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讀者:點選上方 “平凡的企業家 ” → 點選右上角“ … ”→ 點選“設為星標 ★ ” 加上星標,就不會找不到我啦!

4月5日,
法國總統馬克龍
乘坐的專機抵達北京。
有網友從央視新聞的鏡頭中發現,
著名女演員鞏俐也出現在
馬克龍的隨行代表團中。
據央視報道,
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
馬克龍將於4月5日至7日
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馬克龍對於這次
訪華行程非常重視,
隨行訪問的還有
由多位法國政府高階官員、
60多位法國企業家及
20多位法國文化界人士組成的
政府代表團。

央視4月5日新聞截圖
央視獨家播出馬克龍專機抵達北京的新聞後,多位網友注意到,從馬克龍專機機艙裡走出的隨行人員中,居然出現了鞏俐的身影,而走在她前面的正是她的法國老公著名藝術家讓-米歇爾·雅爾。

央視4月5日新聞截圖
著名電影人、影視策劃人譚飛也第一時間在個人社交賬號轉發央視報道,截圖表示,“鞏俐夫婦隨同馬克龍來了北京。”

據一位法國資訊譯製博主介紹,此次隨行來華的馬克龍訪問團中有多位與中國淵源頗深的法國著名藝術家,比如曾執導電影《狼圖騰》、與中國電影有深度合作的著名電影導演讓-雅克·阿諾,以及法國電子音樂先驅人物、上世紀80年代就曾在中國舉辦演出的讓-米歇爾·雅爾等。
雖然讓-米歇爾·雅爾是世界級的音樂家,但可能有很多中國網友是透過鞏俐才熟悉了他。2019年5月,54歲的鞏俐與71歲的讓-米歇爾·雅爾一起參加法國戛納電影節,並在機場牽手亮相,大方面對前去接機的媒體,隨後向媒體確認兩人已經結婚。
過去幾年間,鞏俐夫妻倆多次出現在公眾鏡頭裡,要麼是一起甜蜜度假,要麼是結伴參加藝術類活動。但鞏俐從未向媒體詳細介紹她的這段緣分故事,讓-米歇爾·雅爾也只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簡單透露,稱二人是在法國巴黎的一個朋友家相識,兩位藝術家一見如故,最終走到了一起。

