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也要躍龍門?跟我去百年船閘湊個熱鬧!

大家好啊,我是曾大人!
好久不見,有好多新的故事想要和大家分享,等我慢慢給你們輸送來哦!
夏天的時候休假回國了一段時間,還順道去了日本。如果對這趟旅行感興趣的話,可以蹲一下我之後的分享!


這個週末,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一趟西雅圖的Ballard Locks(博拉德船閘),因為聽說三文魚回來了!
Ballard Locks是距離西雅圖市中心不遠處,一座連線海灣和華盛頓湖的船閘水利工程系統,以其魚梯和三文魚洄游聞名。

這座100年前由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建造的船閘,主要功能是調節水位,使船隻能夠在海平面和內陸湖泊之間安全地移動。
它還起到了防止海水倒灌入淡水湖泊的作用,保持了湖水的清潔。

此外,Ballard Locks是三文魚洄游的必經之地。
每年夏秋之際,幾萬只三文魚沿著魚梯逆流而上,從遙遠的北太平洋回到它們的出生地,完成它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洄游旅程。
它們會在產卵後死去,為下一代的成長提供養分,成為生態圈的一部分。

@NOAA:三文魚洄游路線追蹤

在20世紀初,生態保護尚未成為主流概念時,Ballard Locks 的設計者們已經展現出對自然的尊重。
為了不阻礙三文魚的洄游,他們在船閘旁建造了魚梯,幫助洄游的三文魚跨越人工障礙。

這一超前的設計成為了後續水利工程生態保護的先驅案例。
中國在一些新建的水壩工程中就引入了魚梯或魚道設計,在建設三峽大壩、葛洲壩等大型水利工程時,也設計出適應本地魚類洄游習性的魚道,確保生態系統的連通性和魚類的繁衍。
想起我第一次來到這裡是近10年前了,正是一位做淡水保護研究的前同事來訪西雅圖,我們約在了這裡見面,她慕名而來,我才得以一探究竟。
水下還設定了觀魚窗,遊人們可以站在三文魚的旁邊,親眼目睹這自然奇觀。
提供遊客講解的志願者爺爺很有意思,頗有嬉皮士風格。
他提醒我們:你們正在見證一件偉大的事情發生,三文魚群就是在這裡從鹹水向淡水進行的適應性遷移
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三文魚的鰓和腎臟會根據所處水域自動調整。在海洋中,它們會主動排出鹽分,而回到淡水時,它們的身體又會保留鹽分,以維持體內的水鹽平衡。
荷爾蒙的調控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幫助三文魚在洄游過程中成功適應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

另外,三文魚習慣群居生活,這也幫助它們提高生存率,減少被捕食的風險。

在岸上,我們能看到有四五隻海獅和海豹正在捕食三文魚,雖然魚群數量眾多,但也確實是頗有互相掩護的技巧。海獅、海豹這種龐大大物在靈活的三文魚面前,也得努力工作才能收穫美味啊!

@Cascade PBS

為了阻止三文魚的獵食者在這裡守株待兔,對三文魚洄游數量造成重大負面影響,政府還在附近設定了聲音干擾裝置,能發出像爆竹🧨一樣的聲響,名為“Seal Crackers”。

在水下觀魚窗旁放著一把椅子,被圍起來了。
在志願者爺爺的講解下才知道這是用來數魚的!
工作人員每天會坐在這裡,透過窗子數三文魚遊過的數量。
就像在森林裡數樹一樣,只是這裡的標的是水下會動的生命。

數魚是一種監測水生生物的重要方式,幫助科學家瞭解三文魚的數量和遷徙情況,以評估水生環境是否發生了變化。
比如氣候變化導致水溫的升高,就會將無法及時適應的三文魚群陷於絕境。
科學家們會透過安裝在河流中的感測器來即時監測水質變化,這包括溫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關鍵指標。
定期的魚類捕撈和標記放歸則幫助追蹤魚類的生長情況和種群數量的變化。
今年的魚群洄游數量已經過了3萬,超出了物種可持續繁衍的臨界值,可以說是個“豐收年”了。

除了野生魚群,每年還會有成百上千萬的魚苗在人工孵化中心被放歸河流,而能成功“回家”的產卵的成年魚不到1%。

說到數動物用於野生動物保護監測,最近有一位做生態保護工作的朋友在某國家公園裡數野生動物。
本來期盼能看到瀕危野生物種,等來的卻只有老鄉的牛羊,讓人又是好氣又是好笑。😂

再說說吃三文魚吧!

我最喜歡的吃法是煙燻三文魚,不論是貝果🥯夾煙燻三文魚,還是加入煙燻三文魚的Poke Bowl都異常美味。
這種煙燻的做法起源於北美的原住民,在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常見。
每年三文魚洄游季節,他們都會捕獲大量的魚類。為了使這些寶貴的食物能夠長期儲存,就發明了煙燻的方法。
煙燻過程透過低溫和煙霧,去除了魚肉中的水分,抑制了細菌的生長,從而延長了食物的儲存期限。
不同的木材,如楓木、樺木或果樹木,可以賦予魚肉獨特的香氣和風味。

@Encounter North

在某些部落,煙燻三文魚的製作被視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活動,家庭或部落成員會共同參與這一過程。
在他們的文化中,三文魚象徵著自然界的饋贈和生命的迴圈,因此煙燻三文魚也承載著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
我十分喜歡煙燻三文魚,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口感,更是因為它的味道會讓我想起老家的臘肉:都是先人智慧的結晶,跨越時間對風味的儲存。


可憐的花花,玩得太開心,睡著了,完全錯過了看三文魚!

不過我們10月的時候打算再沿著三文魚洄游的路線,去洄游的終點看看,追隨三文魚完成從海-湖-河的人生轉變!

希望花花同學到時候能學會“魚魚”這個詞哦!

推薦在西雅圖的朋友們也去看看,到時候三文魚的魚身會正式變成紅色,又能見證自然界的一大奇觀!

@Seattle Aquarium

最近會嘗試在花花睡覺後努力碼字,儘早迴歸,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