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一季度,國內人工智慧應用市場經歷了一場深刻的洗牌。昔日以模型引數論英雄的“軍備競賽”硝煙漸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場圍繞“應用生態”的激烈博弈。在這場由技術迭代、資本流向與使用者需求共同塑造的新格局中,頭部玩家座次更迭,新興力量加速突圍,場景創新的價值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QuestMobile釋出《2025年一季度AI應用價值榜》,基於下載量與月活躍使用者數(MAU)兩大核心指標,精準捕捉了這場變革的關鍵脈絡。
資料顯示,當底層模型能力趨於同質化(DeepSeek的技術普及效應),增長的密碼不再僅僅是技術本身,而是如何將AI能力與特定場景深度融合,以及支撐這一切的商業化與營銷策略。這份“晴雨表”不僅記錄了當下的市場格局,更預示著下一輪競爭的核心戰場。





一、核心發現與深度解析
1. DeepSeek強勢問鼎:“斷層式”領先與生態基石
◆ 資料洞察:DeepSeek以驚人的8111.3萬月均下載使用者數和接近1.87億的月均活躍使用者規模,雙雙“斷層式”登頂,其下載量幾乎是第二名豆包的三倍,MAU更是遙遙領先。這不僅宣告了一個新領導者的誕生,更顯示其已快速構建起龐大的使用者基礎。
◆ 新聞解讀:DeepSeek的成功,一方面得益於其強大的模型能力被市場快速認可(甚至被騰訊元寶、百度文小言等競爭對手接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使用者對高效能通用AI助手的初步需求已被點燃。DeepSeek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其他應用(如騰訊元寶)借力的物件,但也面臨如何將龐大使用者轉化為持續活躍和商業價值的挑戰。(注:DeepSeek App於1月11日上線,MAU環比增長資料缺失,月均下載量和月活使用者數均取用的是2月和3月的平均值,未來其使用者粘性與增長持續性是關鍵看點)

2. 增長引擎VS增長平臺期:騰訊元寶與豆包的冰火兩重天
(1)騰訊元寶:狂飆的挑戰者
◆ 資料亮點:騰訊元寶在下載量和MAU方面均躋身前三,其月均下載量達1343.3萬,環比大增近1500%,增幅排名第一,MAU為2358.3萬,環比激增超1546%,增幅排名第二。
◆ 背後邏輯:元寶的“閃電戰”策略清晰可見,包括高頻迭代(17天內更新7次,快速接入DeepSeek/混元雙模型,上線圖片理解,微信搜尋入口等)、激進投放(AppGrowing資料顯示,Q1投放約14億元,遠超2024年Q4的1.1億元,3月單月投放達11億元)。騰訊憑藉強大的資金、流量和工程能力,展現了後發先至的決心。其增長主要由新使用者驅動,未來挑戰在於留存和使用者習慣培養。
(2)豆包:穩居第二,增長趨緩
◆ 資料表現:月均下載量(2723.8萬)和MAU(9980.5萬)穩居第二,但下載量環比增長不足30%,MAU環比增長約66%(相較元寶增速明顯放緩)。其MAU約為下載量的4倍,顯示擁有龐大的存量使用者基礎。

◆ 戰略觀察:豆包似乎進入了“平臺期”。儘管維持了高額市場投放(AppGrowing資料顯示,Q1投入1.38億元,雖低於元寶但仍顯著),增長邊際效應遞減。這表明,在通用助手領域,單純依靠買量和泛使用者獲取的模式可能觸及天花板,亟需探索更有效的使用者啟用與留存策略,或開闢新的增長曲線,如其教育類應用“豆包愛學”。
3. Kimi失速,“燒錢”模式的警示
◆ 資料警示:曾與豆包、文小言並稱“AI原生三強”的Kimi智慧助手,Q1表現急轉直下。月均下載量(833.8萬)雖仍居第四,但環比下滑3.9%。MAU(2165.3萬)雖守住第四,但面臨巨大增長壓力。
◆ 原因剖析:Kimi的困境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包括競爭加劇(DeepSeek衝擊、大廠圍剿);策略調整(“燒錢”獲客模式顯著收斂,AppGrowing資料顯示,2025年Q1投流規模1.5億元,較2024年Q4的5.3億元大幅壓縮);產品差異化待突破。Kimi的案例警示市場,單純依賴融資驅動、高舉高打的營銷投入並非長久之計,在技術壁壘被逐漸拉平的背景下,缺乏持續的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支撐,增長恐難以為繼。

