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解放人性,這一次在廚房裡

對中國人來說,比走進廚房更難的,可能是找到合適的廚房電器。
19 世紀,電力普及前,沒有洗衣機烘乾機,手洗衣服再晾乾;沒有冰箱,每天買肉切菜做飯……即便在歐美大部分家庭,家務都是女性的全職工作,這些從事家庭生產的 “工人” 比其他任何行業都多——都是免費的。
直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引入了電力和各式家用電器,這一情況才發生了改變。以家電為首的耐用消費品的開發,將人類從家務勞動的桎梏中解放出來。1900 年,平均每個美國家庭每週花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為 58 小時;1975 年,這一數字下降到了 18 小時,不到 1900 年的三分之一。
經濟學家傑里米·格林伍德(Jeremy Greenwood)認為,繁瑣的家務被電器取代,是女性解放的開始。她們的社會勞動參與率大幅提高,話語權也從此開始提升。而 “在家中休閒” 作為一種基本權利,開始被每一位家庭成員平等地享有。
這種家電對人性的解放,在中國發生得更加深刻。40 年的時間裡,中國家庭從無到有走完了海外 200 年的進化過程。
如今,沒有哪個時代普通人 “享受生活” 的門檻會比今天更低。晶片對家電產品的接入、程式化的控制,幾乎重新發明了所有的家電。一些家電體積開始縮小、遠比之前更穩定,並帶來了新的整合、整合可能性:可以自動規劃路徑的掃拖一體機器人、能與使用者互動的音箱、集成了聯網功能的燈具和空調、多種烹飪功能一體的蒸烤箱、洗烘一體的洗衣機 … 一些產品在過去幾年間快速增長,走入我們的生活中,釋放更多的人性。
這些整合大部分都從海外開始,少數產品的整合則來自中國市場的原創。比如方太將煙機、灶具、蒸烤箱集成於一體,開發了 “整合烹飪中心” 品類,嘗試在更小的空間內覆蓋更全面的烹飪功能。
這種產品的出現與中國家庭的需求高度相關:中式廚房烹飪複雜度遠高於海外,體驗的變革無法藉助外部舶來品實現,煙機、灶具作為廚房的核心,產品的迭代已經更多發生在中國。因此,最終產品的整合也發生在這裡。
方太第一代整合烹飪中心 X 系列(2019 年上市)
中國家庭需要怎樣的廚房?
過去 40 年,中國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翻了 5 倍,但戶均廚房面積卻幾乎沒有增長。據統計,超過 70% 的家庭廚房面積在 7 平米以內,與歐美相差甚遠。
一位地產設計行業的從業者認為,高房價影響了消費者對家庭區域的關注度。特定的面積之下,客戶更關注客廳、臥室,甚至是廁所數量,廚房成為了被取捨的犧牲物件。
但又很少有哪個國家的飲食像中國這樣:菜系繁多、烹飪技法多樣,食材種類豐富,日常的飲食也講究吃的豐富、熱乎。相對應的,中國有著全世界最複雜的廚房,需要置辦極多的烹飪器具。本來空間就不大的廚房,收納和擺放空間捉襟見肘。
而隨著飲食方式的多元化,燃氣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烹飪需求,他們開始購入空氣炸鍋、麵包機等各種廚房小家電。雖然滿足了細分場景的需求,但也佔據了更多的檯面。下廚時的操作空間、動線、清理都會變得更麻煩。
方太品牌總監張猛認為,當下中式廚房體驗的一個重要矛盾是:越來越多消費者期望輕鬆下廚,然而傳統廚房電器卻多且雜亂、難以使用。
他說,就像在汽車行業,很多中國消費者開始將車理解為一種舒適空間一樣。中國人對下廚的理解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廚房不再是一個充滿髒汙、勞作的場所,而是可以更開放,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在這樣的需求下,現在市面上的大多產品往往只能解決某個細分場景的需求,無法解決核心問題。
