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誕生了青蒿素的國產頂刊突被熱議!全員大佬、稽核神速、還歡迎大家催審稿的它究竟為何引發如此爭議!

解螺旋設為星標  ⭐,才能準時收到推送哦~
解螺旋公眾號·陪伴你科研的第4006天
四區升一區的75年老刊
上個月,中科院釋出2025年期刊分割槽表之後,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AKA《科學通報》,就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一本影響因子僅為1.1分的中文學術期刊一躍從四區到達一區top,此事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科學通報》究竟是何方神聖?它又藏著多少故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
1
基本資訊
《科學通報》是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創刊於1950年5月,僅比共和國小7個月。是的,它是新中國創刊最早的學術期刊之一,它也即將在今年5月迎來自己的75歲生日。
創刊16年後,其英文版創刊。在英文版執行49年後的2015年,《科學通報》的英文版從原名的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正式更名為Science Bulletin,併成為獨立期刊。
是的,雖然目前《科學通報》與其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共用一套編輯和審稿人,且原先英文版的名字留給了中文版,做中文版的英語名字,但它們已不再同時接受對照翻譯稿件。《科學通報》為旬刊,每月的10、20、30日出版,出版社為科學出版社。該期刊的ISSN為0023-074X,E-ISSN為2095-9419。
官方網站:
https://www.sciengine.com/CSB/home
投稿網址:
https://www.scicloudcenter.com/TB/login/index
《科學通報》的主編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擔任。高福教授還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等,現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存濟醫學院院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細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2
影響因子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科學通報》)作為一本中文期刊截止目前僅獲得了兩年的影響因子,並且這兩年的影響因子均為1.1分。在最新影響因子普跌,甚至可以說普遍暴跌的情況下,它的分數是相當的堅挺。
3
接收領域
《科學通報》作為一本由中國科學院(CAS)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NSFC)共同創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致力於快速報道自然科學各學科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訊息、進展,點評研究動態和學科發展趨勢.要求文章短小精悍,可讀性強,能在比較寬泛的學術領域產生影響。
稿件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為自然科學基礎理論或應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有重要科學意義, 屬國際研究熱點或前沿課題;有創新(新思路、新方法、新認識、新發現等);對本領域或(和)相關領域的研究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就內容和寫作風格而言, 對大同行或非同行科學家都有可讀性和啟發性。
有鑑於其悠久的歷史和超高的稿件要求,在過往的75年中,《科學通報》發表過相當多的極具影響力的論文:
1965年11月,發表在《科學通報》上的《結晶牛胰島素的全合成》向全世界宣佈人類首次成功的人工合成了與天然蛋白質具有同樣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牛胰島素。
袁隆平院士雜交水稻之父的道路正是得益於他1966年2月28日發表在《科學通報》上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該文得到國家科委的重視,使得袁隆平院士得以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重返實驗室繼續自己的雜交水稻研究,最終造福全人類。

1977年3月,《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脂——青蒿素》一文向世界首次公開了青蒿素的存在,這篇文章發表在了《科學通報》第22卷第3期上。

4
JCR和中科院分割槽
JCR分割槽中,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科學通報》)在綜合性期刊中為Q3區。
在中科院2025年3月最新升級版SCI期刊分割槽中,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科學通報》)在大類綜合性期刊中為1區,小類綜合性期刊中為1區,是Top期刊和非綜述期刊。但在此前的2023年12月版分割槽表中,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科學通報》)不論大區小區均僅為4區。
5
收錄更新時間
截止2025年4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錄了該雜誌刊載的2781篇文章,包括973篇綜述,616篇編輯材料等目前,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已經同步更新到了今年4月初第10期的文章,僅比官網晚兩期但還是同月的文章,更新及時
6
發文量
Science Bulletin期刊發文量較低,近年來發文數不斷增加,2023年發文500篇,而2024年的發文已經達到了546篇。
7
國人發文佔比
作為一本中文期刊,國內學者的佔比超過95%是理所應當的,至於其他國家,基本都來自合作者、華人作者和作者兼職。
在Web of Science中收錄我國所有發文的2621篇文章中,排名靠前的單位有:中國科學院(828篇)、北京師範大學(90篇)、南京大學(81篇)、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58篇)、蘭州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47篇)。
8
審稿速度
每篇稿件首先由編輯和編委初篩, 初篩的評判標準一般是: 文章是否能引起讀者的廣泛興趣、科研成果是否新穎,是否具有廣泛的意義。專業性太強,讀者面窄的文章不適合《科學通報》。 若稿件未透過初篩, 一般將在7天內通知作者。
透過初篩的稿件將由編委會組織2~3位甚至更多的同行專家進行評審,並做出錄用與否的決定。評審過程大約需要30天。評審結束後,無論錄用與否,編輯部將及時向作者轉達評審意見。作者若在60天內沒有收到編輯部有關稿件的取捨意見,請及時與編輯部聯絡
一審7天,完整審稿週期在1個月左右。這個審稿速度相當快了。當然最友好的莫過於,編輯部友情提醒,如果超過60天還沒有收到終審意見,記得聯絡稿

