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美國長期奉行羅斯福的左傾政策,凱恩斯主義受到白宮經濟官僚追捧。1933年—1968年,共和黨裡面只有艾森豪威爾擔任過總統,其餘時間民主黨都牢牢掌握著行政口。不僅如此,艾森豪威爾雖然是共和黨人,但執行的政策大部分是民主黨那套,左翼思潮在美國很有市場。
里根扛起了新自由主義旗幟:

然而到了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遭遇前所未有的“滯漲”問題,菲利普斯曲線失效,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受到批評,弗裡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開始興起。到了80年代,共和黨的里根成為新一任總統,他上任後決定扭轉左翼路線,重新扛起自由主義的旗幟。在里根的推動下,美國砍掉很多政府開支專案,並將最高稅率從70%下降至28%,鼓勵企業擴大生產。為了整治美國的萎靡的社會風氣,里根實施教育改革,加強對“美國精神”的宣傳,並強烈反對墮胎。
在外交政策上,里根擱置了民主黨對蘇緩和政策,提出“唯有實力才能追求和平”。為了遏制蘇聯,美國聯合盟友收緊對蘇聯的科技封鎖,禁止計算機和半導體技術流入蘇聯。美國還設計“星球大戰”計劃,迫使蘇聯實施軍備競賽。里根將顛覆蘇聯作為執政目標,他批准向華約國家反對派秘密提供資金,在東歐煽動顏色革命。在美國的圍堵下,蘇聯由盛轉衰,為其解體埋下伏筆。
里根執政後期,由於總統本人身體狀態出現問題,作為副手的老布什充當實際決策者。里根卸任後,老布什成為新一任共和黨總統。他延續了里根的政策路線,在經濟上繼續減稅,外交上奉行國際干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大舉介入,海灣戰爭爆發。在資訊化武器的加持下,美國獲得了摧枯拉朽式的勝利,避免了越戰式的泥潭,老布什的威望一度如日中天。
1992年美國迎來新一輪選舉,由於第三方候選人分走了共和黨很多選票,老布什以很小的差距輸掉選舉。正因如此,很多美國人對老布什感到虧欠,畢竟他任內打贏海灣戰爭並肢解蘇聯,讓美國登上歷史巔峰。老布什對輸掉選舉也不甘心,他決定讓兒子代替自己從政。1994年,小布什以政治素人的身份,高票當選德克薩斯州州長。這讓很多從政的人羨慕不已,畢竟他仕途的起點遠遠超過大部分人的終點。
2000年,小布什擊敗民主黨候選人戈爾,順利當選美國總統,幫他父親完成復仇。不過他沒來得及高興太久,作為資歷很淺的總統,小布什很快就被他父親的舊部架空,淪為傀儡。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曾拿洗衣粉作為入侵伊拉克的證據:

作為老布什時期的國防部長,切尼被推薦擔任小布什副手,也就是副總統,他是軍方安插在白宮的代理人。小布什提名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是職業軍人,與商業關係有密切往來,被視為鷹派代表。美國國務卿鮑威爾,雖然他是一個黑人,但具有強烈的種族主義傾向,認為所謂“弱小民族”不值得同情。
切尼、拉姆斯菲爾德、鮑威爾雖然是老布什的舊部,但他們只會尊重老領導的權威,完全不把小布什這種紈絝子弟放在眼裡。在這三個人的推動下,美國構建起包括軍隊、軍火公司、國會議員為核心的軍工複合體,打算挑起對外戰爭,以賺取暴利。
“911事件”使美國戰略重心從亞太轉移至中東:

最開始美國軍工複合體將挑釁的物件鎖定為中國,這就有了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美國在這一時期制定了在臺海挑起區域性衝突的預案。然而“911事件”爆發後,美國戰略重心從亞太轉移至中東,中美關係迎來緩和。在戰爭機器的推動下,美國接連發動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為此投入上萬億美金。小布什徹底淪為軍工複合體的傀儡,發動戰爭的決策是底下人制定的,但鍋基本都是他來背。
