股市、樓市、內需等多方面。
那麼如何提振內需呢?“培育新引擎
”,“
拓展新空間
”,
“必須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但是,如何提高民眾收入,更廣泛地促進就業,真正促進內需
,或許明年需要更多具體而有效的政策。
第三篇,企業經營壓力怎麼辦?企業要創新、轉型,政府要搞好更好的營商環境,以及減稅、退費等等。列舉了很多。
在文章的最後,“難中謀變、難中尋機、銳意進取,這是中國企業保持前行的邏輯,也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底氣。”
第四篇,
怎麼看12萬億元地方化債“組合拳”
,又有乾貨了。
除了羅列了已經發生的一大堆數字,文章的亮點是:我國目前的國債和地方債、隱性債務的政府負債率為67.5%,而G7是123.4%,看來似乎有將近一倍的提升空間。
赤字率,我國“大多數年份低於3%,明顯低於其他全球主要經濟體。”
這就為明年的經濟定了調,就是可以繼續明顯提升負債率和赤字率。
咱不說提高一倍,就算提高20%,也是極為、極為可觀的。
當然,也不一定是一年。未來若干年可能都是這個方向。
在老鄧看來,其實這是必然的,因為不這麼辦不行。
這也是世界上所有類似國家的規律。
也就是說,負債率和赤字率,極可能會加速提升。
雖然GDP增速不再那麼重要,但仍然很重要,這就是這個系列文章體現出的辯證法。
總結一下,三大重要訊號是:
1、別那麼看重經濟增速。
2、但經濟增長仍然很重要。我們有極大的繼續提升政府負債和赤字率的空間。
3、既然這樣,人民幣匯率的前景……當然,仍然很重要,這也是辯證法。
最重要、最實際的舉措,就是貨幣和財政政策繼續加碼。
====
說說瓊瑤吧,她12月4日剛去世,享年86歲。現在的年輕人或許對她已經無感,但老鄧對她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她憑藉自己的能力和時運,在文藝圈產生過巨大影響。
對此,老鄧有幾個觀點,尤其是最後一個,讓我仰天長嘆。
1、瓊瑤的一系列小說,從藝術性和思想性來說乏善可陳。但迎合了時代,所以在我國臺灣以及大陸,都產生過巨大影響。
經濟發展之後,廣大的年輕人需要愛情的滋潤。清朝的小說早已落伍,民國時期半文言、摻雜著封建文化的小說也已落伍,國外小說不符合中國國情,不接地氣,此時瓊瑤的小說冒出來,這就迎合了時代需求。
所以瓊瑤的小說,在六七十年代的臺灣、八九十年代的大陸,都有巨大影響。
當然現在肯定是落伍了。因為裡面的男女主好像都不在乎經濟,掙多少錢不重要,只要兩人感情好就行。而且故事情節簡單,千篇一律,充滿套路,還經常沒事找事兒。比如瓊瑤會故意讓男女之間挑起無謂的口舌之爭,然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所以放在今天來看,瓊瑤的小說已經毫無可讀性了。
2、瓊瑤是無與倫比的影視天才。
她把她的小說改編成影視,後來有搞出《還珠格格》,每一部的收視率都很高。說明她在影視方面,是無與倫比的天才。
這方面,瓊瑤選男女演員簡直無與倫比。她選的男女演員,每部劇的主角和主要配角等四五個人,都火得一塌糊塗。大陸如此,臺灣也如此。
現在她的電視劇能看的,大概也就
《還珠格格》了。因為這不僅是情感劇,還摻雜著宮鬥,這就不一樣了。雖然在老鄧看來,裡面的宮鬥同樣很幼稚,而且很無謂,但也還可以,吸引廣大觀眾沒有任何問題。
她搞出的影視劇部部大火,男女主演都成為長久的流量明星,對此老鄧只能用“無與倫比”來形容。我的用詞只能這麼單一、這麼貧乏了。
3、百年之後,瓊瑤將徹底、完全地無足輕重。
按說,寫出幾十部暢銷小說、拍出至少十幾部收視率爆棚的人,在歷史上不應該這麼默默無聞。就像我們現在仍無法忘卻《飄》,忘卻《亂世佳人》那樣。但是,瓊瑤對她所在時代的影響力和永續性,我不敢說比《飄》更強,但至少是旗鼓相當。
但瓊瑤的歷史地位,完全無法和《飄》的作者 —- 瑪格麗特·米切爾,相提並論。而且,瑪格麗特·米切爾只寫過這一部小說。
這當然是因為
瓊瑤作品的厚重性,比《飄》差得太遠,加起來都比《飄》差幾個數量級。
所以百年之後,後人不會忘記《飄》,但瓊瑤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這和國家無關。
各位如果對此還不太明白,那我再舉個例子。各位知道儲光羲
嗎?
儲光羲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詩人,當時的名頭可能僅僅次於王維。
但我們現在還知道王維是誰,但除非多讀唐詩,否則沒人知道儲光羲。
就算多讀唐詩,也很少會讀到儲光羲。因為現在講唐詩的書都很少提他,頂多提個名字,他的幾百首詩是不會講的。一說到那時的著名詩人,李杜王維肯定排前三,王之渙、王昌齡、孟浩然、高適、岑參也都在列,可謂群星璀璨。但沒有儲光羲。
為什麼後世幾乎把儲光羲忘得乾乾淨淨?
因為他寫的那些詩只是迎合了當時。隨著時代的發展,後世人從思想性、藝術性來看他的詩,幾乎毫無價值。
另外,儲光羲在安史之亂中投靠了安祿山,雖然有被迫性,但那段歷史也不光彩。這方面,他和王維還不太一樣。
這就是儲光羲在人格上的重大缺陷。瓊瑤也是一樣。
回到瓊瑤,老鄧非常感慨。因為瓊瑤提供了另一個精彩案例,就是當世非常火爆的牛人,在後世完全是無足輕重的。
我這裡只是客觀評價瓊瑤哈,對她不存在任何惡意。我對她的影視天才,佩服得五體投地。她對如何獲得大眾的關注,理解得太透徹了。
但是,瓊瑤必然會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
瓊瑤都是這樣,像我們這種99.99999……%的普通人,就更是這樣了。
對此,老鄧感慨萬千。
我們要學習瓊瑤,儘量過好現在的每一天。
老鄧文章,每天一篇。晚上九點,網上相見。天南海北,侃侃而談。設為星標,置頂方便。交流想法,參與留言。好文分享,一鍵三連。
關注本號,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