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巾行業質量問題,到底有沒有盡頭?

首席去年11月寫過衛生巾相關塌房事件,這次2025年315又曝光了衛生巾等相關品類產品的問題:
1、翻新衛生巾與劣質紙尿褲
問題: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的“梁山希希紙製品有限公司”從工業垃圾中回收不合格衛生巾和紙尿褲,翻新後以高價二次銷售。在記者調查的過程中,有采購商前來採購好之、蘇菲、Babycare等品牌的嬰兒紙尿褲,以及“二等品”的自由點品牌女性安睡褲。
細節:生產線環境骯髒,收購價僅為260-1400元/噸的廢料,翻新後售價達七八千元/噸。

2、一次性內褲衛生隱患
問題:河南商丘市多家企業生產的一次性內褲未滅菌,材質造假(標註“棉”實為“滌”),生產車間髒亂,工人徒手操作,甚至噴灑有毒去汙劑“槍水”。
涉事品牌:還有公司提供“代加工”服務,曾生產“初醫生”一次性內衣、“貝姿妍”一次性內褲和“浪莎”一次性內褲,為了控制成本,部分產品不進行殺菌消毒。
不過這次的問題和之前品牌方“缺斤少兩”有些區別,一些不良商販回收垃圾後再由其他採購商直接去線下或者電商渠道倒賣,是否會回到品牌方不得而知。
根據介面新聞報道,蘇菲回應3·15晚會曝光衛生巾翻新:沒有與涉事企業開展過任何業務合作。瑕疵品100%粉碎閉環處理,殘次品不會流入市場。

針對315晚會曝光翻新衛生巾一事,蘇菲品牌官方微博釋出宣告稱,315晚會中出現蘇菲照片,蘇菲自2022年起不再使用該包裝,此包裝產品目前非公司生產,將全力配合監管部門打擊假冒偽劣行為。蘇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瑕疵品100%粉碎閉環處理,殘次品絕對不會流入市場。
因此,這個時候行業裡的品牌方,如果你對自己一手商品質量和供應鏈有信心的,應該加大宣傳自己的供應鏈保障,給大家看你的工廠,用保護政策、檢測等動作來證明你的信心。
對使用者來說,這類貼身衣物只能不貪便宜貨,去大品牌官方店購買,希望官方店至少能有點良心吧,給自己一點心理保障。
下面是我們去年寫的衛生巾事件的原文,可以轉給更多朋友,提醒她們注意購買渠道和引起重視。
誰能想到,衛生巾也“缺斤少兩”?
最近,一張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的測量表格顯示,幾乎市面上所有衛生巾的實際長度都短於外包裝上的標註。此外,pH值也偏鹼性,七度空間、ABC、蘇菲、護舒寶等知名品牌均未能倖免。
隨即,#衛生巾長度造假#、#ABC衛生巾#等話題一度衝上熱搜。消費者們的反應異常強:“我曾懷疑過尺子,卻從未懷疑過你。”“誰能想到,衛生巾這樣的生活必需品也會‘塌房’。”“夜用衛生巾的長度,比某些男明星的身高還要假。”……



以往,衛生巾行業的質量問題往往侷限於某一品牌或某一批次,而這次卻是整個行業的“大地震”。衛生巾行業已經“集體塌房”,消費者說全是黑榜,讓人無從下手。以至於雷軍在直播中詢問網友的購物需求時,“希望小米生產衛生巾”的呼聲迅速席捲評論區。

這既是消費者對當前衛生巾行業現狀的無奈與期待,也是對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一種呼喚。
那麼,衛生巾行業是怎麼敢集體造假的?這份信任危機,又該如何化解?
衛生巾集體塌房?
回望2020年,有記者揭露了一個令人心酸的現象:不少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購買著21.99元能買100片的散裝三無衛生巾,她們以“我有難處”表示無奈,當時社會大眾還對她充滿了同情,“月經貧困”這個詞被推至公眾眼前。

然而時至今日,即便是價格高昂的知名品牌衛生巾,也同樣曝出了質量問題。這份同情,現在已經擴充套件到了所有女性消費者身上。
衛生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產品長度虛標和pH值偏鹼性以及堪憂的產品質量。
先談談產品長度虛標的問題。不少知名衛生巾品牌都被消費者質疑實際長度與標註不符。例如,舒萊的290mm夜用衛生巾,實際測量僅有245mm;ABC品牌的日用纖薄棉柔表層衛生巾,包裝上標明是240mm,但實際測量只有230mm,短了整整10mm,偏差約4.17%,超過了國標。
在衛生巾的長度上,有三個關鍵概念:標長、實長、棉長。標長即包裝上的尺碼,如日用240mm、夜用280mm等;實長是消費者自行測量的結果,因測量方法和力度不同會略有差異;而最關鍵的是棉長,即衛生巾中間那塊吸收體的長度。
但遺憾的是,網友們的非正式測量發現,很多款衛生巾的實際長度能與標註長度都有一定差距。這種“偷工減料”的行為,連打工人都自愧不如,直呼內行。

