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編輯部 HNYZ
【新智元導讀】AI如何賦能千行百業?最近,中綠訊科中國重磅釋出了生態級通用平臺——AI生態平臺。這一平臺以自研「泰山大模型群」為基座,集成了多個技術元件,為企業和開發者搭建了一座連線AI與業務需求的橋樑。
近日,中國綠髮旗下人工智慧應用創新公司中綠訊科釋出AI生態平臺及在企業管理、文旅、能源領域的AI應用實踐成果。
AI生態平臺作為生態級通用平臺,以中綠訊科自研的泰山大模型群為核心基座,整合模型精訓中心、資料大腦和智慧體平臺等技術元件,並打造系列自研AI原生應用、訓練垂域模型、對原有資訊化系統進行AI賦能、相容生態開發者,為大模型、AI原生應用、企業與開發者打造了核心樞紐。
這家公司成立於去年7月,為中國綠髮與科大訊飛的合資公司,兼具央企基因與一流AI技術能力,其打造的這一平臺,正精準對標了當下AI產業發展程序中的核心矛盾點。
一方面,AI能力日新月異,展現出為企業提質增效的強大潛力,其能夠快速處理海量資料,精準洞察市場趨勢,助力企業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戰略決策;但另一方面,企業應用卻困難重重,技術門檻高成為首要阻礙,資料質量參差不齊也制約著大模型效能的發揮。
因此,AI產業亟需「一座橋樑」彌合這兩者之間的鴻溝,中綠訊科此次的多項成果展示就聚焦於此。
那麼,為什麼這家僅成立8個月的企業,可以迅速在AI發展的浪潮下找準定位?我們試圖從業務佈局中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如今,以DeepSeek為代表的一系列AI工具,憑藉其強大的生成與理解能力,無疑吸引了廣泛的關注,但將目光聚焦於企業業務場景中更為專業、複雜且多元的領域,就會發現此類產品的現有形態存在諸多侷限性,難以充分滿足企業實際運營過程中的多樣化需求。
具體來看,其缺乏對特定行業知識的深度理解,無法精準對接企業業務流程中的專業術語、規範以及個性化的操作流程,難以與企業現有的資訊系統實現無縫整合,在資料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因此,面向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建立在標準的AI基礎設施之上,可實現多場景、多應用、協同運作,資產和效率以及資料資產價值實現最大化釋放的方案。
這正是中綠訊科AI生態平臺在當下這一時間節點要做的事,也是與其他產品的核心差異所在。
AI生態平臺分為三層——超級助理、創造空間、生態夥伴。
這一AI生態平臺以泰山大模型為核心的模型群為基座,基於其全棧能力中樞和全場景智慧協作助理等核心技術中介軟體的有機結合,志在構建一個統一的業務工作入口——超級助理。在此基礎上,企業使用者就可以透過自然語言與之互動,完成各項任務。
這樣一來,即便沒有AI技術相關儲備的員工,也可以很快上手,將其融合到自己的工作中。
在創造空間,AI生態平臺疊加了自研技術中介軟體,為企業提供將大模型與自身業務資料等相結合,包括模型精訓中心、資料大腦和智慧體平臺等。
具體來看,大模型幻覺、垂直行業特定知識壁壘以及專業知識匱乏,已成為阻礙大模型落地的關鍵門檻。模型精訓中心扮演的角色就是讓AI精準匹配業務需求,企業級大模型訓練中心包括適配多個國產大模型的全域模型庫、精準最佳化及智慧排程中心等核心組成部分。
資料是大模型的核心要素與命脈所在,在大模型的整個運作體系中支撐模型從搭建到訓練,再到最終投入應用的每一個關鍵環節。資料大腦可以提供資料檢索、API排程、智慧分類、資料分析等功能,高效釋放企業資料資產的價值。
智慧體中心是大模型和業務連線的紐帶,低程式碼智慧體的開發、視覺化邏輯編排及全生命週期管理,從而讓企業可以一站式開發部署智慧系統的相關應用。
基於這些技術體系,企業將AI與自身業務相融合時,就可以像「搭建積木」一樣,選擇取用與自己核心需求契合的元件。
此外,中綠訊科AI生態平臺的第三層關鍵就是積極與不同行業的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將大模型的語言和推理能力、海量的資料資源以及企業的核心需求串聯起來。大模型得以藉助豐富的資料不斷最佳化,更好地理解企業業務;企業也能基於平臺,利用大模型滿足自身核心需求,實現業務的智慧化升級與創新發展,形成多方共贏的局面。
當下,Agent已然成為2025年AI產業發展程序中極為關鍵的一環,其具備的自主性、互動性與協作性,正重塑著AI應用的格局,驅動產業邁向新高度。
在此趨勢下,中綠訊科正透過其自研的智慧體平臺,開發打造自研AI原生應用、訓練垂域模型應用以及對原有資訊化系統進行AI賦能的舉措,將其效用最大化。
選對場景,將AI生態平臺與之結合也尤為關鍵。中國綠髮是一家股權多元化的中央企業,接受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成立以來,以綠色能源、幸福產業、低碳城市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為發展方向。
因此,依託於中國綠髮在總部管理、綠色能源、文旅產業等領域的場景積澱,中綠訊科已經構建起多個已經落地的場景案例。
