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集體翻車之後,女孩們決定親自下工廠

▣公號:新週刊 (ID:new-weekly) 作者 | 阿瑞,編輯 | 晏非
關於衛生巾的爭議已經持續了一個月,卻像個雪球越滾越大。
最初,有網友親手測量發現,市面上許多衛生巾的實際吸收層長度都短於包裝標識,有少幾毫米的,甚至還有少幾釐米的。
而一眾被質疑“偷工減料”的衛生巾廠家,其回應都並未讓消費者感到滿意。大部分品牌表示長度±4%符合國家標準,ABC的客服更是以一句“如果覺得接受不了可以不買”惹了眾怒。
多個衛生巾相關詞條佔領熱搜後,11月22日,ABC創始人公開道歉,並承諾:“12月份就會有部分產品實現國標零負差,2025年3月全線產品實現國標零負差,有差的也是正差。也懇請大家給我們一些時間來做調整。”
網友自發測量衛生巾長度與包裝標識的差距。(圖/小紅書截圖)
但當遮羞布被掀開,被撕裂的信任一時難以重新縫合。恰逢新的衛生巾國家標準意見徵集期間,有消費者提出了更多疑問:pH值的規定範圍是否過寬?是否應明確吸收層的長度和寬度?是否應增加對其他化學物質含量的要求?
不使用衛生巾的人或許很難理解這些疑問。然而,對全國數億位女性來說,這些細節意味著“原來用衛生巾覺得不舒服,不是我的問題”。
1
不僅僅是“短了1釐米”
“就算符合國家標準,為什麼誤差大都是負數?”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
近日,不少網友發帖曬出自己對多款衛生巾的測量資料。澎湃新聞也測評了24款衛生巾,發現其中僅2款與包裝上標明的尺寸一致,僅1款超出8毫米,其餘則均短了10—20毫米。這只是全長的資料,而決定使用效果的吸收層要再短上10—20毫米。
“女性產品糊弄學”又添一員。(圖/小紅書截圖)
有消費者表示,雖然符合標準,但大多數衛生巾的測量資料給人的觀感是“卡著最低標準做”。“對品牌來說少了幾釐米的棉花,對我們來說,就是扔N條內褲、洗N次床單、廢N條褲子。”
對此,同為女性的我感同身受。我自中學開始痛經,有次去買藥,藥店女老闆的一句話令我記了許多年:“沒有女性來月經是完全舒服的。”這樣的思維慣性,使得許多女孩在不舒服時,第一反應要麼是忍著,要麼是找自己的原因。
(圖/《月經大叔和他的女兒》)
95後女孩布布告訴新週刊:“我平時日用衛生巾用的是樂而雅,感覺坐著的時候前或後容易漏。”之前,她並未意識到是衛生巾有點短,一直以為問題在於自己沒有貼準位置,最近才注意到:樂而雅的日用款標識長度為225毫米,而市面上常規的日用款在240—270毫米之間。
布布夜間則使用蘇菲420毫米的衛生巾,長度是足夠使用的,但後方的寬度卻不夠,導致有機率側漏。
多位女性受訪者向新週刊提到,幾年前常見夜用衛生巾的後翼呈扇形,如今大都變成了長條形,吸收寬度變窄,更容易側漏。與此同時,各品牌推出了“夜安褲”“安睡褲”的品類,很多消費者都從夜用衛生巾轉向了安睡褲。
(圖/《山花爛漫時》)
然而即使是安睡褲,也未能滿足所有女性的需求。另一名95後女孩莉莉斯因為生理期前幾天出血量較大,幾乎只用安睡褲。她發現:“後方的吸收棉層比較窄,雖然不會漏,但也吸收不了,導致血全沾在了皮膚上。”
當女生們湊在一起討論,不再內耗的她們發現了更多從前羞於啟齒的問題。“原來大家都一樣,這不是我的錯。”
女生們這才知道,原來經期會有毛囊炎的不只自己。(圖/抖音截圖)
00後女孩方瑤表示,她使用國產品牌的衛生巾時常常患上毛囊炎,但用日韓品牌時會好些。布布則覺得,除了護舒寶的液體衛生巾以外,其他衛生巾用起來或多或少都有些悶,在南方潮溼的環境裡很容易引起發癢。不過,液體衛生巾的價格幾乎是普通衛生巾的兩倍,也勸退了不少女生。
在美國工作的中國女生洛琳告訴新週刊,當地的衛生巾分為5種尺寸,包裝上只會有1號至5號尺寸的標識,不會寫明具體長度。
