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解釋,數鴨子要“二四六七八”?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拜託大家務必給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設定的方式就是點選上方的公眾號名稱,然後再點選右上角的“…”,就可以看到“設為星標”了。


有段日子沒有聊和特定學科教育有關的內容了。前兩天在留言中,有一位讀者轉述了一下她家小朋友的問題,是關於我們都很熟悉的一段兒歌:《數鴨子》裡,第一段最後一句為什麼是“二四六七八”?而不是小朋友平時數數的“一二三四五”

或者其他數字。

這位小朋友能想到這個問題,就說明他對於數字和文字的敏感度還是蠻高的。而且這裡的確也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知識點。所以今天就簡單聊聊,數鴨子這句“二四六七八”歌詞有怎樣的特別優點,也可以藉此跟小朋友介紹一些有趣的知識。
《數鴨子》最早被傳唱,是從1996年初開始。當時一位5歲的小朋友在春晚上唱了這首歌,因為歌曲可愛又簡單上口,很快家喻戶曉,之後近30年中,出現在很多節目或者啟蒙教育內容中。
這首歌的詞作者是福建省電臺的退休編輯王嘉楨,根據媒體報道:她在1983年有一次看到一位老大爺趕著一群鴨子,於是就寫下了這段歌詞。而到了1995年,首屆中國少兒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舉行,她想起來這個歌詞,於是讓自己的女婿胡小環譜曲,然後參賽,沒想到獲得一等獎,並登上了春晚。
但可惜的是,相關媒體報道中,都沒有關於這句“二四六七八”的來由。我也不是寫語文教參,無需揣度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或許這只是作者的靈光一現,根本沒想太多
但不管作者是為何寫出了這句詞,這首歌之所以被大家記得和喜愛,這句另類的“二四六七八”有不少功勞。那我就從漢語使用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看似比較混亂不合“常理”的“二四六七八”,卻會讓人覺得朗朗上口,趣味盎然。
或許也可能對小朋友們以後自己寫作、寫歌詞有點啟發。
我肯定知道作者當時創作的具體理由。但一首歌能被傳唱數十年,而不是像如今很多短影片網紅歌曲一樣毫無記憶點,那必定是有它的理由的。
如果在1到10裡隨機選5個數按大小順序排列,用排列組合計算器算一下就知道,一共有C(10,5) = 252種可能性。
也就是說,這一句,有可以252種寫法。那為什麼在這麼多種選擇中,“二四六七八”那麼特別呢。
這主要是跟漢語寫作,尤其是詩詞的一些規律有關。
首先,就是歌詞往往需要押韻,而兒歌為了好上口,更是如此。比如《一分錢》中句末的的“錢、面、點、見…”這些字,《小燕子》中的“衣、裡、麗…”等等。
而《數鴨子》的押韻,就是用“a”這個韻母。而按照一二四句押韻的慣例,為了和“下”、“鴨”押韻,最後一個字一定會是“八”,因為一到十里,只有“八”的韻母是a的。
而因為是按順序排列,“八”前面的4個字,要在1到7裡選了。 
我們再進一步看看,這首歌最前面的這四句口白,結構很像五言詩,也是按照這樣押韻的。而詩中想要讀得舒服通暢,往往也需要按照平仄規律來考慮選字。
如果是古詩詞的話,還有點麻煩,因為古音和現代的普通話差別很大。不過既然是一首現代兒歌,就簡單按照普通話中現代讀音來作為選擇依據: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
按照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中的總結,五言詩收尾“仄仄仄平平”。而“二四六七八”作為最後一句,它最後一個字“八”正好也是平。所以用“仄仄仄平平”來寫這句,是符合我們讀這最後一句的習慣的。
按照順序報數,第四個數可以是“四五六七”中的一個,而這裡只有“七”是“平”。所以第四個數字是七,是更合適的。
而且前面3個數需要是“仄”,而1-6裡是仄音的有“二、四、五、六”,也就是4選3,只有4種可能性。大家可以讓小朋友快速小聲地讀一下,感覺一下哪種讀起來更輕鬆舒服。

A,四五六七八(去掉二)

B,二五六七八(去掉四)
C,二四六七八(去掉五)
D,二四五七八(去掉六)

我個人會不出意料地選C。

原因就是在普通話一到十的10個數字中,“五”的讀音比較特殊,“wu”音需要嘟嘴來讀的,而且也沒那麼清脆。如果中間有“五”,就需要在中間轉換嘴型嘟一下,比較費勁。而如果是“二四六”,我們就能更輕鬆地在不變換嘴型的情況下讀完,小朋友讀起來更簡單也更清晰。
這就是為什麼從讀音的角度,“二四六七八”會讓我們讀起來更上口的原因。
而如果我們從含義上來看,“二四六七八”也有它的優點。
雖然我們可能會覺得“四五六七八”這樣的連續數,更符合數數的習慣。但連續數會給人一種“紀律”、“規範”的感覺,和兒歌的氛圍並不算很搭。
而不規律的“二四六七八”則打破了我們大人習慣的正規化,這種“隨機跳躍”更像小朋友的風格。

包括呈現的畫面上,如果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那麼給我們帶來的想象畫面,就是鴨子一隻接著一隻游過來,更像是“一行鴨”,而不是“一群鴨”。

而“二四六七八”,就能呈現出一種散亂自然的感覺,先游過來2只,然後是2只再2只,但6只之後,鴨子又變成一隻只的游來,所以數鴨子的時候,也會是“2-4-6-7-8”。
當然,我們也能理解成,這位小朋友本來想兩個兩個數,結果數到6之後不會了,只好變回簡單的一個個數。
但無論是哪種,這種跳躍帶來的靈動感都會為兒歌新增很多有趣的遐想。
上面這些“事後諸葛亮”的分析,不是討論為什麼這句是“二四六七八”,除了原作者,估計很少有人知道。而是覺得,大家不妨藉著類似的機會,跟小朋友介紹一些中文詩詞的基本知識。
希望小朋友以後聽到這首兒歌的時候,能想到這些知識。也希望他們以後也能創作出精彩的文學作品。
最近文章
本期優惠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