正是小布什執政時期,美國製造業加速空心化,中俄伊等國則趁機崛起,就連朝鮮也利用這個時間視窗研製出核武器。2007年,美國遭遇次貸危機,繼而又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作為應對,美國兩黨聯手推出7000億救市計劃,此舉引起很多民眾不滿。因為犯錯的是華爾街,承擔責任的卻是納稅人。這在美國助長了不勞而獲的風氣,勤勞奮鬥不如投機倒把。為了抗議權錢交易,美國掀起“佔領華爾街”運動,要求扭轉社會不公正。另一方面,出於對奧巴馬極左翼政策的不滿,美國爆發“茶黨”運動,這成為MAGA的雛形。可以說美國的衰落始於小布什,奧巴馬則在下坡路上猛踩了一腳油門。
2016年,由於民主黨各派系內鬥,川普憑藉紅脖子的支援成功當選總統。相比心狠手辣的希拉里,美國建制派寧可讓作為政治素人的川普上臺,畢竟他看起來好控制。共和黨高層試影像當初架空小布什那樣,把川普變成傀儡,為此建制派往川普內閣安插大量人手,負責監視總統一舉一動。
川普剛上任的時候,發現自己猶如光桿司令,根本指揮不動底下的人,文官們對總統的命令儘可能拖延和敷衍。但與小布什不同,川普並非派系妥協的產物,而是靠紅脖子們抬上去的,有堅固的基本盤。在白宮站穩腳跟後,川普大量解僱建制派官員,逐漸把內閣成員都換成自己的心腹。在經歷激烈的人事鬥爭和路線博弈後,最終共和黨建制派與MAGA分道揚鑣。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共和黨建制派紛紛倒戈民主黨,麥凱恩家族、切尼家族、羅姆尼家族等政治豪門為拜登背書,導致川普輸掉了選舉。
由於共和黨建制派背刺,“國會山騷亂”走向失敗:

2021年1月,不甘心失敗的川普試圖掀起“國會山騷亂”,號召自己的支持者進京勤王。畢竟這個時候共和黨還掌握行政權,只要軍隊和警察保持中立,他就能借助民意推翻選舉結果。怎料共和黨建制派選擇背刺,繞開總統調遣國民警衛隊進入現場,並威脅要對紅脖子實行鎮壓。走投無路的川普只能放棄抵抗,任由很多支持者被逮捕甚至判刑。
“國會山騷亂”後,川普一度陷入政治低谷,大女兒伊萬卡選擇與其切割,被他一手扶持起來的德桑蒂斯則與建制派勾結,試圖成為下一任總統候選人。在遭到一系列背叛後,川普痛定思痛,他認為自己之所以輸掉選舉,是因為之前過於仁慈,沒有對黨內反對派趕盡殺絕,以至於這些人在最後關頭倒戈一擊。川普決定開啟清黨運動,他把忠誠看得比能力更重要,以是否承認2020年大選存在舞弊為標準,強行讓共和黨成員選邊站。承認民主黨作弊的是自己人,不承認作弊的則是反對派。這個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他迅速拉攏一支團結於自身的骨幹成員,並把騎牆派踢出陣營。
2022年中期選舉為川普清算反對派創造機會。作為在野人士,川普擁有7000萬的基本盤,這足以決定共和黨黨內初選結果。對於擁護自己的人,他積極為對方站臺,無論品行好壞都為其背書。至於那些反對自己的人,他大力扶持其競爭對手,號召自己的粉絲為後者投票,透過操作選票的方式幹掉很多反對派。
共和黨的長公主切尼被川普透過操縱選票的方式做掉:

典型的例子是前任總統切尼的女兒。老切尼曾是小布什時期的實際決策者,退休後擁有太上皇般的影響力。為了延續家族榮耀,老切尼保送自己的女兒莉茲·切尼當上眾議員,並以火箭般的速度提拔為共和黨三把手。2021年“國會山騷亂”後,莉茲·切尼成為彈劾川普的17名共和黨議員之一,理由是“捍衛憲法”。川普對切尼家族懷恨在心,他在2022年中期選舉期間大力支援莉茲·切尼的競爭對手,導致她在自己的選區慘敗,丟掉了眾議員的職位。出於對川普的報復,切尼家族在2024年大選前公開為哈里斯站臺,並號召共和黨選民改投哈里斯。
2022年中期選舉期間,為了讓更多的MAGA成員進入國會,川普充分利用黨內初選的漏洞,給建制派潑髒水,導致很多資歷豐富的共和黨建制派失去候選人資格。為了報復自己的對手,川普寧可讓民主黨贏也不讓共和黨建制派贏,使中期選舉未能出現預想的“紅潮”,民主黨不僅守住參議院,在眾議院也僅以小比分落後。但在這一過程中,川普大部分敵人黯然下臺,很多不聽話的州長和議員被換掉。共和黨輸掉了選舉,但川普贏得了地位,他透過操縱選票的方式完成黨內洗牌。
眾議院各黨團分佈:

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小贏”為川普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在擔任總統期間,川普的影響力主要侷限於白宮,對國會缺乏控制力。眾議院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和參議院的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皆不歸川普控制。麥卡錫在眾議院耕耘多年,很多年輕議員都受過其關照,人脈極其深厚。然而2023年初,在川普的操縱下,共和黨保守派拒絕支援麥卡錫擔任議長,由於共和黨在眾議院領先民主黨的席位不多,在經歷了十多輪投票後麥卡錫仍未能當選議長。為了儘快就職,麥卡錫被迫與保守派簽署城下之盟,同意“只需一名議員就能發起罷免議長的動議”。這為其後來下臺埋下伏筆。
2023年建制派眾議院議長遭到罷免,川普獲得眾議院控制權:

2023年10月,麥卡錫為了避免政府關門,與民主黨達成臨時財政支出協議,此舉引起保守派不滿,他們發起了罷免麥卡錫的議案。在此之前,麥卡錫試圖在民主黨與保守派之間騎牆,平衡兩邊的利益。一方面在債務上限問題上與民主黨達成妥協,另一方面又阻撓援烏法案出臺,此舉引起雙方不滿。在佩洛西的指揮下,民主黨議員痛打落水狗,紛紛加入到對麥卡錫的罷免中,近百年來美國眾議院議長首次遭到罷免。
事後,在川普的影響下,保守派推舉約翰遜擔任議長,由於缺乏足夠票數支援其它人選,共和黨建制派只能附和。約翰遜是川普的忠實粉絲,完全按照川普意願辦事,川普成為實質上的眾議院議長。至此,眾議院的控制權被川普牢牢掌控。
川普與麥康奈爾有很多過節:

在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是美國最資深的“元老”之一,具有極高的威望,被稱為“龜丞相”,寓意和德川家康一樣圓滑。作為建制派領軍人物,麥康奈爾是川普集權之路的最大障礙。然而想依靠內部策反的方式扳倒麥康奈爾幾乎不可能,為此川普決定來硬的。
麥康奈爾的妻子叫趙小蘭,趙小蘭出身於顯赫的華裔家庭,可謂出身就在羅馬。麥康奈爾年輕的時候家境很寒酸,為了獲取政治資源,麥康奈爾拋妻棄子,成為趙家的入贅女婿。自此之後他在仕途上一路綠燈,成為美國資深參議員。麥康奈爾發達後,對趙家投桃報李,趙小蘭也被提拔為小布什時期的勞工部長。川普上臺後,為了拉攏麥康奈爾,任命趙小蘭擔任交通部長。這可是個肥差,畢竟趙家是專門經營海運的。
趙小蘭的妹妹趙安吉,是家族業務的重要負責人。姐妹兩一個從政,另一個從商,可謂互相照應。然而今年春節期間,趙安吉在駕駛特斯拉期間,“不小心”將前進擋掛成倒退檔,然後車子倒退幾百米,直接掉進水庫裡。之後,特斯拉的車門“意外”發生故障,一直打不開,趙安吉就這樣淹死在水中。不僅如此,特斯拉的行車記錄儀好巧不巧發生“故障”,事故現場的影片被全部刪除。
事故發生在深紅州,對於這麼多荒唐的藉口,當地警方選擇預設,此事不了了之。但從技術上來說,遠端操縱特斯拉是完全做得到的事情。畢竟今年以色列就是依靠遠端操縱引爆通訊裝置,導致黎巴嫩真主黨高層被一鍋端。所以不建議國人買特斯拉,假如有一天中美開戰,特斯拉就是隨時可以引爆的遠端炸彈,鋰電池爆炸的威力可比通訊裝置強多了。
小姨子的死亡使麥康奈爾心驚膽顫,半個月後,麥康奈爾宣佈將在2024年任期結束後辭職,很多建制派大佬也表示要告老還鄉。在連續幹掉切尼、羅姆尼、麥卡錫和麥康奈爾後,川普徹底掌控了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共和黨議員,對共和黨實現全面控盤。
由於最高法院已經被保守派掌控,如果共和黨再拿下國會兩院,川普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權力最大的總統。畢竟他走得是基層路線,權力的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擁有開國皇帝般的地位。而且迫於選票壓力,大部分共和黨議員和州長都聽命於川普,共和黨實質性淪為MAGA政黨。川普上臺後可能會進一步集權,他第一任任期的核心內政是減稅,第二任任期的核心內政可能是“排幹沼澤”計劃,這個計劃將以法律的形式,賦予美國總統任免公務員的權力,並能對國會議員啟動反腐調查。