再來說說衛生巾的pH值問題。大家可能都以為衛生巾應該像嬰幼兒紡織產品一樣安全無害,但現實卻讓人大跌眼鏡。各衛生巾品牌的pH值在4.0到9.0之間不等,這個範圍跟窗簾、桌布等C類紡織物的標準差不多。
而市面上大多數衛生巾品牌的pH值都普遍偏高,接近6左右,呈現出偏鹼性的特徵。試想,把這樣的衛生巾用在我們身體最敏感的部位,難怪有網友會調侃說:“簡直是拿窗簾來墊私密處了。”
產品質量方面更是讓人憂心忡忡。高潔絲衛生巾曾因出現蟲卵而被推上熱搜;蘇菲衛生巾裡也被發現過乾癟的蟲子屍體,相關閱讀量高達4.1億次;還有新聞曝出有些衛生巾生產車間的環境髒亂差到了極點,黑心棉、回收絨毛漿、廢棄棉、甲醛超標、熒光劑,甚至有過期13年的衛生巾被重新塗改生產日期後再度上架的惡劣行為,讓人震驚不已。
客服的態度也讓人心寒。面對消費者的質疑,有新聞報道,ABC客服的回應竟是“如果覺得接受不了可以不買”,這種傲慢的態度實在令人難以接受,被質疑後又下線了旗艦店的產品,準備全面更換。七度空間的客服更是將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稱月經期間身體免疫力低下、天氣原因等都可能導致過敏。
此外,衛生巾品牌的營銷思路也有矮化女性的嫌疑,涉嫌擦邊。比如ABC的營銷詞“比男朋友還會吸”就一度引發了眾怒。這種賺女生錢的品牌,卻如此不尊重女性消費者,簡直讓人咋舌。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衛生巾的投訴已經累計達到3250條,護舒寶、蘇菲、高潔絲、七度空間等品牌均被點名。許多女性消費者自爆因為使用了這些衛生巾而遭受私處紅腫、長痘、過敏、瘙癢、白帶增多、發炎等困擾,而之前一度以為是自己衛生習慣不佳而羞於啟齒。
更有甚者,將自己患上了婦科病,甚至不孕不育的問題也歸咎於衛生巾的問題。
如今衛生巾行業已被集體曝光,消費者怨聲載道,行業需要重新審視產品質量。
衛生巾國標是否過時了?
那麼,為何衛生巾品牌能夠如此堂而皇之地“欺騙”消費者呢?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回事,針對衛生巾長度虛標、pH值偏鹼性兩大關鍵問題,很多家品牌全都符合國標。
先說說長度標準吧。由於生產工藝、製作流程等因素的影響,衛生巾的長度確實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差。國家GB/T 8939-2018衛生巾(護墊)標準中也明確規定了,衛生巾和衛生巾護墊的全長偏差在±4%之內都是合格的。
再來說說pH值的問題。國家標準中對衛生巾pH值的要求範圍確實比較寬,從4.0到9.0都算合格。
很多人知道陰道內的pH值是偏酸性的,具體數值在3.8到4.4之間,但衛生巾接觸的是私處的皮膚,而不是陰道,而皮膚的正常pH值在4.5到6.5之間。