9
版面費

《科學通報》是一本OA期刊,文章錄用後需交版面費。費用根據頁數和黑白/彩色決定。黑白版600元/面,彩色版則是頁數不同,收費標準不同。3面及3面以下,版面費1000元/面,若論文頁數超過3面,則是按800元/面的標準計費。近期刊登其上的生物醫藥類論文的PDF文件大多為15頁左右,以此頁面數計算,則一篇論文的版面費在9000(黑白)/12000(彩色)元。當然如果是按

10
自引率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科學通報》)的自引率偏高,2024年的自引率為18.2%,但仍處於安全水平。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因為這是一本中文期刊,該自引率資料僅是統計WOS能夠抓取到的資料集(沒幾本中文期刊)中的自引率——也就是說這個自引率資料與期刊真實自引情況存在極大可能會相去甚遠。
總結
縱觀《科學通報》的75年曆史,它曾經無比的輝煌,榮獲諾獎的青蒿素、世界首次合成的人工蛋白質——牛胰島素、  等等我國重大科學發現與科研成果均發表其上。它這些年的“沒落”並不能單純歸咎於期刊本身,它的興盛與沒落和我國的國際關係、科研環境等等社會因素的變遷息息相關,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它的起落反應了中文學術期刊環境的鉅變。一個冷知識,在1967年至1972年間《科學通報》曾停辦。
此外,作為一本中文期刊,語言關是干擾其影響因子的關鍵因素。從WOS的檢索結果看,《科學通報》的被引主要來自中國作者投稿在英文期刊上的論文以及被WOS收錄那幾本中文期刊。實際上,作為一本中文期刊,雖然現在《科學通報》上的論文都有英文標題、英文摘要,正文可都是中文啊。即便海外學者透過搜尋引擎看到那些英文標題和摘要但正文足以勸退他們。而且,外國人可以發英語論文在其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上,但讓他們寫中文論文發在《科學通報》上?放過他們吧。
拋開中文期刊難以搞定的語言關問題,單從《科學通報》本身的情況看,作為一本綜合性期刊,它的接受領域幾乎涵蓋所有領域,背靠中科院的它有相當龐大且實力出眾的編輯團隊與審稿團隊,發表其上的論文質量從來都不差。審稿速度極快,且歡迎大家在久等(60天)以後去催進度,版面費相對於外文期刊還低很多,在這些方面屬實是作者友好了。當然,它對於論文的要求超高:研究足夠新穎、足夠專業的同時還要受眾廣、可讀性高,太專業受眾面小的論文不收。)則是對絕大多數作者而言不夠友好的地方了。因此,一期下來,研究論文通常僅為2-3篇,綜述文章也經常是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
相較而言其英文版影響因子18.8分的Science Bulletin或許投中機率更高一些?畢竟Science Bulletin有一項2-Journal Express Review的專案,可以在向其投稿的同時接受SCIENCE CHINA 系列的另一本SCI期刊的審稿,實現一稿多投。所以還是很建議大家有合適的文章不妨一試。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Chinese《科學通報》
影響因子:
發文量:
審稿速度:
版面費:600/800元一面
國人文章佔比:極高
自引率:較高
大家有什麼想要了解的雜誌,或者還想了解雜誌的什麼指標都可以留言中告訴我們哦。
致謝:部分圖片和資料來源於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網站。
END
撰文丨解螺旋
排版丨豨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