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盤點國內外優質專案
交子人行橋位於成都交子金融總部商務區核心,片區作為成都現代化金融商務中心,發展定位為世界級公園城市商圈樣板。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漂浮公園
這座位於成都交子金融區的步行橋會以怎樣的方式來跨越錦江?它到底是一座橋還是一座公園?設計的起點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首先回到城市結構的觀察:錦江自北向南穿流而過,將交子金融商務區分為河東與河西兩個長條形街區,東西方向延綿 2.5 公里長的交子綠帶,被錦江分為兩段,成為隔岸相望的公園。錦江與中軸綠帶的十字型交匯處,便是城市空間的天然斷點,需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連線。建設一座人行橋,不僅可以連線兩岸街區,實現城市步行系統的貫通,也將交子綠帶連為一體,實現與河流的“藍綠交匯”。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交子綠頻寬度約 150 米,作為綠帶跨河的部分,橋面不能太窄,否則難以形成連續的綠軸。但若採用寬幅式斷面,將不可避免地遮蓋河道,投下大片消極的陰影。於是我們設想了一個“多孔”的橋,讓陽光得以穿透橋面的孔隙照亮水面。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圖紙
透過單元加法和開洞減法的混合,設計最終獲得了“蓮橋”的集合形態,多個“蓮葉”懸挑單元實現了足夠的覆蓋寬度,圓盤之間又能夠留出空隙,讓陽光、風雨和視線穿行,人工橋樑與自然河流得以同頻呼吸。9 個大小圓盤單元同形異構,面積從 300 到 1600 ㎡,其上種植喬木,與河岸綠地連線成片,成為一處漂浮的公園,懸於錦江之上,行走其間,“步步生蓮”。橋體曲線靈動,虛實相間,橋面與倒影相映成趣,每一段懸挑的弧線陽臺都成為人與河流對話的介面。

圖紙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多元場景
這是一處橋與公園的混合體,全長 498 米,包括橫跨河西、河東兩條市政道路的引橋,以及跨越 120 米寬河面的主橋,還有與之垂直交疊的原有南北向的濱水綠道。為實現人行銜接與無障礙通行,步道系統分成三個標高系統:包括跨越河道與市政道路的上層,市政道路的中層,以及河堤綠道的下層。各層間透過坡道、樓梯與電梯連線。立體交通和分層綠化讓人聯想起曾經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作為對古代建造先驅的致敬,再現了“人在空中游”的景觀夢想。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成都生活開放閒適,歡迎人們的全時段參與。9 個圓盤單元既是一個整體,又是 9 處相對獨立的活動場景。蓮葉亭下的水吧,把酒臨風,創造動人消費場景。24 小時無人圖書館提供周邊社群小憩閱讀的空間。圓環劇場順應河岸高差,是戶外表演的場所;幻彩水秀由噴泉和幻彩玻璃組合,是孩子們嬉戲的繽紛幻境。戲水花園,孩子們或躺或坐,繞水而逐,提供了與水“視、聽、觸”的多重體驗。中段的橋面鏤空成環,方便人們趴在洞口俯瞰河面。圍繞圓環佈置水簾,夜間開啟光影秀,成為市民拍照打卡的熱點。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圖紙

建造細節
橋的結構形式從蓮葉生長的莖杆中汲取靈感,採用非規則的雙向剛構體系,蓮葉間的大小孔隙在保證穩定性的同時,降低了結構的整體重量。橋面鋪裝採用ER彩色煅燒陶粒,增強鋪裝整體性的同時,避免橋樑鋼結構熱脹冷縮帶來的地面開裂。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橋面種植 46 顆喬木,結合懸挑結構受力要求佈置,寬大的樹冠保障了綠量的連續,交子綠帶生態得以跨河貫通。娜塔櫟、雞爪槭、楓香、烏桕、黃連木等彩葉鄉土樹種,豐富了橋上公園的季相變化,春夏綠意盎然,秋季絢麗多彩。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holi 河狸景觀攝影
彩虹連線了科學和美學的雙重維度,被視為自然現象與人類情感間的橋樑。有沒有可能在橋上再現自然界的彩虹勝景?我們透過對日照角度分析,模擬彩虹的形成條件,利用霧噴形成水幕,在特定的時間段折射太陽光,創造30m寬的人造彩虹。“遇見彩虹”成為與大眾共情的交點,為“橋”這一古老型別注入了新的情節。

發文編輯|Xinmiao
主編 | Sherry 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