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大盤點:誰暴漲?誰掉隊?

2025年第一季度,AI應用賽道迎來爆發式增長。
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顯示,截至2025年2月,AI原生App活躍使用者數達2.4億,比1月規模幾近翻倍。這場熱潮的引爆點,源自人工智慧公司深度求索年初發布的DeepSeek-R1推理模型引發的現象級傳播。
到了3月初,被稱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產品的Manus亮相,再次引發市場期待。雖然Manus還處在內測階段,但由於使用者過於熱情,邀請碼在二手平臺上炒到了上萬元。
這場狂歡,不僅點燃資本市場熱情,更催生出“AI應用元年”的行業共識。那麼問題來了,到底誰是今年Q1全球最火AI應用?一定程度上,這一答案不僅代表著AI應用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也影響著大公司格局,甚至還藏著下一個AI獨角獸。
對此,作者選取了市面上幾家熱門的AI榜單,分別是AI產品榜、Xsignal、AIGCRank、新榜綜合了月活(MAU)、日活(DAU)、下載量三個比較重要的維度,以及從業者的觀點,梳理出13月全球AI應用的前二十及國內前十,有了以下發現
目前市面上的AI應用榜單比較雜亂,各家的資料來源、排名維度、統計結果有很大不同,需要綜合多個榜單才能得出較為全面的結論;
整體來看,AI頭部應用相對穩定,前四位被ChatGPT、夸克、豆包、DeepSeek佔據;
國內AI應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全球AI應用的前二十里,中外應用佔比基本各一半;
AI應用的市場歡迎度有著明顯的型別劃分:聊天機器人>AI伴侶>AI修圖>AI辦公>AI影片;
AI應用排名並不僅僅關乎技術,和營銷能力、功能整合等也有關。
01 五花八門的AI榜單,想要看懂不容易
想給AI應用排名,參考哪些維度、各維度的重要性如何,是需要事先明確的問題。但我們參考多份榜單後發現了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同一款應用在不同榜單中的排名可能天差地別。
這種混亂主要源於兩個核心問題。
首先,各榜單的排名邏輯很不一樣。
作者發現,一部分榜單會選擇將同一應用的APP端和Web端資料放在一起,從而得出排名,有的則分成APP榜、Web榜兩個榜單進行統計;排名的參考維度也各不相同,主要分月活(AI產品榜、Xsignal)、日活(AIGCRank)、下載量(新榜)等等,有的榜單會選取其中兩三個參考維度,有的只採用某一個。
其次,即便是同一款APP的同一維度,各榜單給出的資料也差別很大。
圖源 / Unsplash
比如AI產品榜和Xsignal都主要參考月活數量給AI應用排名,但兩家關於每一APP的資料都不相同。以DeepSeek的APP端為例,AI產品榜顯示其2月MAU為6181萬,而Xsignal為14550.77萬。
一位資深資料從業者告訴作者,這主要是因為各家的資料來源存在差異。他介紹,市面上的AI榜單資料來源可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監測,這類公司自身多為資料監測公司,AI火了後便開發出了AI應用的相關榜單,另一種則是自身沒有資料基因,透過第三方平臺購買資料,然後自己總結出榜單。
第三方購買便導致很多資料來源並非一手,也無法評估資料的可靠性。這位從業者還表示,AI行業很新,不同資料監測公司對AI應用的測算也沒摸索出一套比較成熟的計算體系,會導致資料出現差異。
另一位榜單從業者也坦言,他們是從第三方資料公司購買AI應用的相關資料,在整理過程中發現各家的資料差異很大,導致挑選資料維度糾結了很久。綜合考量後,他們最終沒有依據市面上常用的月活維度,而是換成了以日活維度來排名。
不過,儘管存在一些差異,綜合多位資料從業者的說法,行業內部已形成基本共識:在眾多資料維度中,重要性排名為月活>日活>下載量>其他。
“如果某一應用在不同榜單中的排名都十分靠前,基本可以判斷其表現不錯。”一位從業者表示。至於具體資料的差異,從業者建議不必過度深究,更應關注整體趨勢。
基於這些認知,作者本次主要依據各榜單的月活資料進行排名,當不同榜單資料衝突時取平均值。還需要說明的是,很多應用分為APP端和Web端,但APP端往往代表著更高的使用者粘性和主動使用意願,所以主要統計APP端資料。此外我們也會呈現一些APP變化比較大的資料維度,希望提供相對全面的參考座標。
