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新內閣的特點

離川普正式就職還有兩個月,但美國的內鬥已經悄悄拉開序幕。今年2月,有著“龜丞相”之稱的麥康奈爾高調宣佈將在大選後辭去共和黨參議院領袖的職務,將指揮棒交給年輕人。按照慣例,新任參議院領袖將於明年1月,也就是國會換屆後經由選舉產生。在美國,眾議院主要負責財政,參議院負責人事和外交,在已經掌控眾議院的情況下,川普對參議院的控制權可謂志在必得。
事實上,雖然川普表面上三權合一,但他的優勢期僅能維持一年。因為再往後就會面臨中期選舉壓力,這會對其執政形成掣肘。歷史上美國總統往往會把最複雜的事情集中在第一年做,藉助高漲的民意倒逼法案出臺。比如奧巴馬在2009年全力推動醫改法案,川普1.0在2017年推行減稅法案,拜登在2021年推出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再次入主白宮後,川普如欲大刀闊斧實施改革,勢必要與時間賽跑,讓內閣成員儘快就位,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為了節約時間,川普僅用了半個多月就擬好了內閣成員名單。不僅如此,川普還試圖讓參議院接受“休會任命”條款,允許美國總統繞開國會任免官員,間接廢除參議院的人事權。為達到這一目的,川普希望讓MAGA出身的斯科特接替麥康奈爾,成為下一任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然而薑還是老的辣,就在川普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作為建制派元老的麥康奈爾突然發難,在大選後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提前選舉參議院領袖。
在麥康奈爾的運作下,建制派守住了在參議院的話語權:

此舉打破了國會換屆後再選領袖的慣例,讓川普猝不及防,在短時間內他無法在參議院串聯或拉攏足夠多的支持者。儘管有馬斯克等人背書,但斯科特僅得到1/4的議員支援,被淘汰出局。最終當選參議院領袖的,是麥康奈爾的弟子圖恩。圖恩是標準的建制派,在麥康奈爾的支援下獲得超過一半的票數,這意味著共和黨建制派在參議院死灰復燃,對MAGA勢力形成掣肘。
蓋茨是川普最忠實的小弟之一:

參議院的職位變動使川普遭遇挫敗,在建制派的狙擊下,川普的鐵桿擁護者蓋茨被迫放棄司法部長提名。很多人對蓋茨並不熟悉,他是MAGA成員戰鬥力的天花板,曾以一己之力扳倒了建制派的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川普提名蓋茨擔任司法部長,本來是想讓他扮演“酷吏”的角色,專門用於對付建制派。然而由於麥康奈爾等人反對,蓋茨無法獲得就任所需的過半票數。
作為建制派元老,麥康奈爾雖然不再是參議院共和黨領袖,但他參議員的任期持續至2026年,可以繼續發揮“餘熱”。不僅如此,麥康奈爾還爭取到了撥款委員會和規則委員會負責人的職務,可以透過卡流程等方式給川普設限。另一方面,民主黨也能利用“冗長辯論”規則阻撓MAGA的法案落地。
眾議院的形勢對川普也不利。雖然川普對眾議院共和黨議員的控制力非常強,但目前共和黨在眾議院僅獲得了220個席位,領先民主黨的優勢比上一輪還小。容錯率很低,只要有3名共和黨議員倒戈,MAGA的法案就很難出臺。
在拜登卸任前,民主黨也沒少給川普挖坑。第一個是財政預算問題,在兩黨的磋商下,國會決定在明年春季前提供臨時財政撥款,避免政府關門。這意味著川普上任後國會兩黨將繼續就財政預算問題扯皮,這起碼要佔用半個月的時間。第二個是債務上限問題,2023年中旬兩黨同意將債務上限問題推遲至2025年初解決,當前美國國債突破36萬億美元,創下新的歷史新高。預計民主黨會利用技術手段避免美債在拜登任期內違約,將解決債務上限的爛攤子留給川普。
由於在參議院面臨掣肘,眾議院優勢席位不足,且面臨民主黨留下的兩個爛攤子,川普上臺後的100天內恐怕很難按照原定計劃推行改革,就算有馬斯克幫助,他的政策效率可能也沒有之前預期的那麼高。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想完整貫徹“排幹沼澤”計劃有點難。事實上,川普想幹一番大事,但時間似乎並不站在他這一邊,包括且不侷限於:
1、排幹沼澤計劃,精簡部門和人員;
2、驅趕非法移民,修建邊境牆;
3、調停俄烏戰爭,施壓北約增加軍費; 
4、解決巴以問題,對伊朗施壓,促成《亞伯拉罕協議》;
5、延長減稅法案,限制美聯儲獨立性;
6、對外國加關稅,壓縮美國外貿逆差;
7、取消對新能源補貼,鼓勵頁岩油增產;
除非川普能以絕對優勢贏得2026年中期選舉,否則這些政策,他任內能落實一半就不錯了。這裡面最難推動的是“排幹沼澤”計劃,也是川普2.0的核心內政;最容易做到的反而是貿易保護,因為美國總統加徵關稅不需要國會批准。
從內閣名單來看,川普2.0非常重視忠誠。川普最痛恨背叛,他第二任妻子瑪拉曾出軌他的貼身保鏢,為此川普親自參與捉姦,親眼目睹倆人一絲不掛地躺在自己床上,這頂綠帽讓川普淪為紐約富豪圈的笑柄。不僅如此,川普1.0時期又遭到建制派背刺,讓他差點淪為階下囚。在吸取之前的教訓後,川普這次儘可能邀請可靠的人加入自己內閣。
在川普的內閣成員裡面,職位雖然很重要,但信任度可能更重要。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問題:“美國貿易政策,是商務部長說了算?還是貿易代表說了算?”答案是取決於總統更信任誰,舉個例子,川普1.0時期非常信任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他因此成為美國關稅的實際制定者。拜登上任後將脫鉤政策改成“小院高牆”,貿易代表戴琪坐了四年冷板凳,商務部長雷蒙多則成為對華科技政策的實際負責人。所以川普2.0內閣成員的權力大小,不單純取決於職位高低,更取決於川普對其信任程度。
事實上,2021—2024年投靠川普的人,按時間順序是完全不同的待遇,越早投靠,越容易得到信任。以盧比奧為例,2021年“國會山騷亂”後,盧比奧是最早支援川普的參議員之一,當時川普正處於低谷期,支援川普要冒著丟掉參議員職位的風險。盧比奧以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心,川普也放下成見,將盧比奧視為嫡系。盧比奧雖然不是純粹的MAGA成員,但他是“茶黨”運動的核心人物,擁有豐富的外交經驗,川普對盧比奧非常信任。
萬斯雖然也是2021年投靠川普,但與盧比奧“帶槍投靠”不同,萬斯是金主引薦給川普的,屬於無風險站隊,在獲得川普支援後才選上俄亥俄州參議員。無論是資歷還是可靠度,萬斯都未必比得過盧比奧。川普勝選後,萬斯很少公開亮相,待在老家主動避嫌,做到“二龍不相見”,算是擺正了自己的位置。
從信任度排序,川普內閣成員可以分為四個檔次:
T0檔次以威爾斯為代表,她在2016年就輔佐川普競選,能很好地協調團隊成員之間的利益,在2024年選舉中再次發揮決定性作用。不僅如此,威爾斯為人低調,不主動與川普爭功。所以川普勝選後第一個提名威爾斯擔任白宮幕僚長,協助管理整個團隊。川普的家人基本也可以納入T0檔次,他甚至考慮支援兒媳擔任佛州參議員。
T1檔次以盧比奧和蓋茨為代表。過去四年,川普蟄伏在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這裡一度成為MAGA成員拜碼頭的場所。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川普周圍逐漸形成勢力龐大的“佛州幫”。川普提名的最重要的幾個職位,包括:國務卿盧比奧、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沃爾茲、司法部長蓋茨/邦迪都是佛州幫的人。佛州幫很重視意識形態,在古巴和涉華問題上持強硬態度。
T2檔次以萬斯和貝森特為代表。與佛州幫針鋒相對的是俄亥俄幫,佛羅里達與俄亥俄州曾是搖擺州,川普上任後成功將這兩個州變成深紅州,所以必須平衡這兩個州的利益。俄亥俄幫的成員包括萬斯、萊特希澤等,他們都致力於走孤立主義路線,透過關稅保護本國產業。萊特希澤希望爭取財長職位,但川普擔心此舉會引起市場恐慌,最終讓萊特希澤的弟子格里爾擔任貿易代表。另一方面,川普頂住馬斯克反對壓力,提名貝森特擔任財政部長。貝森特曾在索羅斯麾下的對沖基金就職,參與做空英鎊和日元,擁有出色的業務能力。貝森特也是較早押注川普的華爾街人士,他主張將美國財政赤字控制在3%以內。為了安撫美國投資者,川普必須任用技術官僚掌管財經領域。
T3檔次以馬斯克和小肯尼迪為代表。與前面的人不同,馬斯克、小肯尼迪、加巴德等人更像股東而非職員,他們在川普勝選的過程中貢獻了一臂之力,擁有分蛋糕的權利。但川普對這些人的信任度可能不會太高,畢竟他們都是在川普中槍後投靠過來的,更多是為了搶奪勝利果實,屬於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以馬斯克為例,馬斯克在十年前是奧巴馬的鐵桿粉絲,2022年因為電動車補貼問題跟民主黨鬧翻,轉而支援佛州州長德桑蒂斯。直到2024年下旬馬斯克才站隊川普,論忠誠度肯定比不過2021年就支援川普的盧比奧。所以川普與馬斯克更多是互相利用關係,川普需要馬斯克的輿論和資金支援,馬斯克需要藉助川普推動監管放鬆。川普不喜歡這種朝三暮四的人,之所以設立“效率委員會”,要麼明升暗降,讓馬斯克承擔顧問的職能;要麼讓馬斯克幹得罪人的髒活,頂著挨黑槍的風險搞降薪裁員。至於德桑蒂斯、蓬佩奧和黑利,作為川普曾經一手提拔的人,他們曾試圖在共和黨初選中挑戰川普的地位,現在直接按叛徒處理,永不錄用。
美國財政開支各分項佔比:
川普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畢竟民主黨卸任後留下36萬億美元的債務,光是利息支出就足以壓垮政府。當前美國財政收入4.9萬億美元,財政赤字1.8萬億美元,但其中有1.1萬億美元用於支付利息。這使白宮陷入兩難,如果不降息會使美國財政不堪重負,大幅降息則容易引起二次通脹。美國財政開支佔比最高的三項分別是社保、醫療和國防,如果削減前兩項開支必然會得罪選民。另一方面,無論是繼續減稅還是驅趕非法移民,都會在拉高通脹中樞的同時增加財政負擔。縱使川普組建了高效的內閣,但面對財政惡化與通脹並存的局面,似乎也拿不出兩全其美的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