2014 年,方太的研發團隊注意到了這一趨勢。當時他們做了一圈研究,很多家庭向他們反饋,檯面和收納空間好像 “永遠都不夠用”,但傳統中式烹飪 “一口燃氣灶燒一切” 非常費時費力。有使用者希望他們能開發一款 “整合所有烹飪功能於一臺機器” 的產品。
整合烹飪中心的原型也隨之被提出,他們設想:除了標準的煙機和灶具之外,這臺機器還要整合蒸箱、烤箱、空氣炸的功能。讓不同裝置可以同時烹飪,並且要加入更多的聯動與控制。他們認為,這可能會成為未來中式廚房發展的路徑之一,並開始投入資源進行早期研發。
最大的挑戰來自另一款整合廚電產品——整合灶。2018 年,中國整合灶零售額正式突破百億,成為廚電市場新的紅海。
方太內部對 “做不做整合灶” 的爭論爆發了。方太烹飪廚電產品線總經理姚青回憶:一部分人建議快速推出整合灶產品——整合灶已經完成了市場教育,正在高速增長,不抓緊應對可能會威脅到現有的市場份額。
兩個產品方案被擺在了方太管理團隊的面前。研究過程中,一些整合灶的問題也被指出,如:在長時間使用的過程中,下排煙與公共煙道存在相容性問題、維修缺乏經濟性、尺寸固定,外觀難以滿足不同裝修風格需要,使用體驗並不完美。
方太做煙機起家,公司深知排煙效果對中式廚房烹飪體驗的影響至關重要。一些員工回憶說,最後董事長茅忠群拍板,決定向市場推出已經研究 4-5 年的整合烹飪中心,推出一個全新的品類,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
烹飪整合,不靠簡單堆砌
整合烹飪中心品類形態建立在成熟產品的整合之上,但開發的難度依然不可控。很多看上去只是將兩個產品直接組合起來的功能,研發團隊在測試過程中都可能會遇到新的問題。
姚青舉了個例子:傳統蒸烤箱在開啟門的時候,向外排出的蒸汽不僅可能會燙傷使用者,隱形的油煙還會散播到空氣中,影響家庭空氣質量。
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曾有研究顯示,在非吸菸女性肺癌危險因素中,有超過 60% 的女性長期接觸廚房油煙。而相比灶臺上的鍋具產生的油煙,烤箱的油煙更加隱性且不易被察覺。
既然已經是一套整合的系統了,最直接的處理方式就是,將蒸烤箱的蒸汽和油煙透過灶臺向上排出,用煙機吸走內部氣體。研發團隊一開始設想,只要新增風機就可以在烤箱內部製造氣壓差協助排風。
蒸烤箱排氣原理:蒸汽從後側排出,與灶臺鍋具的油煙一起被煙機吸入。
但實際測試下來,最好的效果也只是在短時間內減少 70% 的蒸汽。他們當時總結:蒸烤箱所能容納的鼓風機尺寸非常小,“只有四分之一個蛋撻大小”,但蒸烤箱卻有約 60L 的腔體 ,“能放接近 900 個蛋撻”。小馬拉大車,快速排除所有氣體是很難的。
很多研發成員嘗試自我說服:能減少 70% 已經很好了。有位產品經理問:“忽略產品經理、研發工程師的身份。我們會安心讓自己的孩子走進廚房嗎?”,這句話觸動了很多團隊成員。他們決定將之前的方案推倒,嚴謹地探究一下能不能做得更好。
首先進行空氣動力分析,確定蒸烤箱中壓差最大的兩個區域,找到最優的排氣孔位置;基於這個位置,調整排氣孔尺寸和管道彎折角度;最後在前面兩個判斷的基礎上,反向推匯出理論上需要的鼓風機引數——“一萬轉每分鐘”,並且要能在烤箱 200 多度的工況下穩定執行。
拿著引數比對了 30 多款風機產品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款符合需求的產品,實現了最佳的排氣效果。
方太整合烹飪中心精確控制蒸烤箱內空氣,還簡化了烹飪過程,帶來更好的效果。比如想要製作外皮酥脆,內裡多汁的烤雞,最佳做法往往是將食材先蒸後烤,這需要對烤箱溼度進行精確控制。需要切換模式時,風機可以快速把倉體內蒸汽排出。整個過程不需要反覆取出食材,就可以幫助廚房新手實現更復雜的烹飪技法。
這只是一個排氣功能的實現。一位研發人員透露,在過去十年方太研發整合烹飪中心品類的時間裡,類似的問題遇到過上百個。
如今,方太的整合烹飪中心已經更新到第四代,產品形態已經逐漸成熟。方太總結,整合烹飪中心正在三個層面給使用者帶來體驗提升:
  • 空間效率:在不到一平米的空間裡,將煙機與灶蒸烤功能整合,更少的空間佔用帶來了更多的檯面操作空間,不必再購置額外的小家電產品,視覺更美觀。並且整合化以後,使用者不用走來走去,動線更合理。
