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有史以來,最大變革
如果說DeepSeek如同一道光束劃破了中國AI時代的黎明前夜。
那麼,這道光無疑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相信的力量,
我們相信,2025伴隨著DeepSeek大模型突破性進展的出現,中國經濟發展將迎來一個時代性拐點:
一方面,全球資本紛紛看多中國科技,中國資產全面重估的時代到了;
另一方面,DeepSeek的引爆,打破了美國AI技術的封鎖,且DeepSeek開源模式帶來AI領域的“多快好省”,中國產業加速智慧化、全球化,中國萬千中小企業也正迎來新的春天和機會。
二、2025,AI產業四大趨勢
接下來,我們先對2025年人工智慧的產業趨勢進行階段性展望:
1.AI與產業融合深化:從工具轉變為基礎設施
隨著技術成熟與算力成本的下降,AI技術從過去單一場景的輔助工具,逐步升級為驅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基礎設施。一批基礎設施級、企業級的AI化應用開始普及。
拿政務領域來說,深圳福田區率先推出的基於DeepSeek開發的“AI數智員工”、結合各部門各單位實際業務流程,量身定製個性化的智慧體,標誌著政務AI化正全面開花:
北京海淀區——"AI政務大腦"、上海徐彙區——"一網通辦"智慧客服體系、杭州——"城市大腦"AI治理平臺、廣州——"穗智管"城市執行中樞、成都——"蓉城智慧體"、雄安新區——"數字孿生城市"、天津——"津心辦"智慧政務助手……政務領域率先接入DeepSeek全面提升AI化程序。
2. DeepSeek效應開啟AI投資新週期
DeepSeek引發的AI浪潮也將重塑創投市場格局,推動一二級市場形成共振。
一級市場端,LP募資活躍度顯著提升,杭州等地政策與標杆案例進一步夯實資本信心,母基金週期拉長至20年,釋放出“投早投科技”的長期主義訊號,科技股權投資成為自上而下的戰略共識。
與此同時,AI大模型嚮應用端的加速滲透,正啟用早期投資與創業熱潮,技術迭代與場景落地的“雙向奔赴”預示行業級爆發拐點臨近。
二級市場也同步呼應,中概股年內漲幅超30%,阿里領漲顯示市場重估科技價值。儘管英偉達階段性回撥,但A股、港股硬科技板塊持續走強,印證了資本對AI產業縱深發展的樂觀預期。
從模型層到應用層,從算力基建到垂直場景,一場由AI驅動的跨市場投資新浪潮已全面展開。
3.垂直領域中小企業AI化需求激增
不僅如此,對於很多已經在垂直領域深耕多年,積累了深厚資料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也是AI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應用從“概念驗證”轉向“規模化盈利”的關鍵元年。
在DeepSeek 的技術路徑證明了⼩模型價值的趨勢下,紮根於垂直領域的中小企業可以在極大減少AI投入的基礎上,實現自身領域AI應用的規模化落地。
一方面,AI技術服務商深耕技術卻苦於找不到規模化落地場景;另一方面,數百萬中小企業渴望AI轉型卻受限於技術認知、實施成本和部署門檻。
此刻,一個緊迫的問題擺在面前:誰能為中小企業提供“簡單、可靠、低成本”的AI化解決方案?誰又能將實驗室裡的技術,變成流水線上的生產力?
