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遞|博通CEO陳福陽:AI投資熱潮將持續至2030年,ScalingLaw還遠沒到極限

圖片來源:博通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博通(Broadcom)執行長陳福陽(Hock Tan)稱科技巨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狂潮將持續到2030年。隨著其AI晶片業務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博通的市值已經飆升至超過1萬億美元。
陳福陽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矽谷的客戶正在匆忙制定“為期三到五年的”AI基礎設施投資計劃。
上週五,博通的股價單日飆升24%,原因是公司披露其2024財年AI收入增長了220%,達到了122億美元。這一增長使博通市值增加了2000多億美元,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陳福陽告訴投資者,到2027年,博通可能透過AI晶片業務獲得額外每年數百億美元的收入。
儘管博通並未披露其晶片客戶的具體名稱,但分析師指出,這家總部位於矽谷的公司與谷歌、Meta和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合作,設計加速AI系統訓練和部署的定製處理器。據報道,OpenAI和蘋果也正在與博通合作開發自己的AI伺服器晶片,以尋找英偉達(Nvidia)的替代方案。英偉達是市值3萬億美元的晶片巨頭,主導著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高效能處理器市場。
陳福陽在半導體行業的幾十年經驗以及頻繁的併購行為,使矽谷猜測博通可能會介入拯救陷入困境的美國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本月初,英特爾的執行長帕特·基爾辛格(Pat Gelsinger)突然離職。不過,陳福陽淡化了博通收購英特爾的可能性,稱其在AI半導體領域已經“忙得不可開交”。
“那已經佔用了我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他說,並補充道,他“未曾被要求”參與英特爾事務。“我只能達成‘可操作的’交易,而‘可操作性’意味著有人來找我。自從高通事件後,我學到了一件事:不發起敵意收購。”
2018年,博通以1420億美元敵意收購競爭對手高通的計劃被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以罕見的方式叫停。
陳福陽還在忙於完成去年博通以690億美元收購雲軟體公司VMware後的整合工作。不過,他表示,他對硬體或軟體領域的潛在收購“持開放態度”。“我們正在‘考慮模式’中,可以這麼說。”
今年,大型科技公司和AI初創公司(如OpenAI和埃隆·馬斯克的xAI)在資料中心的投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以建立和執行更大規模的AI模型。今年9月,xAI在孟菲斯上線的“Colossus”設施配備了10萬塊英偉達圖形處理單元(GPU),為AI計算能力設立了新標杆。
陳福陽表示,到2027年,博通的客戶將建設多達100萬塊AI晶片的叢集。儘管生成式AI能否幫助常規企業節省成本仍存在爭議,但他表示,大型科技公司的“超大規模使用者”看到了創造更多收入的巨大機會。
“他們需要以世界前所未見的規模進行訓練AI,”他說。“這需要大量的矽材料,而這正是我們參與的地方。”
生成式AI的最新進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所謂的Scaling Law,即透過結合更多資料和計算能力,可以創造更智慧的AI。
陳福陽說:“他們有一個公式來持續推進,目前還未達到公式的極限,所有的路都通向一個結論:需要更多的計算晶片。
科技公司“在三到五年內做出非常迅速的鉅額押注,因為他們看到這項技術近在眼前,”他補充道。“儘管只有少數玩家在參與,但他們可能是非常大的AI晶片消費者,因為回報是巨大的。”
然而,即便是100萬塊晶片可能也不足以實現OpenAI和AI初創公司Anthropic的最終目標——創造出比人類更聰明的人工通用智慧(AGI)。“我認為沒人知道能否實現,”陳福陽說。“但這個機會太有吸引力了,不可能放棄。”
儘管博通躋身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公司精英行列(僅有八家公司),陳福陽表示,他感到“沒什麼特別的”。
“價值在於旁觀者的眼中。我們必須學會不要過於沉迷於此,”他說。“但這確實是一種很大的認可……我想,這不僅僅是我相信生成式AI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
[1] Broadcom chief Hock Tan says AI spending frenzy to continue until end of decade, https://www.ft.com/content/5b4160b7-6920-4bf2-a1a8-f1404b513d8f
歡迎掃碼加群參與討論
———END——–
我們相信認知能夠跨越階層,
致力於為年輕人提供高質量的科技、資本和商業內容。
青投創新,新型科創產業服務平臺,以科技、人才、資本為核心,透過內容出版、資料支援、產業諮詢、科技轉化等業務,為科技人才創業專案提供孵化及加速賦能服務,助力國家科技興國計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