第一大場景是企業管理。正如前文所述,超級助理是AI生態平臺的統一入口,可以與企業的各項業務相結合,如透過自然語言喚醒預約會議室、在雲盤進行安全儲存協作、生成文字、記錄整理會議大綱等。
類比到消費者,一些AI工具如同其全能個人秘書,這一面向企業的超級助理就是統管整個公司管理業務的全能「秘書」。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助理未來還可以對應理解不同企業的管理制度,從而形成個性化的差異性決策與服務。
與此同時,AI生態平臺的底層技術可以共享複用,因此其可以快速搭建一套細分場景的系統供企業使用,實現能力遷移,更低成本完成系統搭建。
第二大場景是基礎辦公。面向紀檢領域,中綠訊科在AI生態平臺之上構建了L2級垂域模型應用「綠小廉」,其基於數萬份知識進行訓練,切片高達數十萬片,語料庫包含近萬項國家法律法規、公司制度,精選違紀案例數千個。為紀檢人員提供搜尋、案例定位、研判輔助等功能,使得工作人員違紀案件的查準率超過95%,研判速度提升300%。
另一個為員工提質增效的代表性案例是「智慧學習貫徹助手」,可以依託動態知識圖譜即時整合中央政策與地方實踐,透過多模態模型智慧解析檔案,生成「學習部署-任務分配-成效追蹤」全流程數字化方案,此方案未來可複用到央國企通用的督辦、計劃管理等場景。
第三大場景是文旅產業場景,當下這一場景的工具多存在資料應用效率低、獲客成本高、本地化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場景,中綠訊科推出了AI動態地圖等應用,可以結合動態UGC資料為使用者即時推送資訊,以更準確滿足其需求。
此外,依託於其行程規劃助手,使用者只需針對性給出自己的地點、時間、消費預算等需求,就能得到一條個性化的旅遊路線。
第四大場景是綠色能源。這一行業有海量資料資源沒有被利用起來,且在AI提升諸多工作場景的效率方面有天然的契合點。
例如智慧監控,相比於傳統工作方式,AI可以24小時監控並且及時提出預警。中綠訊科將智慧引擎,實現毫秒級的即時分析及分鐘級的離線資料分析,從而給相關業務部門合理的預警及決策建議。
還有巡檢技術,這也是曾經耗費諸多人力物力的場景,基於無人機巡檢,既能提升工作效率還可以實現更精準地識別。
在AI產業借Agent蓬勃發展的當下,探尋與之契合的應用場景,成為充分釋放Agent效能、推動產業落地的重中之重。
上述中綠訊科在這諸多場景的探索實踐,與此業務場景的積澱相呼應,這也是AI為企業提質增效的關鍵——對AI技術、場景痛點的雙維理解。中綠訊科正在從中國綠髮此前的優勢入手,賦能的場景率先瞄準總部管理、綠色能源、文旅產業,在此基礎上,基於其可複用的生態架構,拓寬工具應用落地的領域直至千行百業。
獨行者疾,眾行者遠。在AI飛速發展的當下,構建生態聯盟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綠訊科構建了開放的生態環境、強大的中介軟體組建能力、靈活的模型排程系統和穩定的算力支撐平臺。
AI生態平臺之上形成了四大方向產品矩陣,共計十個大模組、百餘項功能,並自主開發超級智慧體平臺、模型託管平臺、知識大腦等作為連結大模型、政企新系統的中介軟體。
同時,為了讓大模型的能力讓企業更方便、快捷、高效地利用起來,其還提供了SaaS、PaaS等更靈活的交付方式,滿足企業私有化部署等,加速企業人功智慧時代數字化轉型。
可以看出,讓其AI的強大能力滲透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創造價值,離不開企業技術突破、場景探索的多維聯動。中綠訊科董事、總經理孔飛稱,他們在夥伴關係探索中提出了夥伴價值公式:新技術×新場景×新市場,未來希望更多的夥伴可以加入到生態圈中。
AI原生應用基於系統特性發揮功能優勢,生態夥伴帶來豐富資源與多元渠道,開發者憑藉創意與技術持續最佳化,大模型提供核心智慧支撐,使得AI原生應用、生態夥伴、開發者、大模型形成合力。
中綠訊科就在這一生態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正如中綠訊科董事長袁野所說,中綠訊科致力於成為AI時代變革領航者,服務國家戰略,以用AI賦能千行百業為目標,努力將央企的場景優勢與AI原生技術深度融合,把國家戰略需求與創新生態緊密結合,用場景、資料、技術、產品和生態合力築牢競爭壁壘。
AI時代企業數字化程序加速,AI生態平臺目前展現出的諸多能力,能幫助企業高效處理海量資料、精準洞察市場趨勢,同時為企業制定戰略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加速決策數字化。
並且,透過打造AI原生應用與訓練垂域模型,企業可將AI融入核心業務流程,提升生產、管理等環節效率,推動業務流程數字化轉型。此外還能解決企業應用AI的技術難題,最佳化資料質量,降低數字化升級門檻與風險,助力企業實現全方位數字化升級。
當下AI的發展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中綠訊科正在促進AI普惠、加速AI落地方面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