答案指向一群“隱形冠軍”——深耕垂直場景的AI技術服務商。他們或許沒有巨頭的光環,卻能用一個小模型啟用一家工廠,用一套演算法重構一個行業。他們是中國AI產業生態的“毛細血管”,是中小企業破局的關鍵推手。
4.企業級的AI化接入跑通恐將率先在製造業爆發
自去年以來,工業和資訊化部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援人工智慧發展,尤其是在製造業方面。比如,去年12月釋出的《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鼓勵企業探索智慧研發新應用,開發“人工智慧+”研發設計軟體。
而在去年底召開的2024人工智慧賦能新型工業化大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總工程師謝少峰談到如何推進“人工智慧+製造”時還表示,接下來將編制人工智慧賦能新型工業化路線圖,培育一批典型的應用案例。
根據埃森哲測算,AI可以在2035年將製造業的附加值提高近4萬億美元。可以說,在未來10年,AI化應用將率先加速融入到製造業,在製造業迎來一波指數級爆發增長。
三、所有的產業都值得被AI重做一遍
正如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認為:
“‘人工智慧+’最關鍵的一步是企業的AI化。如果說所有的產業最終都會用AI來升級的話,那麼只有讓企業行動起來、參與進來,中國的AI產業才會有大發展。”
2024年3月,國家提出了關於“人工智慧+”、關於AI賦能千行百業、關於新質生產力的一整套藍圖。
也正是在這一年,工業和資訊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於 5 月啟動 “AI產業創新場景應用案例”評估工作,創業黑馬在中心的指導下開展案例評估徵集工作。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創業黑馬共收到582個案例申請,經過專家組的嚴格評審,有42家企業透過評估,入選2024年度“AI產業創新場景應用案例”。
基於這幾十家企業案例,我們發現有三大亮點:
行業場景案例多樣:這些案例覆蓋了農業、工業、教育、醫療、汽車、營銷、財稅、人力等多行業多場景;
多家大型企業參與:北大荒集團、華潤三九、拓爾思、宜信集團、致遠互聯、雲天勵飛、傳神科技等上市公司和央國企積極參與;
AI應用遍地開花: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領跑產業,廣州、重慶、西安、合肥、青島等城市都在積極踐行“人工智慧+”。
並且我們看到這批先行企業讓“AI+”或“+AI”進入到真實的業務場景,並創造全新價值:
1)比如,搖櫓船科技公司憑藉其在光學、機械、電學、演算法、軟體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創新能力,為客戶提供包括機器視覺器件、智慧化感測硬體、智慧工業機器人、AI智慧平臺及智慧數字工廠系統解決方案在內的一系列智慧化產品和服務。
透過為賽力斯汽車提供AI智慧視覺解決方案,搖櫓船科技將賽力斯原來的生產節拍提高了4倍,關鍵工序100%自動化,最高可實現30秒下線一輛新車,生產效率全球最高。2024年12月,搖櫓船科技還獲得了由中科院、地方產投、部委基金、央企基金及知名創投聯合參投的逾億元A輪融資。
2)比如,近嶼智慧針對招聘中面臨的簡歷多、面試效率低、人力資源緊張、面試官過於主觀等痛點,自主研發了基於超800億引數的HR AIGC多模態演算法大模型,其創新的得賢L5級別AI面試產品,成為國內首款具備千人千問、多輪對話、即時追問、深度解析等先進功能的產品。
截至目前,近嶼智慧與超過1000家各行各業的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贏得了西門子、三星中國、招商銀行、太平保險、TCL和加多寶等知名企業的青睞和信任,連續4年翻倍增長。
3)比如,小象智合作為包裝行業AI定製設計系統開創者,融合生成式語言模型、影像模型及線上3D渲染引擎,打造了一套從創意設計到柔性生產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將新產品上線週期從30天縮短為7天,提效80%,降本30%。
也因此,小象智合開啟了第二條曲線,24年營收過千萬,還獲得數千萬政府產業投資。
4)再比如,心言集團,自2019年開始嘗試AI,不斷探索AI技術在情感陪伴領域的創新應用。2024年5月,心元大模型上線,並持續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等頂尖機構進行產學研合作,不斷提升心理服務和情感陪伴的專業性。
截至2024年,心言集團營收7億元,因AI帶來的新增營收超過5000萬,並且心言集團還獲得了政府算力補貼以及產業基金的B+輪投資。
可以說,如今的AI應用已經能夠助力更多企業提質增效、幫助企業拓展邊界和領域拿到更多訂單、為企業開闢第二增長曲線,一批AI應用企業已經從融錢、花錢到開始能夠賺錢了。
因此,在新的一年,為持續推進人工智慧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業黑馬將繼續在工業和資訊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指導下,負責“AI創新場景應用與技術案例評估”徵集與評估工作,繼續尋找穩定靠譜的技術服務商們,將更多優秀的賦能中小企業AI化的“隱形冠軍們”找出來並推出去。
如果你是已經或者正在用AI進行業務升級的企業;
如果你是能提供行業AI解決方案的服務商;
如果你是企業政策申報服務機構;
歡迎報名申報。

(掃碼報名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