她常買的always(護舒寶)液體衛生巾10美元46片,相當於人民幣1.57元一片。而根據記者在國內電商平臺的搜尋,同品牌產品常規包裝(一盒10片)的價格為20.9元,超過2元一片,優惠組合裝的單價則在1.7元左右,比美國稍貴。
2毛錢一片的散裝衛生巾是否衛生,低收入人群無暇顧及。(圖/電商軟體截圖)
新週刊就以上問題聯絡了護舒寶、高潔絲、樂而雅、ABC、七度空間、全棉時代等衛生巾品牌,均未得到正式回應。
而各大衛生巾品牌的公開回應,往往止步於“符合國家標準,不影響使用”。有消費者告訴新週刊,這些回應並不能讓她們感到滿意。“幾乎沒有品牌表示會按照消費者關心的方面進行改進。”
2
親自調研工廠,
發現“4毫米的誤差已經很誇張”
或許,讓女性更為不滿的是,在利潤率更高、營銷活動更頻繁的情況下,衛生巾品牌卻貪圖那1釐米的“節省”。
比如七度空間所屬的恆安國際集團,2024年上半年衛生巾業務的毛利率為62.7%。2023年,百亞股份的自由點衛生巾毛利率為54.8%。事實上,根據中泰證券2019年釋出的《衛生巾行業深度報告》,衛生巾行業平均毛利率可達45%。相比之下,紙尿褲的毛利率平均在20%—40%之間。
該報告還指出:“行業平均銷售費用佔銷售額約23%,研發及管理費用大約佔比6%。衛生巾工藝較為簡單,原材料成本佔80%;衛生巾內部的吸收體佔原材料比例最大,約為50%。”
以樸素的常識來看,品牌既然捨得花重金請明星做代言,就更不應該在一點長度上“摳摳搜搜”。以往有品牌翻車時,總有其他品牌及時站出來接住潑天的富貴,但這次,令女生們失望的是,幾乎沒有品牌宣告自己超出標準。
一些衛生巾品牌曾經請男明星代言,受到詬病。(圖/《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
既然沒有一個“能打”的,不少網友發帖表示打算自己創業做衛生巾。目前來看,這些“準”創業者大多還停留在市場調查階段,也有少部分已經初步付諸行動,大學生林溪夢是其中之一。
她在第一篇帖子裡寫道:“我不想總等待一個‘救星’出現。”半個月過去,她組建起了一個團隊,核心成員有設計、研發和會計等7人。
團隊已經初步考察了5家工廠,林溪夢告訴新週刊:“好的工廠,製作衛生巾的精度完全可以做到手量看不出差距,4毫米已經是很誇張的誤差了。”做短幾毫米在成本上僅會有細微的差距,但顯然訂單量越大,節省得越多。她認為,國標並沒有規定衛生巾必須有的長度,但品牌既然自行在包裝上標明瞭長度,就理應做到。
(圖/《俗女養成記2》)
“其實大家想要的東西,技術上基本都可以實現。”林溪夢嘗試和工廠溝通網友姐妹們的需求,得知諸如“更貼合臀部的表面凸起”等設計已經被其他公司申請了專利,只是沒有投產。“原因可能是成本比較高。”
林溪夢是化學專業的。她瞭解到,好的吸收材料是關鍵。吸收快、乾淨的衛生巾,能減少雜菌,降低毛囊炎發生的可能性。大家關心的側漏問題,也跟吸收速度、吸收量有關係,但衛生巾的吸收量要從50毫升提高到80—100毫升,成本相當於翻了三倍。
相比生產,她們面臨的更大問題是銷售。“第一批貨做出來大約需要10萬元,這筆錢我們還是湊得出的,但後續穩步發展至少需要兩三百萬元,如果銷路不好或者沒有拉到投資,可能就得及時止損。”林溪夢說,“在那之前,我們不會輕易放棄。”
好的衛生巾,能讓女性度過經期時更舒適些。(圖/《山花爛漫時》)
適當推廣並非原罪,產品與消費者找到彼此,總是需要跨越資訊不對稱的障礙。也有網友不失警惕地提出,現在聲稱自己超出標準的小品牌未必值得信任,要注意看它們的檢測報告。
一時之間,很多人不知道該相信什麼。有人開始買“醫用衛生巾”,或是用棉布墊和刀紙自制古早“衛生巾”。又有人指出,實際並無“醫用衛生巾”的說法,“醫護級”是由第三方機構認證的,質量仍需謹慎判斷;刀紙和衛生紙的標準一樣,並不比衛生巾更衛生。至於衛生棉條、月經杯等用品,也並非適合所有人。
兜兜轉轉,女生們回到了原點:衛生巾是必需品,不可能被完全替代。
3
熒光增白劑都消失了,
更好的衛生巾離我們還遠嗎?