  • 烹飪效率:所有主流烹飪方式幾乎都已覆蓋到。蒸烤箱甚至可以實現蒸烤同烹,一箱出兩菜。根據方太官方測試,可以做到 30 分鐘 6 菜 1 湯。
  • 空氣健康:煙機和灶蒸烤烹飪機智慧聯動,烹飪啟動時煙機能自動啟動,並根據烹飪狀態調整煙機排煙,減少油煙的傳播。
全新品類教育市場往往需要很長時間,但在面世 6 年後,目前已有不少於 7 家頭部廚電品牌跟進品類,相關行業標準開始陸續出現。對比之下,整合灶產品從 2022 年開始,在中國市場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了零售量下滑的情況。
姚青提到,方太同樣也在投入烹飪場景的智慧化研究,嘗試幫助消費者完成更簡單的烹飪。
智慧手機將不同裝置的功能集於一身後,相機拍攝的影片可以直接配上音樂傳送到社交媒體、GPS 定位可以為你快速匹配車輛。晶片與程式讓系統中的不同功能相互配合,實現直接便捷的使用體驗;在廚房中,當各種烹飪方式集成於一套系統以後,透過 AI 或軟體對烹飪流程進行更完善的控制,比去控制分散在各處的孤立裝置更容易。 
在存量市場中,尋找新的平衡點
廚電幾乎是中國發展歷史最悠久的電器品類。在人們為了吃飯需要付出大量勞動的時期,廚電產品極大地減輕了人們的負擔,因此也快速地普及開來。如今,這類產品技術形態穩定、市場飽和。尤其是核心的煙機、灶具,常被廚電品牌們看作沒什麼機會,轉而去做其他還有增量的品類。
但一些變化正在發生,在經濟和疫情影響下,今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轉向家庭尋求價值。而買房需求從投資理財轉變成真實居住,購房者對居住品質的要求也變得更高。根據奧維雲網資料,中高階家電產品的零售額正在逐年增長。
張猛認為,不管是給家人煮碗熱湯麵,還是跟孩子一起烘焙,廚房正在從一個家務勞動的場所,演變為家庭活動的場所,裝修也呈現著開放趨勢。這些都推動著廚電產品向更專業、更整合發展。
同樣的變化也曾發生在很多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廚房形態發展多年,在明火灶之外,都會有貼合自己飲食習慣的輔助烹飪裝置,並一定程度整合化:歐洲的獨立式蒸烤箱、美國灶具烤箱、日本一戶建常見的燒烤爐 (魚焼きグリル)。
姚青認為,這些整合化產品的出現,是廚電市場成熟的一種標誌:廚電會貼合當地飲食文化發展,並在不同的國家產生更成熟的產品形態。但在整合烹飪中心誕生之前,這在中國還是個空白。
廚電市場已經是存量市場,如果不能找到差異化價值,同質化競爭到最後都是低價競爭。方太嘗試透過技術研發帶來創新,維持差異化、高階的體驗,並透過高階定位創造利潤,投入研發形成正向迴圈。
為此方太構建了 “雙層” 的研發體系:一層是圍繞產品線,進行未來 3 年時間範圍內產品和技術規劃;二是更長久的,超前性技術研究。
在他們看來,超前性技術研究部門類似網際網路行業的 “技術中臺”,按照技術規劃方向進行技術儲備,打造內部的 “技術貨架”,供後端不同產品線的研發取用,並每年結合技術進展和趨勢,對研發課題做出指引。
這也是一種更穩妥的打法——當新的需求被洞察到時,可以快速匹配到相應技術將產品上線,保持產品的競爭力。
2024 年,方太在新總部建立起一座 33 層高的 Living Lab 供員工居住,同時這裡也成為了最真實的實驗測試場景。方太嘗試在樓內進行新技術、新產品測試,測試資料或體驗可以快速反饋給產品或研發部門,形成更直接快速的反饋路徑。
資料顯示,2023 年整合烹飪中心-灶蒸烤部分線下零售額同比增長 22.6%。到了 2024 年上半年,線下零售額同比上漲了 30.6%。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接受,並認可整合烹飪中心這種全新的產品形態。
這不僅僅是廚電品牌的機會,也是將人進一步從家庭生產中解放出來的機會。
題圖來源:方太
·  FIN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