國家GB/T 8939-2018衛生巾(護墊)標準
至於消費者將衛生巾和窗簾類比的情況,其實也存在一些誤解。衛生巾作為一次性使用用品,它的執行標準和紡織類產品並不完全相同。衛生巾產品的pH值指標為4.0~9.0,並不作A/B/C三類區分。因此,拿窗簾布料和衛生巾進行類比,是不具有實際參考意義的。
品牌們堅稱自己“符合國標生產、上市,請消費者放心購買”,但消費者並不買賬,覺得品牌方不夠貼心,而且在實際使用中,偏鹼性的衛生巾就真的導致了皮膚不適。
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國標是不是過時了?政策制定者是不是該反思一下?
再回來說,商家為啥非要節省這1mm的布料呢?說白了,就是為了降低成本,多賺點兒錢。
眾所周知,衛生巾的主要成本就是原料成本。中泰證券曾在2019年釋出行業深度報告指出,衛生巾的結構主要包括面層、吸收體、底層和膠,其中吸收體佔原材料總成本的約50%,而整個原材料部分約佔營業成本的80%。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衛生巾的年產量高達1266億片,銷量為1203億片。如果每片衛生巾省掉1毫米的布料,那整個行業一年就能從中國女性身上“摳出”120300千米的布料,這長度都能繞地球3圈了!
還有一點就是,商家有時候真的挺會糊弄女性的。在衛生巾上百年的發展史中,“月經羞恥”一直存在。電影《印度合夥人》裡的主人公因為製造衛生巾被家鄉人鄙視,美劇《破產姐妹》裡也有類似的情節。在國內,誰小時候買衛生巾沒拿過黑色塑膠袋裝起來過呢?
女性的需求往往被忽視,關於衛生巾的討論也少之又少。即便是商家在宣傳時,也只是強調產品方便、好用,很少提及長度說明等具體細節。女性消費者往往也沒那麼細心去比較衛生巾長度的差別,這讓廠商可能從沒把這當成一件“大事”。
不耽誤賺錢,但行業如何自救?
《中國經營報》曾報道,女性一生中有長達2535天的經期,算下來將近7年。如果按每天使用5片衛生巾來算,一個女性一生中大約需要12675片衛生巾。要是選用稍微有點名氣的品牌,這筆花費可就得1萬到5萬元不等了。
再看看市場規模,據中國造紙協會生活用紙專業委員會統計,2023年中國女性衛生用品市場的規模已經攀升到了703.4億元。而放眼全球,研究機構Spherical Insights & Consulting預測,到2032年衛生巾市場規模將達到498億美元。從你的褲襠裡左扣扣右扣扣,無非就想多那麼賺點錢。
別看衛生巾賣得這麼貴,其實它的製造成本並不高,這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中泰證券就測算過,衛生巾行業的平均毛利率能達到45%。
但奇怪的是,衛生巾品牌並沒賺得盆滿缽滿。像“衛生巾第一股”百亞股份,毛利率高達55.8%,淨利率卻只有10.26%。那錢都去哪兒了?
其實大都花在了銷售上,請明星代言、做廣告,行業平均銷售費用佔比高達23%。相比之下,研發及管理費用佔比平均只有約6%。這也難怪,這些年衛生巾的創新都是些小打小鬧,沒什麼實質性的突破。
自從2015年中國衛生巾市場滲透率逐步趨飽和後,市場的增長就主要靠消費升級來帶動了。

於是,越來越多高階產品湧現,比如護舒寶的液體衛生巾,價格是普通衛生巾的兩倍;蘇菲和樂而雅的無新增低致敏衛生巾;恆安國際的Space7高階產品系列……
但在最基本的衛生巾長度上,品牌們卻只是以“符合國標”這樣的最低標準來生產,完全忽視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加長護翼不側漏,背膠能粘緊內褲但不磨大腿,撕下來無殘留;是乾淨的生產環境,沒有熒光劑、新增劑、蟲卵。但這些,品牌們似乎並沒太放在心上。
反而,衛生巾好像在變相漲價,從10片裝變成了8片裝,讓消費者直呼“買不起”。於是產生了連鎖反應,有消費者開始提議衛生巾進醫保,也有人轉而購買械字號的醫用衛生巾。
最近“醫用衛生巾”搜尋量保障。衛生巾分為普通級、消毒級、醫護級、醫用級4類,醫用衛生巾在無菌和消毒級別上比普通衛生巾的要求更高,對於一些免疫力低下、貧血等情況的女性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價格也比較高,普通女性著實沒必要去搶購。
行業集體塌房之後,衛生巾行業也在加強自律和他律。一方面,最近,ABC衛生巾的創始人鄧景衡親自發出內部信,深刻反思並承諾2025年3月實現“全線產品國標零負差”。

ABC官方微博影片截圖
另一方面,新的衛生巾國標正在起草中,消費者普遍希望明確規定衛生巾內吸收層長度、pH值等關鍵指標的更精準範圍。還有一些消費者提到,考慮到視力障礙女性,希望背膠覆蓋範圍達到衛生巾邊緣1釐米;還有人建議加大抽檢懲處力度等。
炮火源自衛生巾,但遠不只是衛生巾。隨著女性經濟的發展和話語權的增強,女性消費者不只是在意一片衛生間的長度,而是更在意自己的需求是否被看見,權益是否被滿足。近些年來,她們拒絕交“粉紅稅”,拒絕越做越小的女裝,拒絕各品牌擦邊營銷,大方地談論月經和偏見。
另外,產品質量問題並不僅僅是針對女性,這事關集體中國人!食品安全等事故還少嗎?難道教訓還不夠?建議有關部門可以在各行各業做一下產品調研,看看標準是否過時,產品執行的情況等。
無論是中國製造,還是中國智造,都要中國質造!
參考資料:
1. 《衛生巾行業集體“塌房”:正視女性需求很難嗎?》主編有態度
2. 《“衛生巾C類”引熱議,多家客服回應》九派新聞
3. 《衛生巾,別再讓女性失望了》財經天下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