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交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當DeepSeek進入廚房,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好巧不巧,在今年上海AWE展會上親自體驗到了。
國產廚電龍頭老闆電器出品的全球首個烹飪大模型「食神」升級,不光接入了DeepSeek,還拓展了多模態。像推薦菜譜、指導烹飪已經是常規操作。
在此基礎上,它還能一眼看出你的健康狀況——透過面部識別、分析體檢報告,生成長期的健康膳食計劃。

健康、養生、烹飪一步到位~賽博養生的年輕人有福了。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烹飪大模型的魅力,老闆電器真把它搬來了現場,一時間人從眾,成為展會焦點之一。

這就來看看這個「杭州食神」能幹啥?
現場體驗全球首個烹飪大模型
如果說之前看到的還是大模型本身,那麼這一次更像是智慧體,而且是直接能干預到物理世界的那種。
要知道,我們日常看到的通用智慧體,基本上是在虛擬世界完成任務,比如幫你做財報、幫你做機票規劃和旅行規劃。那麼「食神」此次展現的,不單單在線上生成內容,比如菜譜定製、健康管理、食材技法選擇,還能與我們物理生活聯動。
想象一下,你可以直接在APP上直接操控廚電裝置,實現菜譜的無縫製作。

具體拿此次升級的兩大重點「推理和多模態」來說,相當於在更多互動方式下更懂你的意圖。
首先來看最基本的對話功能,它支援深度思考、多輪對話等模式。

作為一名注重健康的上班族,日常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控制熱量(不超過1500卡)的同時,保持飲食的健康。
將這個問題拋給「食神」。結果思考時間不到幾秒,就直接丟擲了三天的飲食計劃。
它首先考慮到目前處在華東地區可能有的飲食習慣,推薦了具體的早餐、午餐和晚餐,並附上每餐的詳細卡路里資訊。

這裡其實值得說一嘴,因為其實不少通用大模型有時候都分不太清「卡、卡路里、大卡」等之間的細微差別,但它們卻在營養學中是個最基本最重要的單位之一。正因如此,食神不僅能夠準確計算每餐的熱量,還能確保為使用者提供科學、合理的飲食建議。
透過對本地飲食習慣的深入理解,以及對營養學術語的準確把握,食神能夠為使用者量身定製飲食計劃,幫助他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保持營養均衡,達到健康目標。
這一技術實現不僅展現了AI在飲食推薦中的智慧化水平,也反映了其在基礎科學知識理解上的嚴謹性和準確性。

更關鍵的是,在底下還會彈出相應的菜譜做法。

如果你正好下班回家準備烹飪,只需點選就能開啟語音指導模式,隨時解答你的疑問。
如果你還擁有他們的數字廚房裝置,可以直接啟動「自動烹飪」模式。

那就準備好食材,讓火自己調、鍋自己炒、風自己控~有了AI幫助,做頓飯輕輕鬆鬆。

當然要是還有更具體的要求,比如有啥忌口、飲食習慣啥的,還可以繼續跟它交流調整。
而除了這種時間維度上的飲食規劃,它還能支援橫向的烹飪規劃,以往可能僅限於一道菜的製作,而現在推理能力升級後,它能夠基於現有食材規劃整個「一頓飯」的烹飪流程,避免了因單道菜品製作時間過長而導致的食物冷卻問題。

有了它,誰還敢稱自己是新手廚師呢?

再來看看它的多模態能力,除了識別食材幫助你復現製作過程外,它還具備進行AI面診。
使用者只需拍攝面部照片,或者上傳面部照片,在幾秒鐘內就能感知到你的健康狀況。

嗯具體照片就不顯示了,就會發現自己是個油痘肌。什麼黑眼圈、痘痘、粉刺也能給看出來。(可不可以不要這麼細節啊喂)