“為什麼國標規定的衛生巾pH值的範圍這麼大?”
花糕是最先提出這個疑問的網友之一。11月初,她轉發了一個衛生巾長度測量的帖子,有人在評論區附上國標截圖,告訴她這是符合標準的。花糕在圖中看到了對pH值範圍的規定。
“我很納悶,按常識來說,4.0—9.0的區間跨度太大了。”她特意查閱了1999年版的國家標準GB8939-1999,其中規定衛生巾優等品的pH值為5.5—8.0,合格品為5.3—8.2,而2008年版則改為4.0—9.0,現行的2018年版沿用了後者。
(圖/《破產姐妹》)
花糕平時用的衛生巾在2元左右一片,換得比較勤快,她每天都會溫水清潔,但經期依然容易發生毛囊炎。“排除了其他因素,我猜想也許和衛生巾有關。”她的疑問在網上引起了不少女生的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也有誤解。“緊貼皮膚的衛生巾,pH值規定為什麼和不能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C類一樣?”事實上,根據衛生巾標準GB/T 8939-2018,其面層材料應符合GB/T 30133關於一次性衛生用品的規定,即pH值應在4.0—8.0之間,其實與B類可直接接觸皮膚標準的範圍相同。
(圖/《一次性衛生用品用面層GB/T 30133-2022》部分)
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新週刊解釋:“衛生巾pH值測的是面層和吸收芯層,還不能單純與面層標準來對比。網友們看的GB18401-2010是紡織品的標準,其中明確說明了一次性衛生用品不適用該標準,直接和衛生巾比較不是很合適。”該人士還表示:“總體來說,衛生巾國標囊括的化學安全指標呈增加趨勢,對產品安全是負責的。”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的婦科醫生告訴新週刊:“婦科講的pH值是對陰道而言,並非外陰。衛生巾有國家制定的行業標準,符合標準的都可以使用。”至於衛生巾表層pH值對外陰的影響,多位婦科醫生表示缺乏深入瞭解,有待科研證明。
事實上,根據2024年雲南省消費者協會對來自實體店和電商平臺的10款衛生巾進行檢測和分析,樣品pH值檢出範圍在5.7—6.2之間。林溪夢也瞭解到,市面上衛生巾的pH值基本能做到保持在6.0—7.0。
目前,在全國標準資訊公共服務平臺可以查詢到,新的《衛生巾(護墊)20241954-T-607》國家標準正在起草,許多網友都去官網提出了意見。網友塔塔起初在一篇帖子裡看到有人對國標提出了一些建議,後來她刷到有關帖子都會記錄。在查閱相關資料後,她整理出了十餘條建議。
塔塔說:“我們往往會因為要求重建部分社會體系和更改相關社會規定,而被指責為‘多事’或‘麻煩’,但女性占人口的一半,我們的需求應該被正視。”
這些討論中,女性使用衛生巾長久以來的痛點,得到了較為系統的總結和呈現。比如,希望國標可以增加對實際有效吸收長度與衛生巾全長差距的規定、對增塑劑等化學物質含量的規定。又如,專家提醒已經開啟包裝的衛生巾最好在一個月內用完,但沒有人能保證自己經期恰好用完一整包,那衛生巾的單獨包裝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具密封性?
花糕表示:“我們提出質疑和要求,是希望產品能做得更好,而不是把企業擊垮。這不是在同情商人,而是在考慮工人,因為企業能提供很多就業崗位。”
(圖/《女子推理社》)
不可否認,對衛生巾“翻車”的批評,有一部分來自人們對女性消費品長期以來積累的“怨氣”。“懶姑娘半小時不換衛生巾等於穿臭抹布”的冒犯性廣告語、只要男員工的衛生巾廠商招聘啟事、同一件衣服男女款的不同質量……樁樁件件,女性的聲音早該被聽見了。
從2008版到2018版,衛生巾國家標準增加了對甲醛含量和可遷移性熒光物質的規定。早年間飽受爭議的熒光增白劑,如今在合格衛生巾中難覓蹤影。消費者、產品、標準,本就該形成正向的迴圈。
符合標準的衛生巾當然是可以使用的,但消費者更關心的是:它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參考資料:
[1]《資料·明查|#24款衛生巾縮水實測#:吸收層竟然短這麼多?!》澎湃新聞. 2024-11-21
[2]《雲南省消費者協會比較試驗(二):衛生巾》雲南省市場監管局. 2024-11-11
校對:無降雨;運營:鹿子芮;排版:方糕,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週刊》。《新週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週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誌到新媒體,《新週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週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