川普1.0時期,他拉攏起一支效忠於自己的MAGA骨幹,坐穩了位置。2021—2024年,川普又透過操縱選票等方式扳倒了共和黨建制派。預計川普2.0時期,他會將屠刀對準民主黨,以限制腐敗為藉口清算民主黨議員,以精簡部門為由裁撤美國監察系統,並把FBI等部門遷出華盛頓。更關鍵的是,按照《共和黨2025計劃》,川普上臺後可能會大量解僱不願效忠自己的公務員,全部換成自己人,並要求美國官員效忠總統而不是憲法。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父們建立的權力制衡機制可能會被打破,美國將迎來憲政危機。
在建制派被打倒後,共和黨只剩下MAGA和鷹派,前者帶有很強的民粹主義傾向,後者則由極端反華的政客組成。川普2.0時期的決策團隊預計會從MAGA和共和黨鷹派中選拔,經濟路線可能偏向於MAGA,實施貿易保護,透過關稅手段促使製造業迴流;外交路線則會偏向共和黨鷹派,對中國採取強硬的遏制手段,甚至考慮透過戰爭方式硬脫鉤。
川普家族祖上是巴伐利亞移民,希特勒則是巴伐利亞下士,德意志南部曾是歐洲民粹主義大本營。與希特勒類似,川普自負而偏執,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不可預測性。在大權獨握的情況下,可能會給人類世界帶來巨大災難。
從歷史的趨勢來看,川普的出現並非偶然。19世紀下半年,相比於世界中心歐洲,美國更像一座孤島,因此才會秉持孤立主義,埋頭髮展經濟。二戰期間,羅斯福憑藉集權和個人威望,推動美國從孤立主義轉向全球主義,建立了以美國為核心的新殖民體系,依靠經濟剝削代替了直接佔領。冷戰後,全球一度處於一超多強的狀態,美國人的信心達到巔峰,因此到處推廣普世價值,甚至不惜捲入中東戰爭泥潭。1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國崛起,美國相對優勢不再,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同時打贏兩場戰爭。孤立主義重新抬頭,這就有了川普的崛起。
隨著相對國力的衰落,美國維護全球秩序的成本越來越高。一方面要透過貿易逆差來輸出美元,另一方面要承擔接納難民和對外援助的義務。在以川普為代表的保守派看來,美國對外干涉的成本>對外干涉的收益,納稅人的權益受到侵害,因此主張走孤立主義路線,從俄烏和中東問題上收縮,讓盟友承擔軍事義務。
作為“帝國”,美國曾是全球化的最大推動者,一度促成了“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格局。雖然這讓跨國公司賺得盆滿缽溢,也為美國少數族裔帶來好處,但作為主體民族的歐裔白人卻丟掉大量工作崗位。很多美國人逐漸從“帝國”思維逐漸轉變為“島國”思維,戰略收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卸下“帝國”的包袱,重新回到以製造業為本的路線,才能更好地與中國競爭。這就好比企業在不景氣的時候實施降薪裁員和業務收縮,等經濟繁榮的時期再尋求擴大生產。
但推動美國路線轉變並非易事,靠開會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強勢領導人才能具備這個能力。好比二戰時期羅斯福依靠集權,率領美國從孤立主義轉向全球主義。川普也試圖加強總統權力,帶領美國從全球主義重回孤立主義。與羅斯福時期相比,當前美國社會極其撕裂,左右翼無法理解對方,川普只需控制佔總人口25%的極右翼就能掌控共和黨,進而再透過共和黨掌控美國。
另一方面,輿論有可能低估了川普2.0的潛在風險。作為政客,川普的進化速度非常快,8年前還是政治小白,如今已然成為權鬥高手。4年前“懂王”只是一種調侃,如今放在他身上可以說實至名歸。何曾幾時,MAGA曾是紅脖子大本營,純粹是草臺班子;在多次迭代後MAGA吸收了很多精英和專家,擁有了最頂級的智囊團隊。
在剛上任的時候,川普口無遮攔,經常讓底下人給他擦屁股。在與深層政府較量的過程中,川普學會了偽裝,懂得隱藏自己的觀點,在必要時隱忍和蟄伏。在逼退麥康奈爾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川普變得心狠手辣,對政敵毫不留情。不僅如此,他在駕馭民粹和操縱官僚方面爐火純青,學會了真正的帝王之術。共和黨擁有180年曆史,特朗普僅用8年就把共和黨改造為MAGA政黨,這難道不是第一流的權斗大師嗎?