02 全球PK:五大應用型別受歡迎,教育工具成黑馬
先來看看全球單月AI應用榜的前二十。
在1月全球AI應用排行榜中,ChatGPT保持絕對領先優勢,其優勢在於起步早、技術先進,是全球第一款炸場子的AI應用,如今在MAU、月下載量上都與其他家拉開了明顯差距,分別為34941萬、69500萬,遠超第二名夸克的14340萬、593.74萬。
緊隨其後的是國內大廠的AI應用,位元組的豆包和新晉黑馬DeepSeek,分列第三、四名。相比於其他AI應用一直是榜單上的常客,DeepSeek屬於出場即爆款,之前一直默默無聞,春節前憑藉深度思考模型DeepSeek-R1,直接升至榜單前列。
“AI六小龍”裡,月之暗面的Kimi排在第八,智譜的智譜清言排在第十八。百度的文小言、360的奈米搜尋、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等均排在十名開外。
2月的AI應用市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國內各大AI應用陸續接入DeepSeek,二是國外為了應對DeepSeek的衝擊,陸續更新產品,這些變動都影響到了當月的榜單排名。
變化最大的是,騰訊的AI聊天機器人應用元寶、美國AI明星公司Anthropic的Claude從二十名開外分別衝到第十名、第十六名。元寶得益於2月13日宣佈接入DeepSeek,AI產品榜顯示其當月MAU為1312萬。Claude則在2月上線了一個大動作,添加了其“迄今為止最智慧的模型”——Claude 3.7 Sonnet,並首次引入混合推理功能,一把賺足了市場的期待值。
到了3月,市場上雖然出現了一款被稱為“比肩DeepSeek、震撼矽谷”的AI Agent應用——Manus,同樣由國內創業團隊打造,但由於產品僅支援邀請碼使用,大部分使用者無法體驗,也未能登上榜單前二十。因此,3月的AI應用排名變化不大,只是元寶進一步從第十衝到前五。文小言也在3月接入了DeepSeek,排名從2月的第十七提升至第十三。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些垂直領域的APP登上了各大榜單前列。比如Xsignal榜單顯示,AI寫作類工具AI創作獅,2月MAU為372.37萬,環比增長20011.43%;AIGCRank榜單顯示,作業幫的快對AI、猿輔導的小猿AI,這類AI教育工具憑藉高日活,都首次上榜國內應用榜單前二十。
總體來說,ChatGPT、夸克、豆包、DeepSeek這四款產品“霸榜”幾乎所有的榜單。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得出一些結論:
一是應用型別,縱觀1-3月的整體排名,AI應用的受歡迎度為:聊天機器人>AI伴侶>AI修圖>AI辦公>AI影片。
榜單前四都屬於聊天機器人領域,其次是以Talkie AI、星野為代表的AI伴侶(AI情感陪伴)和Remini這類AI修圖工具,而DeepL、Notion AI這類AI辦公工具排名相對靠後。
一位從業者表示,聊天機器人定位為通用型AI工具,天然具備高普及度,各大廠主要也在卷這一方向。AI伴侶則滿足了當下年輕人對於情感陪伴、社交的需求。至於修圖、辦公類AI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關。
相比之下,儘管位元組、快手、MiniMax等廠商在AI影片賽道重兵投入,但C端接受度不如其他型別,主要因為有一定的上手門檻。至於AI問診、AI程式設計等垂類App,更是尚處市場培育期,接受度有待提升。
在熱門的五大AI領域,都跑出了至少一款代表性產品。
比如在聊天機器人領域,ChatGPT最強,且增速穩定,3月的下載量遠超1月。一位從業者表示,按照ChatGPT現在的技術迭代水平來看,MAU和下載量還會繼續增長。國內這一賽道的競爭更加激烈,夸克、豆包、DeepSeek三者沒有拉開明顯差距。AI伴侶賽道中,Talkie AI月活最高,由國內公司MiniMax專門針對海外市場開發。
二是中外競爭格局。
不止一位從業者認為,國內AI應用的發展速度很快,中外差距正在縮小。整個Q1排名前二十的應用中,國內外數量基本持平,前五名裡中國App佔據四席,增速最快的也為國內的騰訊元寶。
這一方面源於越來越多人積極主動地擁抱AI,另一方面得益於各大廠商持續加大AI應用的研發和營銷力度,以及一些如Deepseek的創業團隊突圍。這場全球AI競速賽的懸念還在持續升級。