4. 通用助手“內卷”,場景應用“多點開花”
(1)AI智慧助手增長承壓:除騰訊元寶和DeepSeek外,多數老牌AI智慧助手面臨增長壓力。百度文小言下載量環比下降17.1%,MAU環比下降17.0%;天工MAU下降33.9%;訊飛星火MAU下降22.6%;智譜清言MAU下降10.2%。這表明通用型對話助手市場已成“紅海”,使用者在新鮮感過後,開始對產品價值提出更高要求。


(2)“AI+場景”應用異軍突起:與通用助手的普遍困境形成鮮明對比,一批深度結合特定場景的AI應用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成為Q1市場最大亮點:
◆ AI搜尋新勢力:360旗下“奈米AI搜尋”表現搶眼,下載量環比增長近620%,增幅位列第二,MAU環比增長近1100%,位列第三。其成功得益於清晰的“AI搜尋”定位、周鴻禕親自站臺及創新的營銷活動。
◆ 垂直場景爆發:
AI輸入法/話術:專注戀愛場景的AI輸入法Lovekey MAU環比增長超1670%,規模超230萬,直擊社交溝通痛點。
AI教育:位元組旗下“豆包愛學”(原河馬愛學)MAU近650萬,成為唯一上榜的AI教育應用,切入中小學學習輔導場景。
AI影像/影片生成:位元組“即夢AI”和快手“可靈AI”下載量增長迅猛(環比分別增長301%和173%),顯示AIGC創作工具需求旺盛。
AI社群/創作:“狸譜”“造夢次元”等強社群屬性的AI創作應用的下載量環比增長均超70%,表明使用者不再滿足於基礎對話,開始尋求利用AI進行內容創作、分享和社互動動,以獲得成就感與歸屬感。
(3)AI陪伴與寫作類應用降溫:與場景應用崛起相對應,此前熱門的AI陪伴類應用(如貓箱、逗逗遊戲夥伴、ChatBird、冒泡鴨)和部分AI寫作工具(如萬卷、秘塔寫作貓、光速寫作)的下載量或MAU出現顯著下滑。這可能反映了使用者對純粹情感陪伴的新鮮感消退,或對寫作工具的實用性、價效比有了更嚴格的考量。

二、結論與展望
《2025年一季度AI應用價值榜》顯示,國內AI應用市場格局呈現以下關鍵趨勢:
1. 馬太效應加劇:DeepSeek與豆包憑藉先發優勢或強大背景佔據MAU“億級俱樂部”,Top 6應用佔據前20款應用MAU總和的近90%,市場集中度極高。

2. 資本與營銷仍是重要推手:騰訊元寶的案例證明,在視窗期,雄厚的資本和精準的營銷策略依然能有效驅動使用者增長,但Kimi的例子也揭示了其不可持續性。
3. “場景為王”時代來臨:通用AI助手競爭白熱化,增長空間受限。未來增長的核心動力將來自於能解決特定痛點、提供獨特價值的“AI+場景”應用。無論是搜尋、教育、創作還是社交,垂直化、社群化成為破局關鍵。
4. 使用者需求深化:使用者已從對AI的“嚐鮮”階段,過渡到尋求實用價值、創作賦能和情感連線的“應用”階段。純粹的工具屬性或情感陪伴已不足以維持使用者粘性。
展望未來,國內AI應用的競爭將從模型技術的“硬實力”比拼,全面轉向應用場景挖掘、產品體驗最佳化、社群生態構建和商業模式探索的“軟實力”較量。誰能更精準地捕捉使用者需求,更快地迭代出滿足需求的創新應用,並構建起可持續的增長飛輪,誰才能在這場“應用生態博弈”中贏得下一個賽點。
免責宣告:《2025年一季度AI應用價值榜》(簡稱“本報告”)所涉及的資料來源於QuestMobile自有資料庫、行業公開、市場公開資料等。本報告力求但不保證該資訊的完全準確性和完整性。
記者|宋欣悅
編輯|陳柯名 蘭素英 杜波
校對|金冥羽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映象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後臺申請並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不會罷免鮑威爾!特朗普:我最終會對一切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