“南都娛樂”微博資料圖
4月5日,央視的這條新聞播出後,鞏俐的粉絲們都火速“鎖定”鏡頭中的鞏俐,紛紛在網上分享“失蹤人口鞏皇迴歸”的訊息,並對著模糊的新聞截圖感慨,“姐夫真的很貼心,一個人拎著兩個箱子悶頭朝前走,讓我們姐姐獨自美麗。”
新聞
多看點
馬克龍、馮德萊恩一同訪華
三大看點引關注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月5日至7日訪問中國。外界注意到,近期歐洲領導人紛紛來華,其中包括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等。
此次馬克龍與馮德萊恩的訪問,更有特殊之處。一位是歐洲大國元首,一位是歐盟主要機構的領導人,同時開啟中國之行,在中歐關係交往史上打破了慣例。分析認為,這一方面凸顯對中國的重視,另一方面則是希望體現歐盟外交的一致性,展示統一的歐盟形象和立場。那麼對於此訪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議題,央視新聞梳理了三大看點。
看點1:為中法、中歐關係作戰略規劃
法國總統府公報顯示,戰略問題、經貿務實合作以及應對全球挑戰將是馬克龍此訪三大重心。因三年沒有類似的正式訪問,歐洲方面的形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當前,不論是法國,還是歐洲,其對華政策都處於調整時期,因此中法雙方首先要進一步鞏固政治互信,在此基礎上推動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取得新成果。
今年也是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週年。站在新起點,雙方需要規劃未來的關係與合作。外界注意到,開啟訪華行程前,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就中歐關係發表了“原則性講話”。她稱,歐盟不希望與中國“脫鉤”,而是透過平衡與中國的關係來“脫險”。美國《紐約時報》30日評論稱,歐洲領導人陸續到訪北京時,正值美國加大對歐洲的壓力,要求他們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馮德萊恩的有關表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歐盟一方面尋求戰略自主,一方面也試圖在大國競爭中尋找有利於自身的某種平衡。
當前歐盟對華政策仍處調整期,外界也期待此次中歐領導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能在穩定雙邊關係的基礎上增進互信、促進合作。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日所說,中歐應當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克服干擾和困難,聚焦共識與合作。
巴黎和平論壇總幹事 瓦伊斯:這次訪問很重要,第一是因為這是繼新冠疫情之後,法國總統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的第一次訪華,第二個重要的點是因為他們兩人同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歐洲,真正發出“歐洲聲音”。此前德國總理和西班牙首相等也都訪問了中國,也很重要,但這次法國總統由歐盟委員會主席陪同,能夠同習主席就政治、地緣政治問題,特別是經濟合作等重要問題進行對話。在領導人之間進行坦率的面對面對話真的很重要,尤其是當你開始談論競爭以及你如何管控或減少這種競爭,因為我們在一些問題上存在分歧,因此只要領導人能夠花時間去討論,我認為我們就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看點2:經貿合作
法國各界期盼馬克龍對華訪問能在務實合作領域有新突破。據報道,包括空中客車和阿爾斯通高管在內的60餘名法國知名企業家將陪同馬克龍訪華。他們希望能與中國簽訂大量合約,尤其是在生態轉型領域達成合作。日前,中國和法國能源公司敲定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筆以人民幣結算的液化天然氣(LNG)交易。
在今年2月舉行的第二十三次中法戰略對話中,中方明確表示,“願同法方加強民用核能、航空航天、醫療衛生、農食、旅遊、文化等領域及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兩國關係取得更多成果。”分析認為,此訪中法雙方或將在上述領域簽署一批合作協議。
除此之外,人文交流也將成為這次馬克龍訪華的亮點。一大批藝術家和電影製片人將隨馬克龍共同前往北京。據瞭解,馬克龍還將為中法文化之春活動開幕式揭幕。此前,中法雙方都表達了要儘早召開新一輪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會議。明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雙方料將共同策劃紀念活動,以夯實兩國友好的民意和社會基礎。
對於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外界則普遍關注雙方經過7年談判達成的中歐投資協定,在被歐洲議會“凍結”後能否在短期或中期內“解凍”,馬克龍與馮德萊恩此訪,是否會釋放積極訊號,引發關注。
全球化智庫理事長 王輝耀:法國總統馬克龍帶來了一個龐大的商界代表團,而且不僅是來了北京,還要去中國的廣東。我記得2019年馬克龍來中國的時候去了進博會,去了上海,去了長三角,那麼這次來去珠三角,所以我們看到能夠促進商界層面進一步復甦和加強,在全球化的時代互相依賴的時代,他們不贊成“脫鉤”,希望能夠繼續加強和中國的合作。
我覺得中歐的經貿關係實際上是一直都不斷加強的,包括2022年中國還是歐洲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而且達到了創紀錄的8000多億雙邊的貿易額。那麼在三年積累的一些新的投資,新的商業計劃,都會透過這次訪問可能展現出來。包括中國駐歐盟大使也在呼籲,就是說我們能不能恢復中歐雙邊投資協定,我覺得其實也帶來利好,就是企業界意識到中歐關係的不可分割,特別是中歐經貿關係的重要性,我覺得就能夠推動雙邊投資協定的進一步復甦。
看點3:烏克蘭危機與全球性挑戰
當前國際形勢動盪不安,全球安全挑戰層出不窮,經濟復甦動力不足,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形成合力。有法國媒體報道指出,鑑於中國的發展及全球影響力的上升,中國在氣候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堅定承諾對歐洲和世界至關重要。
關於烏克蘭危機,中歐看法存在一定分歧。此前中方釋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馬克龍稱中國參與和平努力是“好事”。不過面對歐盟將歐中關係與烏克蘭危機捆綁,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3月30日表示,這種做法並不理性。中方相信有談判空間,甚至存在中歐攜手促和的空間。在爭取和平問題上,此次訪問能否有所推進,成為外界的重要關切。
來源:極目新聞(記者:戎鈺)、央視新聞客戶端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訂閱“平凡的企業家”檢視更多精彩好文。點選下圖,即可訂閱!

關鍵詞
鞏俐
法國
中歐關係
夫婦
法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