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姜榆木
人活到一定年紀,是要往裡收的。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雲灣朗讀音訊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有關交友的綜藝。
其中的六號男嘉賓,一出場就讓無數網友直呼受不了。
女嘉賓性格內向一些,他說對方“適合做賢妻良母”。
別人傾訴煩惱求安慰,他指點說:“不要把人生的內容當成人生的痛苦。”

尤其為了顯擺自己懂書法,硬是拉著其他人一起練毛筆字。
明明對方意興闌珊,他還一邊寫,一邊像個教書先生似的說:“寫書法能看出很多人的情緒。”

觀眾在網上評價他“爹味太重”,他更是反駁說“我這個年齡確實應該當爹了”。

坦白地說,盧嘉俊在同齡人當中,皮膚保養和身材管理,都算做得比較到位的。
可每當他表現出想要教會你什麼的時候,就讓人恨不能給他一瓶去油劑。
想起主持人馬丁曾說:“中年以後最要命的,不是體態上的臃腫,而是精神上的油膩。”
自以為讀懂世間百態,凡事都想說道說道,是中年人走向油膩的開始。
相比之下,節目的一號男嘉賓,向人們展示了中年人的另一種形象。
今年已經42歲的他,身材健美,穿搭清爽,乾淨的笑容中,帶著滿滿的少年感。
作為節目最年長的嘉賓,江俊霖絲毫沒有過來人的架子。
當小他好幾歲的嘉賓問他是不是沒學過沖浪,他不僅大方承認,還會虛心請對方教自己。

每次別人說話時,他都在一旁微笑著傾聽,時不時點頭表示讚許。
只有被問到時,他才慢條斯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言談舉止之間,沒有滿嘴爹味的說教,有的只是骨子裡的謙遜和真誠。
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有時就是中年以後區分開來的。
有些人會讓你覺得,人生好似一罈美酒,年歲越長越醇厚。
另一些人你看著他,就只會感慨歲月是把殺豬刀。
那麼如何避免成為後一種人?
你或許會說,努力鍛鍊,堅持閱讀,多見世面。
這些當然都對。
但我覺得,就算你沒有勻稱的身材,沒有出眾的認知,沒有廣博的見識……
這一切,也都不妨礙你成為一個反油膩的人。
就像一位網友評論的那樣:
“最讓人感到膩煩的中年人,是那種總覺得有很多東西能教你,而不是以平等的姿態跟你相處的人。
他們從來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只是在考慮誰能崇拜自己,誰能顯得自己更牛。”
人過中年,相比生活上的自律,更要有不隨地大小爹的自覺。
收起爹味,學會尊重,才是去油膩最快的方式。
豆瓣上有個話題:為什麼爹味總和油膩繫結在一起?
高贊評論一針見血:
“爹味很重的潛臺詞,就是一個人從形象到思想都沒什麼可取之處,只能靠著說教和老皇曆來刷存在感。
試問這樣的人,怎麼會不讓人覺得油膩?”
人活到一定年紀,是要往裡收的。
總是向外尋求優越感,只能證明自己的生活乏善可陳。
想起前兩年同學聚會時碰到的老楊。
梳著油亮的背頭,一隻手搭上椅子靠背,另一隻手掀起衣服一角,露出圓滾滾的半邊肚子。
上來第一句話:“誰選的時間呀,搞得我只好推掉跟領導的飯局。”
說著給周圍人遞煙,碰到有不抽菸的,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出來混的,尤其是男的,一定要學會抽菸!”
看到有人把肉放茶杯裡涮一下油才吃,他嘖嘖連聲:
“再講究也沒用,三四十歲的人了,該發福還是得發福。”
本來大家敘舊的聚會,活脫脫成了他的獨角戲。
“小陳啊,都是當媽的人了,這樣穿就不合適了……”
“老張啊,早跟你說了那個專案沒什麼油水的……”
“老錢啊,你那車也該換換了……”
差不多對每個人都品評了一番,他又吧唧著油嘴,開始感慨人生:
“最近在研究《心經》,裡頭有句‘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人活大半輩子,真就這麼回事!”
大家附和著點頭,也懶得跟他說這話是出自《金剛經》而不是《心經》。
後來我們知道,老楊過得並不如意。
在單位候補了個小組長,十幾年都沒轉正,遇到公司降薪,也只能默默忍受。
詩人傅立葉說:“同最響亮的話語相對應的到處都是最可憐的現實。”
一箇中年人過得怎樣,往往有跡可循。
有沒有錢,體現在兜裡;有沒有才華,體現在思想裡;有沒有修養,體現在談吐裡。
一無所有,體現在滿嘴爹味裡。
作家喇嘛哥說:
“人到中年,即便是竭盡全力學著內斂,但在與人交談中,也會不自覺地把話題引到別人難以參與的往事中,去炫耀自己的經歷。”
想要避免這種狀態,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人群,不給自己表現爹味的機會。
多獨處,多思考,向內求。
博主@貓叔老徐表示,自己以前最喜歡往人多的地方擠。
碰到資歷淺的年輕人,扯兩句做過的大專案,傳授些做人的大道理,就覺得自己厲害得不行。
直到被檢測出血糖重度超標,他才在醫生的要求下,停止這種生活方式。
起初,遠離飯桌酒局的日子,讓他感到無盡的空虛。
但也讓他不得不把時間,全部花在自己身上。
他開始定期進行體能訓練,還在和網友交流心得的過程中,養成了寫日誌的習慣。
看著自己逐漸浮現稜角的臉龐,他才發現靠著爹味說教換取的優越感,遠比不上慢慢蛻變帶來的成就感。
後來,即使各項身體指標恢復正常,他也很少再去參加各種社交。
即使去了,也更喜歡坐在一旁,安靜等待聚會的結束。
最近,他分享了一組照片。

曾經的他,身材臃腫,臉泛油光。
如今的他,稜角分明,目光炯炯,全身上下散發著清爽和自信。
原本暮氣沉沉的中年生活,變得敞亮、鮮活起來。
吳曉波分享過一句話:“中年是一杯下午茶。”
中年最好的活法,不是能有很多人給你敬酒,聽你吹牛。
而是可以獨自捧著一杯茶、一本書,安靜享受午後的時光。
不在人群中找存在感,學會與自己相處,才能品咂人生的清冽回甘。
▽
年過四十,人生蹚過了青春激流的階段。
有人活成群山間的一灣清泉,清澈而從容。
有人活成一潭死水,讓人覺得黏滯漲膩。
選擇哪種人生,只在我們一念之間。
不去人前賣弄,擁抱獨處時光,收起滿嘴爹味,才能活得乾淨體面。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