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報》4月6日報道,剛剛過去的週末,數以百萬計的死蛤蜊(Pipi)和其他海洋生物被衝上了海灘。
這一現象不由得引發了人們對南澳海域水產採收前景的擔憂。
目前,導致這一大規模死亡事件的原因尚不明確。
已有多個沿海區域受影響,包括VictorHarbor在內的Fleurieu Peninsula沿岸、Yorke Peninsula的Edithburgh,以及袋鼠島(Kangaroo lsland)的lsland Beach。
(圖片來源:《廣告人報》)
在此之前,lsland Beach從週四開始已發生大規模魚類死亡事件。
RecFish SA的執行官Asher Deszery表示,這次事件中,許多生活在海底的生物,包括黃貂魚、扁魚和貝類等大量死亡,規模“令人難以想象”。
Deszery稱:“這是一場廣泛的蛤蜊死亡事件,令人極為擔憂,不只是短期內,更可能對長期生態造成衝擊。”
“如果整個種群都遭受重創,那就無法持續採收了。”
為了找出死亡原因和影響範圍,RecFish SA的潛水員將在下週展開相關檢測。
“我們目前還不知道水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也不希望等到問題自行解決,”他說。

(圖片來源:《廣告人報》)
RecFish SA目前正與相關部門共同查明情況,“看是否只是水質問題,或是藻類引起的”。
與此同時,南澳衛生廳水質首席顧問David Cunliffe博士表示,近日已接獲公眾報告,稱在Goolwa Beach、Chilton Rocks與Port Eliott一帶海域,出現大量泡沫及水體變色情況。
Cunliffe博士指出:“還有報告稱,有人出現了類似於近期Fleurieu Peninsula地區微藻類暴發後出現的症狀。”
3月25日,南澳環保局宣佈,Fleurieu Peninsula沿岸的微藻暴發現象是由“米氏凱倫藻”(Karenia mikimotoi)引起的。
Cunliffe博士表示:“人體若接觸藻類(包括吸入空氣中的藻類微粒)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比如咳嗽、引發哮喘等。”
“此外,藻類還可能造成眼部刺激或皮膚紅疹,若誤食還有可能引發腸胃不適或類似流感的症狀。”
這些症狀通常在遠離藻類環境或用清水沖洗後即可緩解。
Cunliffe博士特別提醒民眾:“儘量避開明顯受影響的海域,也要避免接觸水體變色的海水。”
目前,南澳衛生廳、環保局、南澳初級產業與地區發展廳(PIRSA)、能源與水務廳正聯合應對Fleurieu Peninsula的微藻暴發問題。
而就在上月,Waitpinga Beach也出現藻類引發的異常。
當時海灘上遍佈黃色、變色和有光澤的泥狀泡沫,許多衝浪者和海灘遊客在接觸後出現了流感樣症狀,包括喉嚨痛、乾咳和眼睛刺激。
居民Anthony Rowland在社交媒體發帖稱:“有些人甚至出現了視力模糊的症狀,水裡有什麼奇怪的東西。”

數十隻海洋動物的屍體也被衝上岸,包括海馬、魚和章魚。
另一名居民表示,在靠近海灘後出現了呼吸急促,喉嚨疼痛的症狀。“我立馬開始咳嗽,且有持續的鼻孔灼燒感。”

還有人表示:“那裡的空氣令人難以呼吸,我們一直在咳嗽。”
一名女子也表示,在和朋友一起去海灘後開始咳嗽,“感覺好像有什麼東西卡在了我們的喉嚨後面”。


在社交媒體上,一名居民稱這種神秘泡沫可能是由藍/綠藻爆發引起的,它們對人和動物都有害。
接觸藍藻後會出現流感樣症狀,如呼吸急促、嗜睡和喉嚨刺激。
南澳環境保護局認為,最近的炎熱天氣可能是導致藻類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一名發言人表示:“據信,這可能是由高溫、靜水和持續的海洋熱浪導致的微藻水華,目前的氣溫比平時高2.5度,而且風浪很小。”



警告!澳洲正處在危險邊緣!澳元閃崩,4.39五年最低
材料來源:今日澳洲app等
Ref:
https://mel.aichixiu.com/content-1025551084278002?lang=z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