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雅思哥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錢的事情,大家為了省錢都做過哪些事情?
英國《太陽報》曾報道,英國一位母親批次做飯長達10餘年,不僅省去了一週中做晚飯的時間,多年下來,更是省了上萬英鎊。

圖源:《太陽報》官網
由於工作和家庭的原因,這位母親平時都是用兩個晚上的時間把一個月的飯做好,並凍在冰箱裡,要吃的時候再拿出來熱一熱。

因為食物之間的加熱方式和儲存方法有所不同,因此所需餐具的材質也不一樣,這位母親不僅考慮到了這一點,還給所有餐具都貼上了標籤,以便知道里面是什麼食物及其備好的時間。
挺不可思議的,同一種飯連吃半個月確實難頂,何況這位英國女子常年以來都是如此,瑞斯拜。

不過,一次做好幾天的飯確實省時又省錢,咱身邊不少“貧民”留學黨也做過類似的事情。
畢竟,留學真的真的太花錢了。
很多留學黨家裡條件其實很普通,有的甚至為了省錢,在匯率1:10的國家把生活成本硬生生壓到了與國內生活水平一致。

既然學費高昂的事實已經無法改變(除了獎學金),要想省錢只能從平時生活費開刀。
之前在微博上發了很多這樣的夜話:
“家境一般該如何出國留學”
“如何熬過留學時缺錢的日子”
“零花錢低於留學地生活標準該如生存”
…
每次都能引起大家熱烈的反響,畢竟大多數同學花的都是父母的錢,能省一點是一點。

今天給大家總結了一波各位留學黨的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化身中華小廚神
@楓夭夭夭:自己學會做飯,少出去吃幾次
中餐好貴哦


@黃粱君:帶飯。菜去大的market買成箱的跟別人share,頭天晚上把第二天的飯做好放冰箱,去學校微波一下就行。不買飲料,學校有水可以喝不要錢。交通每個地區不一樣,錯開高峰期可能會便宜。可以和同學聚會,但是提議bring a plate,自己做帶去,吃得也開心。
@天青色大表哥:沒有條件做飯 所以買一頓飯 中午吃一半,然後下午放到學校圖書館微波爐裡熱一下 再吃一頓
自己做飯是大家提到最多的一個省錢方式。
民以食為天,留學期間,吃飯花費絕對是生活費的大頭。
出國前的你十指不沾陽春水,出國後的你蒸煮炸煎燉炒樣樣會。
中餐貴skr人,西餐天天吃也遭不住,不如自己動手豐衣食足,每天還能剩下不少錢,豈不美滋滋?

# get一門技能
@浮匠-北:學會一個手藝,我之前在澳洲的時候利用週末給鬼佬做紋身和髒辮,因為這個收費會比坐餐廳,和其他簡單的part time 工作工資高。
例如髒辮當時收費40刀每小時,一個客人大概做10小時,這樣你一週只有一個客人就可以cover 你的生活開銷。
@_大德魯伊惡魔餅:打工啊
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現在我連super account都有好幾千了,都是本科幾年攢的

很多留學生自身從心態上來說,都想著儘可能地去獨立,因此嘗試打工來養活自己。
除了能減輕生活費的壓力外,有時也會是段不錯的生活體驗。
中餐廳和亞超一般是各位留學黨的不二選擇,畢竟工資尚可,工作環境又比較熟悉,同時也能鍛鍊到英語。
不過,還是要在這裡要提醒大家,一定要確保自己是有相應資質再去做兼職。

# 控制慾望
@Nora_ty: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控制自己的物慾吧,只要不常去外面吃,其實吃飯花不了太多錢,但是看到化妝品,衣服,球鞋都比國內便宜很多的時候會忍不住要買,這才是最花錢的地方。所以只要忍住不買就不會花太多。
@wwwifiW:杜絕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尤其是喝酒蹦迪,奢侈旅行不要想,放假在家或者蹲圖書館就好,憋得慌就去運動,這是我每個月省下200磅的經歷哈哈哈,如果還是不夠用那就去打工吧
即使你不想花錢,但看到朋友圈有人曬旅行照片、打卡網紅店、黑五買了N箱東西,心裡難免會不好受:同樣是出來留學的,這日子咋過得天差地別呢?
有時還會接到姐妹來電:晚上蹦迪嗎?
嘴上說著拒絕,身體卻很誠實。
勸大家這時候看看銀行卡的餘額清醒一下,實在不行咱呆宿舍學習,精神上的財富也是財富啊!

反正總結下來就是四個字:隨薪鎖欲。

省錢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在法律邊緣試探。
曾經有條評論讓人印象深刻:

確實,留學本身是一項費錢費力的專案,遠赴他鄉的留學黨都想著體諒父母的辛苦,在開銷方面儘可能地節省。
但是大家不要圖省錢,喪失了生活品質,要學會合理規劃安排自己的生活。
獨立自主的日子,有壓力,有困頓,有不甘,有抱怨,但是回過頭來,你一定會感謝當時的自己,因為一路走來的收穫,在回憶裡是熠熠生輝的: )
最後,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評論區等你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