對中國來說,川普最糟糕的一點在於他是理想主義者,他是真的想帶領美國再次偉大。如果川普是現實主義者,單純喜歡利益,那隻要錢給到位,很多事情都存在談判空間。但如果川普是理想主義者,那中美很難妥協。
很多人認為川普上臺會帶來和平,恰恰相反,川普上臺只會加劇世界的混亂。過去幾十年,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享受了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全球貿易和航運自由化保障了中國外貿出口安全,外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然而川普上臺後,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可能會瓦解,這對我國有利有弊。
縱觀歷史,一套穩定的國際秩序,是降低大國之間爆發衝突的關鍵。1815年建立的維也納體系,英國、法國、俄國、奧地利、普魯士共同承擔國際責任,聯手鎮壓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這使之後的30年裡歐洲享受了有限的和平,直到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大國協調機制才瓦解。
1919年建立的凡爾賽體系,實力強大的蘇俄和德國被排除在外,美國出於孤立主義拒絕承擔國際義務,英法在享受大部分權益的同時被動承擔了100%的國際責任。到了30年代,面對法西斯的擴張,實力弱小的英法採取綏靖政策,美國則拒絕捲入亞歐事務。在缺乏外交制衡的情況下,日本悍然入侵中國東北,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德國則佔領萊茵河西岸,凡爾賽體系走向崩潰。
1945年的雅爾塔體系,美國控制了海權,承擔了70%的全球責任;蘇聯獲得了陸權,承擔了30%的全球責任。全球迎來了美蘇主導的G2體系,英法舊殖民體系走向瓦解。為了維護霸主地位,美國建立了世界銀行、IMF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WTO),制定國際貿易和金融規則,並透過外貿訂單重塑全球供應鏈分工。在享受美元好處的同時,又必須依靠貿易逆差為全球提供流動性。為了維護航海自由化,美國只能扮演世界警察,在持強凌弱的同時也順帶清剿海盜。為了維持競爭力,美國不斷引領科技革命,不自覺地讓其它經濟體享受到生產效率提升的好處。
冷戰後,蘇聯解體留下了龐大的勢力真空,全球形成美國“一超多強”的格局,正所謂權力越大,責任越大,美國在享受世界霸主地位好處的同時也被動承擔了大部分國際義務。為此美國必須深入亞歐大陸內部執行反恐任務,並阻止阿拉伯世界出現強國。冷戰後的二十多年裡,東亞和西歐在享受全球化帶來好處的同時,不必對外投入過多軍事力量,成為現行國際秩序的受益者。
然而川普上臺後,假如美國實施戰略收縮,在享受美元好處的同時拒絕承擔國際義務,那冷戰後的國際秩序將走向瓦解。二十世紀上半葉,人類之所以會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其背後的根源在於英美霸權更替帶來的地緣真空期,人類整整經歷了長達40年的亂紀元。如今的問題在於:美國正在衰落,準備撤出歐洲和中東;中國仍致力於發展經濟,不願過早接手美國留下來的爛攤子。正所謂混亂就是階梯,在超級大國都不願下場的情況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伊朗、沙特等中型國家迎來歷史機遇,紛紛尋求地緣擴張,歐洲和中東恐怕會遭遇更大的危機。處於大國博弈前線的東亞,表面上看似平靜,實則有一觸即發之勢。未來四年,全球只會更動盪。
關鍵詞
民主黨
總統
建制派
麥康奈爾
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