然後再填一些基本資訊,日常作息飲食習慣啥的,它就能給出更貼合你個人的膳食計劃。

當然也可以直接把你的體檢報告扔給它,總之就是讓它充當你的個人專屬營養師~
據老闆電器副總裁周海昕博士介紹,在高階烹調師認證、註冊營養師認證這兩大測試中,它遠遠超過了國家合格線。而後者「註冊營養師」認證,考生透過率只有30%-40%。
可以看到,從去年6月釋出、10月內測到現在,一個AI烹飪夥伴變得更全知全能、在滿足「千人千面」個性化需求基礎之上,追求健康以及更高品質的生活。
此時看烹飪大模型怎麼落地,場景已經很清晰了——
當你不知道該做什麼早餐時,可以告訴「食神」冰箱裡有什麼食材,它就會推薦合適的菜譜,並聯動數字廚電全套產品,透過智慧烹飪音箱的即時播報,灶具的火力自調節和鍋具的自動翻炒功能,無痛完成完美一餐。

而在朋友聚餐時,如果你想秀廚藝,還可以向「食神」提出創意想法,它會為你創造一個全新的菜譜。
在一家三口的場景中,「食神」更可以瞭解每一餐的營養含量,為家人量身定製飲食計劃。
所謂AI+消費想要實現的價值,得到了基本的體現。
來自杭州,老闆電器出品
老闆電器出身杭州,沒錯就是最近因為DeepSeek、杭州六小龍而備受矚目的杭州。
但與後者這些企業不同,老闆電器已經在烹飪行業深耕了46年之久,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知識和經驗,也正因此,它擁有對這個行業Know-how理解的不可複製性。
正如周海昕所言,烹飪其實是個「三跨」的行業。

跨科學。比如營養學、熱力學、環境科學、食品學、醫學、空氣動力學、物理學等等,面對如此複雜玄乎的流程,他們硬是創造了一個AI烹飪曲線,將對溫度、溼度等因素同時間的精確把控應用於烹飪的每一個環節,讓烹飪的過程更加精準和高效,食物的口感和營養達到最佳平衡。
跨感官。這個不難理解,相較於其他場景,烹飪所涉及的感官體驗更豐富,除了基本的聽覺視覺,還有味覺嗅覺,這其實增加了資料處理的複雜性。他們打造了一個「多維內容知識庫」,提供涵蓋情緒、生理、心理、哲學、審美文化歷史、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識。
因此,「食神」除了提供烹飪功能輔助,也會給使用者帶來更多的人文與情緒體驗,比如講解背後的文化故事、營養知識。對於不同的節日或場合,它還能推薦具有文化特色的菜品和烹飪方式,讓烹飪不僅僅是製作食物,更是一種文化體驗和情感交流。
還有就是跨情緒。烹飪在生活中是一個特別的場景,它並非理性但卻也同樣承載著家庭工作一部分。這就需要烹飪大模型同時融合兩種典型能力,一種是偏工具類的降本增效,解決單點需求;另一種則是更偏互娛的情感陪伴,也就是情緒價值。
從這三方面來看,烹飪大模型的打造其實難度不小,並非簡單依靠微調就能實現。
因此,老闆電器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組建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才團隊,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行業積累,以構建這一業內首個烹飪大模型。
據透露,他們在成都專門組建了個50人規模大模型人才團隊,由清華博士帶隊。與此同時,老闆電器在資料、裝置和生態上的持續積累,形成了行業內難以逾越的專業壁壘
首先在資料上,46年積累的自身垂直的向量資料庫,包括了三個方面:
像食品法律法規、食品國家標準、烹飪文化這樣的行業公域資料;還有像私域自研精細化菜譜資料,包括具體步驟、食材配比等,這些資料與裝置關聯,可直接烹飪還原;還有就是覆蓋烹飪前、烹飪中、烹飪後的全鏈路烹飪知識庫,比如像產品知識、營養健康知識等等。