03 國內混戰:營銷戰打響,元寶、即夢是最大變數
再來看看國內的情況。
1月AI應用排行榜前十名基本被三大陣營佔據,包括“大廠系”的阿里夸克、位元組豆包、百度文小言、360奈米AI搜尋、科大訊飛的訊飛星火;“AI六小龍”的月之暗面Kimi、智譜的智譜清言;以及“新晉黑馬”深度求索的DeepSeek。
它們的主戰場集中在聊天機器人領域,大廠系表現最為突出,夸克、豆包霸佔前兩名;DeepSeek排在第三。
前十名中還有兩位選手不屬於聊天機器人賽道,為位元組的貓箱和Mini Max的星野,它們都屬於AI伴侶產品,在各個維度上的資料十分接近,目前還沒有分出絕對勝負。
2月的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字節系的AI影片生成工具即夢和騰訊元寶大步前進,分別排在第九和第五,訊飛星火和智譜清言消失在榜單前十。
不難看出,國內聊天機器人賽道還缺乏獨特性,其能否上榜與營銷力度有著強相關。
到了3月,即夢更進一步,從2月的第九升至第六,但其競爭對手快手的AI影片工具可靈則一直沒有進入前十。

這或許和許多圈內人的感知背道而馳。不止一位從業者認為,可靈的文生影片、圖生影片效果超過了國外的Sora。今年3月,全球知名AI基準測試機構Artificial Analysis釋出了最新的全球影片生成大模型榜單,可靈1.6pro(高品質模式)排在圖生影片(Image to Video)賽道榜首。
有從業者分析,一方面,AI影片生成工具存在一定門檻,天然比其他工具使用者量少,另一方面,很多使用者主要在Web端而非APP端使用,因此對兩者比較時,還需要參考Web端資料。
Xsignal榜單顯示,近三個月可靈和即夢的Web端排名緊挨,即夢略領先可靈一位。全球著名投資基金、諮詢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簡稱a16z)釋出的2025年全球100生成式AI應用排行榜顯示,可靈網頁端的月獨立訪客量排名20,超過了Sora、Midjourney、Runway等海外知名產品,即夢則沒有上榜。
可靈、即夢誰的市場認可度更高,或許要等這類應用的使用者數量更多時,才能得出一個比較準確的結論。
從排名變化可以看出,競爭最激烈的當屬聊天機器人賽道。今年前三個月,夸克、豆包、DeepSeek都穩居國內AI應用榜第一梯隊。元寶是最大變數,1月還未出現在榜單中,2月超過文小言、奈米AI搜尋升到第五,3月又超過了Kimi排名第四。剩下幾家要麼原地踏步,要麼排名逐月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元寶的快速爬升與接入DeepSeek有很大關係,夸克雖然也接入了DeepSeek,但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在於功能豐富便捷,彙集了AI搜尋、AI對話以及AI PPT、AI翻譯、AI生圖等不同需求。
縱觀季度戰局,三條關鍵脈絡逐漸清晰:其一,多線佈局已成頭部玩家標配,例如位元組同時押注豆包、即夢、貓箱三類不同方向的AI應用,MiniMax涉足AI影片與AI伴侶。
其二,營銷戰愈演愈烈。
騰訊元寶能在2月崛起,除了吃到DeepSeek的紅利之外,還利用站內外平臺大量投放廣告,最終大力出奇跡。App Growing資料顯示,其在整個Q1的預估投放金額達到了17億,1月還僅為千萬級,2月投放金額直接達到3億元,到了3月更是逼近14億(投放金額主要是結合APP在相應媒體的投放廣告創意數和刊例價來計算,由於元寶投放的大多數是騰迅系渠道,真實花費可能低於此金額)。在大廠的燒錢戰略之下,曾經大舉投放的Kimi,逐漸縮小了投放力度,導致排名下滑。
App Growing資料顯示,國內MAU最活躍的前十家AI應用(其中DeepSeek和夸克暫無相關資料)也都保持著高投放,它們在1-3月的單月投放金額總和分別達到了4億、5億、16億,也就是說,國內靠前的熱門AI應用一個季度就花了25億打廣告。
其三,技術優勢與市場表現並不完全正相關,可靈和即夢在從業者端的認可度與使用者端月活、下載量呈相反狀態。
AI應用還沒完全分出勝負,在這個競技場,昨天的顛覆者可能成為明天的守擂人,能否平衡技術創新與市場洞察,考驗著每一個玩家。
源 |  定焦One(ID:dingjiaoone
作者 定焦One團隊  ;  編輯 | 荔枝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