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的年輕人也看到了留下來的希望|1月10日一席X小紅書公益

當我們在討論鄉村時,我們在討論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回到鄉村,他們又在鄉村裡做什麼?
1月10日,我們聯合小紅書公益舉辦了一場活動,主題為“我在鄉村小有可為”,邀請5位“村理人”分享了他們與鄉村的故事。
在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的指導和支援下,小紅書發起了“鄉村漫遊”公益扶持計劃,以文旅賦能鄉村。2025年,小紅書將持續發揮平臺文旅種草能力,打造100個“小紅村”。希望透過小紅書這座橋,為年輕人種草鄉村,也為鄉村種草靈感、種草希望,實現城鄉共建、共享、共榮
精彩搶先看
演講
01.
鮑鑫浙江夏陽村黨支部書記兼村長
鄉村有廣闊空間,青年當志存高遠
小杭坑花了半年時間招商,一直招不進來,怎麼辦呢?我們那裡有一塊枯萎的大草坪,我們決定先自己收拾乾淨,帶著村民花了兩個半月撿了57車垃圾。幾組照片發到網上後,我們莫名其妙地火了。有人說,這不是浙江小瑞士嗎?我問來的人是從哪裡知道的小杭坑,他們說是小紅書。
有了點名氣後,我們也受到了小紅書公益的關注,小杭坑成為小紅書線下的第一個公益專案。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他們說,我們不是來做生意的,而是要做一點鄉村振興的事情,把這裡的山水資源用小紅書的方式推廣出去。
在小紅書的幫助下,我們的旅遊收入從0做到了1200萬。這個數值在全國的文旅專案裡可能不算很高,但這背後是我們的汗水。老百姓有收入、有獲得感,腰桿也挺起來了。
02. 
肖婷 陽朔巖邦戶外營地主理人
龍村是我的起點,也是鄉村發展的新起點
營地剛開業那會兒,我們想在村裡招工,結果一個村民都招不到。原本有一個阿姨想介紹她兒子來應聘,另一個阿姨就質疑:是不是因為你有兩個兒子,如果一個兒子出了事,還有另一個兒子給你傳宗接代?村民覺得攀巖既小眾又危險,根本做不起來。
現在村口劃竹筏的筏工都會主動介紹遊客過來體驗飛拉達,村民時不時也會問是否有崗位空缺,想來應聘教練的本地小夥子也越來越多。現在營地的工作人員大部分都是本地人,比如的前臺小姐姐,以前每天上下班要花近兩個小時,現在她在家門口上班,還能接送孩子。
這些變化讓我覺得挺欣慰的——不僅營地有了發展,村裡的年輕人也看到了留下來的希望。
03.
大萌 牛友果星球主理人
相信被看見的力量
透過這些照片,我希望告訴大家,當農民固然是辛苦的,可是大多時候,我在他們身上看到的是努力,他們開心地生活著、勞作著,喝酒、唱歌、曬太陽。在孟連,每個人都是“山野大咖”。
我曾經在一片牛油果地裡見到了一個小孩子,他的狀態和神情讓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小時候。當初我留在孟連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這裡的孩子們能擁有更好的未來。
如今,已經開始有年輕人願意回到鄉村。這是我們農場的“星球守護者”毛毛和她的老公尼超,他們以前在外面四處輾轉打工。現在牛油果讓他們可以留在家鄉,孟連也就少了一個留守兒童。
04. 
陳綿泰(Brian)文旅內容策劃人
用文旅設計美學啟用鄉野
我在寧夏一個營地旁邊發現了荒野廚房,我隨手採集了一些番茄和野蘋果,和主理人在這個荒野廚房裡,一起製作和分享美食,當時感覺到這是多麼珍貴的瞬間啊。
可能因為在大城市待了太久,我突然發現大自然能給人帶來內心的寧靜。我聯想到自己在做的品牌活動,開始思考自己能為寧夏做些什麼。之前我在廣西崇左策劃過荒野餐桌的活動,我想升級一下,再融合更有設計感的場景,結合音樂、花藝和演出等。“大地宴席”的想法,就這樣誕生了。

05. 
張翰敏(小白)大理藍續主理人
一針一線慢慢縫製、一方一物慢慢創新,才能讓布里生花
藍續團隊中年紀最大的有70多歲,沒有設計專業出身的,品牌的設計能力不足,如何跟得上當代年輕人的審美?
很榮幸的是,藍續成為了小紅書“非遺上新”公益扶持計劃的站點之一,幫我們連結了優秀的設計師陳盛韜和蘇素。合作中,盛韜放棄了“新中式”紋樣,而是選擇了風衣、抹胸、長裙等非傳統扎染的款式。在顏色上,他希望能和我們一起挑戰高難度的粉色,染材是蘇木,這是一種色度不太穩定的植物。因為色度的精準要求、時間的緊張、沒有容錯率等原因,我幾個晚上都沒睡好。幸運的是,長期的經驗累積讓我們得到了想要的粉色玫瑰上衣和絲裙,粉色像煙花一樣綻放。
但是,那條由190多個花片縫製成的圍脖“翻車”了。本想扎染出明亮光圈質感的紋樣,結果因為材質太厚實,顏色不如預期鮮亮。我有些失落,盛韜鼓勵我說這是一次美好的意外,很多時候,我們要跟大自然和靈感商量著來。

現場 & 幕後
▲ 吃不了兜著走
………………🍠🍠🍠………………
上億使用者透過小紅書,既可以建造溫暖的小社群,也可以看到廣闊的大世界。哪怕是從未相遇的兩群人,也可以產生連線;即使是遙遠小眾的古村一角,也能激發探索生活的樂趣。
小紅書“鄉村漫遊”,讓城市與鄉村的距離不再遙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