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川普移民政策的第一戰

就在作者從美國經濟史出發,將川普的政策預期歸納為:
高關稅+去管制+低(所得)稅+支援高質量移民
high tariff+deregulation+
low income tax+high quality immigration

的同時,美國共和黨內部正在經歷一場MAGA與DOGE的大戰。

截至今天之前,普遍的觀點仍然是,川普憑藉MAGA上位,而MAGA基本盤是populism,有高度的排外傾向,因此川普難以公開支援新的移民政策。反之,MAGA今天的政策傾向仍然是嚴厲打擊(非法)移民。

昨天,作者就這個問題與各家AI展開了一系列有趣的討論,即便作者預先提示各家AI僅基於美國經濟史的英文資料進行討論,也沒有一家AI認為川普的移民政策會出現逆轉,各種理由頭頭是道。作者最後的問題是:“如果川普要採納支援高質量科技移民的政策,大規模吸收全球科技人才、資本回流美國,但又面臨MAGA派的反對,可能宣傳策略將會是什麼?”對這個棘手的問題,只有deepseek的深度思考給出了很有意思的答案。各位讀者不妨一試。
回到當前被The Hill稱為共和黨“內戰”(Civil War)的MAGA與DOGE的大辯論。

這場幾乎在同步考驗作者對川普政策傾向判斷力的大辯論,始於川普在上週任命印度裔網際網路企業家Sriram Krishnan作為白宮AI高階政策顧問。Krishnan曾於11月在X上建議Elon Musk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OGE)研究取消技術移民綠卡的上限。當MAGA派發現這個留言後,就開始在網路上對Krishnan展開攻擊。此時,Musk站出來力挺Krishnan,陳述高科技移民對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並強調這種移民引進應當是“尖端”且“合法”。MAGA派顯然不依不饒,基本思路當然是反對“外國人來搶美國人的飯碗”。與Musk一同管理DOGE的印度裔投資家Vivek Ramaswamy隨即加入這場聲勢浩大的公開辯論,以支援Musk及同為印度裔的Krishnan,他們代表的是需要高度依賴海外高科技移民的科技企業與投資者。Ramaswamy“不合時宜”地在X上指責美國今天的問題源於C(culture),他扎心地指出:“如果一種文化推崇舞會皇后而非奧數冠軍,或者推崇運動員而非致告別辭的最優生,那將無法培養出最好的工程師”。
這可就捅了MAGA的馬蜂窩。

右翼大V Laura Loomer、川普曾經的“軍師”Steve Bannon,甚至連反川失勢的Nikki Haley都紛紛代表MAGA對DOGE兄弟發起全面攻擊。現實則是,當前的大辯論雖然不會立即觸及綠卡制度的改變,但對美國科技類企業僱傭外籍科技工作者最需要的H1B簽證情況卻將造成直接影響。H1B的發放與延期如果被MAGA衝擊中斷,將導致美國大量科技企業無法正常運營。Musk怒而宣佈,為捍衛H1B,將不惜go to war。Elon Musk和Vivek Ramaswamy此時不止是美國外來科技移民的代言人,其實也成了美國高科技企業的代言人。
這是一個MAGA派無法迴避的現實,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看,美國的科技地位完全取決於其對海外移民的包容度。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講,美國一旦在移民政策上充滿包容度,它將自然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前往,即便沒有綠卡、沒有國籍,只有三年一簽的H1B,也能支撐起全球科技領先的大旗。

就在MAGA與DOGE進行Civil War的同時,大洋彼岸的六代機和以極低成本達至領先的deepseek-v3浮現,讓這場美國本土的大辯論變得更加耐人尋味。
川普終於還是坐不住,這場爭論持續下去將會撕裂川普陣營,得利者顯然是民主黨和共和黨中的反川派。更為重要的是,MAGA的口炮如果不加以制止,很快就會對美國科技和經濟造成極其負面的影響。在當前“驅逐非法移民”的大背景下,如果H1B生變,那極易產生對外籍科技人員的心理衝擊,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那確實有利於科技人才向其他國家擴散。川普昨天在接受NYPost採訪時明確表示他對H1B的支援,毫不掩飾地直接背書DOGE兄弟,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著川普populism成分的進一步降低。

事實上,作者已經反覆指出,今天的川普與四年之前已完全判若兩人。他反對低技術含量的非法移民(尤其是走線),但多次公開贊成美國容納更多的高科技移民。給予更多綠卡給高科技移民,這是川普自己提出的。

之所以有此轉變,現實而言,是川普經歷過第一任期四年的“混亂”,反思曾經的失誤,將各方優秀人才不拘一格地納入自己陣營以重構川普團隊的核心力量,而不願再被各方極端人士架空;歷史而言,正如作者反覆指出,William Mckinley時代對川普影響極大,high tariff+deregulation+low income tax+high quality immigration正是當年美國的“致勝法寶”。
G2的再全球化之路,邏輯相通,但內容迥異。
對美國而言,擁有最為龐大的內需市場、美元優勢、資本市場優勢和高等教育優勢,只要願意敞開大門,全球科技人才、資本就將不停湧入。問題在於,美國本土的醫療成本、基礎教育問題能否加以解決,排外的民粹主義情緒能否抑制,新的產業基地能否重現。
對中國大陸而言,擁有最為龐大的基礎人才優勢、綜合低成本優勢和供應鏈聚集優勢,只要能夠堅定進行需求側分配改革,就將啟用不亞於美國的龐大內需市場,全球經濟都將為之發生根本改變。
說到底,未來的G2之爭,將是內需之爭與開放之爭。
作為78歲的老者,川普能夠反思自己過往的失誤,重建對美國曆史和現實的認知,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川普第二任期,會否像作者判斷那樣,

高關稅、去監管、低所得稅和高質量移民

並舉,各位讀者可以拭目以待。

以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