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朋朋 編輯 | 範志輝
“花開花落,日升日沒,真情如煙波,人只知寂寞誰在乎因果?”
在首屆數字音樂年度盛典上,唐伯虎Annie在演唱演繹這首席捲全網的《落》。她以其獨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繹,將歌曲中的情感與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作為本屆年度國風歌曲的入選作品之一,《落》是過去一年間國風音樂作品的縮影,不僅在歌曲的創作上更顯國風意境之美,而且市場反響熱烈,掀起了一場國風熱潮。

此外,首屆數字音樂年度盛典還頒佈了2023-2024多項數字音樂年度榮譽,向過去一年見展現數字音樂發展水平與創新活力的音樂作品致敬。榮譽涵蓋年度數字單曲、年度數字專輯、年度影視歌曲、年度遊戲歌曲、年度綜藝(晚會)歌曲、年度國風歌曲、年度公益歌曲、年度新銳音樂人歌曲等8項歌曲類專案以及年度原創音樂扶持專案等1項產業類榮譽。
透過這些榮譽,我們正在見證華語樂壇向上的力量。

品質與熱度兼具,
華語音樂蓬勃向上
《2023中國數字音樂產業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總規模已然達到了1907.5億元,相較於2022年,同比增長22.7%。在這個充滿活力與潛力的市場中,活躍著高達9億的數字音樂使用者。
如次一片浩瀚的藍海中,大批優質音樂作品湧現,透過數字技術的力量,觸及億萬聽眾的耳朵。作為每年數字音樂產業大會備受矚目的環節,數字音樂年度榮譽的評選向這些好音樂及其創作者致敬的同時,也默默記錄下華語樂壇的發展與變革。
回顧本屆數字音樂年度榮譽榜單,許多席捲全網、品質上乘的熱門作品赫然在列,這些榮譽也呈現了9億雙耳朵的年度偏好。
例如,由小霞和海洋Bo共同演唱的《向雲端》在全網累計超20億次的播放量,在過去一年間,這首歌治癒了無數歌迷人生中的低迷時刻;還有在全網掀起討論熱潮的現象級專輯《山歌寥哉》,歌手刀郎橫跨20年,最終還是統治了幾代人的審美。

從入選音樂人來看,數字音樂年度榮譽既屬於馬條這樣的寶藏民謠音樂人,也屬於單依純這樣新晉的人氣歌手,還屬於椿樂隊這樣的新生代搖滾樂隊,曲風多樣,見證了流行音樂曲風融合的趨勢。
事實上,數字音樂年度榮譽對於八大歌曲類專案的設定也頗為創新。除了設定常規的單曲、專輯、新銳音樂人歌曲等之外,還把握數字音樂業態融合的趨勢和風向,設定年度影視歌曲、年度遊戲歌曲、年度綜藝(晚會)歌曲、年度國風歌曲、年度公益歌曲,力求全面展現數字音樂繁榮發展的多元風貌。
其中,單依純純淨的嗓音賦予歌曲《想你時風起》極高的辨識度,讓它在眾多OST中脫穎而出。作為大熱影視劇《我的人間煙火》回憶主題曲,它不僅體現了數字音樂在影視劇宣傳中的重要作用,也證明了優質音樂內容的商業價值、流傳價值。

還有張韶涵的歌曲《獸》,這首穿越火線手遊的主題曲激發了無數玩家的戰鬥熱情,不僅提升了遊戲的品牌價值,也展現了數字音樂在遊戲音樂領域的融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數字音樂年度榮譽特別設定了一個產業類榮譽年度原創音樂扶持專案。抖音看見音樂計劃、網易雲音樂的石頭計劃、快手音樂的π計劃……這些專案為原創音樂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大大豐富音樂市場的作品型別和風格,滿足聽眾日益多樣化的音樂需求。與此同時,透過專業化的挖掘和培養,原創音樂作品的品質被大大提升,推動音樂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得益於年度歌曲榮譽的評選過程,專業評審團的嚴格篩選確保音樂品質的高標準,而大資料的支援則讓市場反饋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力求完美融合公正、專業與市場認可。在這種機制之下,優秀作品得以脫穎而出,更促進了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

從聽眾到行業,
年度榮譽歌曲見證時代
從這份數字音樂年度榮譽名單中,我們可以窺見整個音樂產業的趨勢與方向。
對於數字音樂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優質的扶持專案不斷積澱音樂人挖掘與培養經驗,向有才華、有潛力的音樂人張開懷抱。同時,數字音樂傳播渠道的拓展,讓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可以自由創作,將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場,找到自己的受眾。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音樂審美偏好的演進,使得音樂風格更加多元、受眾更加廣泛。

可以說,數字音樂年度榮譽名單猶如一部數字音樂領域的編年史,記錄了不同時代的行業發展,也指引著未來行業的創作趨勢。
從本屆獲得年度榮譽的音樂作品來看,那些反映社會情感、文化潮流及時代精神的音樂作品有著長足的生命力,總能連結到聽眾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喚起時代共鳴。
例如,由黃綺珊和希林娜依·高在春晚上首唱的《是媽媽是女兒》,以獨特的視角和真摯的情感,深刻描繪了母女之間複雜而微妙的情感紐帶,首唱後便掀起了翻唱的熱潮;還有瓦依那、任素汐在《樂隊的夏天3》合作演唱的《大夢》,更是唱出了當代人心中的那份困頓與迷茫,引發大批網友共情。
此外,在業態融合的趨勢下,數字音樂也創造出更多的消費場景和機會。而好的音樂作品往往能躬身入局,把握行業的發展趨勢,共鳴時代。
遊戲中的背景音樂、影視作品的主題曲或插曲、綜藝晚會的演唱曲目,都成為了數字音樂傳播的重要陣地。這種跨界融合不斷拓寬了音樂的傳播路徑,也使得音樂內容更加貼近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場景,《小美滿》、《不如見一面》、《永生多愛》等等歌曲正是以此為契機,最大限度釋放了音樂的感染力和傳播力。

伴隨著數字音樂的傳播鏈路趨於扁平化,從前小眾的音樂風格、邊緣化的音樂受眾也獲得了話語權,不同文化背景和審美偏好的使用者都能借由數字音樂表達自己的喜愛與態度。媽媽們的偶像海來阿木與年輕人的女神單依純能夠合作《不如見一面》,頗具搖滾態度的椿樂隊也能發出自己的聲量。
從時代共鳴到共鳴時代,那些優秀的數字音樂作品正在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文化現象。

結語
縱覽本屆數字音樂年度榮譽的名單,我們看到許多具有創新性、藝術性和社會影響力的音樂作品脫穎而出。這些作品將不僅滿足聽眾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更為華語樂壇注入新的活力與靈感。
回望過去一年,華語樂壇在數字音樂的浪潮中持續蓬勃發展。年度榮譽的頒發,不僅是對過去一年優質作品的肯定與總結,也激勵著更多的音樂人勇於創新、敢於突破,用音樂的力量去觸動人心、影響行業。
隨著數字音樂產業的不斷成熟與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音樂作品將更加豐富多彩、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