然後就是裝置聯動能力,從“單一功能”到“全鏈路協同”。「食神」可無縫聯動老闆電器全鏈路產品數字廚電,包括煙灶蒸洗等,進行多裝置的聯動與協同規劃;此外,場景任務和控制指令學習能力,讓大模型掌握裝置執行、任務規劃和推理的能力。
生態上面,其實已經形成從技術到市場的完整閉環。老闆電器透露,搭載AI烹飪系統的數字廚電銷量超30萬臺,2024年1-9月主力產品數字廚電i系列零售量更是同比增長566%,而距離食神大模型釋出、內測也不過幾個月時間。
這也間接印證了垂直大模型有場景有使用者,技術落地即可快速變現的商業邏輯——
透過AI賦能產品,使用者獲得更便捷、健康且有趣的烹飪體驗,而這些資料再反哺到技術和產品的迭代中,從而形成良性的閉環。
做有煙火氣的AI
此次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I的身影無處不在。不管是大件兒冰箱廚具電視,還是具體到一個簡單開關,幾乎每個裝置都有大模型加持。這些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裝置,已經加速實現智慧化轉型。
但即便在AI席捲各種家居裝置的今天,廚房卻始終像一個未被技術真正“馴服”的領域——它承載著人類最原始的生存需求,也寄託著最複雜的情感記憶。老闆電器以垂直大模型為支點,撬動一場從技術到生態的革新,讓科技與人文在灶臺前和解。
傳統廚電的智慧化,長期停留在“單機功能疊加”的層面:烤箱能連Wi-Fi卻看不懂菜譜,油煙機可手勢操控但無法預判油煙量。
而烹飪大模型的出現,徹底打破了硬體與場景的割裂。透過解構2TB的烹飪資料,AI不僅能識別“大火收汁”“文火慢燉”等抽象指令,更能聯動灶具自動調節火力、指揮蒸烤箱同步啟動預熱、提醒油煙機在爆炒前主動增壓。
當硬體從孤立的功能模組升級為“會思考的廚房管家”,普通人復刻一道松鼠桂魚的門檻,便從“苦練三年刀工”降維到“跟著大模型指引切五刀”。
在烹飪大模型的驅動下,廚房正成為最懂消費者的生活入口。
當AI同步分析使用者的飲食記錄、體檢報告、時令食材價格,便能實現真正的“千人千面”:為健身人群定製高蛋白低碳水套餐,給新手媽媽推薦催乳湯品的同時自動遮蔽過敏食材,甚至根據梅雨天氣推薦祛溼食譜。這種個性化不是簡單的標籤篩選,而是基於動態資料的持續進化。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產業端,當AI能精準預測使用者需求的油鹽醬醋消耗量,冰箱可能直接對接超市供應鏈實現自動補貨,之後沒準兒還有VR、AR等數字裝置也能走進廚房。
未來的廚房或許不再需要“科技感”的標榜,因為最好的技術本就如空氣般無形。當爺爺的拿手紅燒肉透過AI復刻給孫子,當電磁灶模擬出柴火飯的香氣,當油煙機讀懂川菜爆炒時的酣暢淋漓——這些時刻都在證明:真正有煙火氣的AI,不是要取代人間煙火。

從大模型的發展角度出發,食神其實還揭示了一種未來的可能性。
當下已從大模型階段已經到了更多場景應用的階段。底層的基礎大模型不會很多,更多會是朝著應用場景去進化,變成智慧體這樣一種形態。像Manus這樣的智慧體,基本是在虛擬世界裡完成任務,比如做財報、訂機票和旅行規劃,它更像一個超級的數字任務助理的概念,作為數字管家完成任務。
但是對於食神,它是能干預到物理世界,去完成更多更復雜的任務。
未來我們談的是空間智慧,談智慧體的Next Level,自然是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融合,打通兩者之間的壁壘。
而本身身處於在物理世界的行業公司,隨著他們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而且有使用者有場景技術快速迭代,更有機會成為下一波技術浪潮的有力選手。
One More Thing
現在具身智慧機器人這麼火爆,有沒有可能以後和老闆電器的大模型結合,直接就是米其林大廚?
周海昕表示,很有可能。不過——
要等等硬體。
一鍵三連「點贊」「轉發」「小心心」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
— 完 —
🌟 點亮星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