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法拍房,衝擊二手市場?

來源:大鬍子說房(ID:dahuzishuofang)
作者:雪莉
愛人如養花,養貸如養瓜。
一不小心踩到買房時埋下的雷,一朝炸成大苦瓜。
前幾天,我看到有一個觀點,大概就是說到去年的法拍房數量大增,而且價格極低,這些房子一旦大批上市,極有可能衝擊本就不好賣的二手房市場。
那麼,事實到底是不是如此呢?

關於法拍房的具體數字,我找了一輪,到底現在多少套我沒有準確數字,但可以告訴大家一個事實:


根據前不久中指研究院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前11個月,全國的法拍房數量已經達到了70.9萬套。
這個數字相比2022年同期,增長了足足有33%。
至少能說明今年的法拍房數量確實是在大幅度增加。
而這法拍房量一上來,價格自然也會打下來。
根據緯房研究院、國信達資料聯合釋出的資料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全國法拍房的成交折扣率還是95.58%,
到了2023年同期,全國法拍房的平均成交折扣率已經降到了80.19%。
那降價之後,結果如何呢?
去年前11個月,全國法拍房的成交量同比增長近兩成。
是的,法拍房也在以價換量了。
於是就有人問了,都是房子,法拍房激增再加上價格低,會不會搶走二手房的購買力。
而且法拍房價格的持續下跌,對二手房價格會不會也形成衝擊?
先說結論吧:
我覺得不會,因為本就不在一個體系內。
其次,必要時刻,估計會有兜底做法。
01
先說說為什麼不會對市場造成衝擊。
是因為法拍房本質上有著跟新房、二手房不一樣的成交體系。
就類似於桌球和高爾夫球的關係,一個大眾化好入門,一個還是屬於小眾賽道。
但這倒不是說買法拍房的門檻有多高,高的反而是它的撿漏成本。
畢竟要在這個圈子裡撿到一個性價比高的好房子,你需要付出比在正常市場多出10倍的敏銳力。
所以你會發現,最早開始玩法拍房的,都是一些中產投資客、職業“炒家”,或者公司機構等,普通剛需改善的比例是很少的。
那這個撿漏成本是靠什麼來評判的呢?
當然是它的高風險性,簡單說來,就是便宜容易沒好貨。

一個是法拍房的隱形費用:包括長期拖欠的水電物業和佔大頭的稅費。


拖欠的費用一般由買家支付,資訊也相對透明,競拍頁面上都會顯示;
所以,這一塊也還好,但高成本是隱匿的成本。
尤其是稅費這一塊:
法拍房和二手房交易的稅費大同小異,都需要繳納契稅、個人所得稅和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
但和二手房不同的是,二手房你可以和原賣家去商量誰負責哪些稅費,但法拍房人家原業主本都還不上月供了,你覺得他還會幫你繳納這些稅費嗎?
所以你要看好拍賣公告,因為上面會寫明這筆稅費是否需要買方承擔。
另外就是搞清楚出讓方是公司還是個人,房產的屬性是什麼,因為公司和個人繳納的稅費又不一樣。
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算下來,是不是真的筍,確實還要商榷。
搞不好還不如一套成交價即所得的正常二手房便宜。
另外一個,法拍房的“名聲”本來就不好。

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關於法拍房難清退的問題,這幾年可沒少上過民生新聞。


而一部分法拍房還存在“長租約”問題和“凶宅”屬性,也直接造就了後續的“難收房”和“低租金”,這些同樣是潛在的購房危機。
你最後可能是買了一套低於市場價的法拍房,但前前後後搞清退、打官司、入住,都能花上1年甚至幾年。
真的非常耗人。
所以,你要說拿法拍價去對標市場價,還是太小看了市場的傾向性。
都不用說到法拍房是不是真的很筍,就法拍房的麻煩和複雜,就意味著不是普遍大眾能接受的了。
而且法拍房是需要給全款的,能不能貸款,後續能不能和銀行申請下來貸款,還得去談的。
所以談法拍房對市場形成具體的衝擊,我認為還不至於。
我還是那句話,法拍房是屬於高階玩家的玩法,普通人不敢玩最好,敢也不要去玩。
我瞭解到的是確實有部分專業炒家去炒法拍房,但前幾年也有城市堵死了法拍房的口子,一樣要求要有名額。
加上現在二手房價格本來就下跌了,新房開發商為了去庫存也在降價。
法拍房這種有一定風險性的產品,真的不會被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的。
所以不需要過分擔心,法拍房價格下跌,會衝擊二手房市場,真的有點多慮了啊。
真的,與其想辦法撿漏法拍房,我還是建議大家老老實實去買商品房,而且現在低成本買入有價值城市的機會是很多的。
比如開發商的低首付,現在房貸利率也低,也沒有法拍房那麼多煩心事,只不過大家要懂得選好城市和板塊。
02
其次,就是大家擔心法拍房量太大,極有可能衝擊市場信心的問題。
畢竟法拍房的背後,是斷供,而斷供的背後,又是信心和JJ的折射。
那我還是那句話,必要時刻,會兜底的。
除了現在大背景之下,我們已經有非常多的政策了。
比如1萬億國債、特殊再融資債券、psl重啟、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舊改、保障房建設等等。
一系列的動作,都在表明ZY兜底房地產的決心。

法拍房這一塊,我們腦洞開啟一點,我覺得完全可以適配去年提出來的新房改政策。


什麼意思?
之前有人說過,其實地方可以對法拍房進行回購,然後再變成保障房出租出去。
這樣一來可以補充保障房的供應套數,也不至於讓過量的法拍房影響到市場的信心。
如果法拍房的價格整體合適的話——像打個5折6折,好像也不是不行。
地方回收之後,可以馬上交給第三方公司簡單裝修,再用租金去還銀行的利息。
畢竟地方和銀行談貸款利率,也更有優勢。
而且一般來說,法拍房集中的城市,反而是大城市,畢竟小城市一套房子真的也就是自住,非必要老百姓也不會願意選擇斷供的。

從我查到的資料來看,近兩年法拍房掛牌量最多的省份是成都、重慶、鄭州、南京、杭州、青島等等。


這些城市中不少都屬於大城市,本就有提供大量保障房的需求。
再前不久,央媽不就剛批覆了1000億元的住房租賃貸款,就是以貸款的方式來購買和消化地方上的商品房,轉而用作保障房或者長租房。
所以也不排除,當法拍房衝擊市場信心的時候,回購部分法拍房轉成保障房的做法出現。
並且,從去年到今年的各種動作來看,兜底意思都很明確。
所以我才說,2024,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政策拐點。
大家也真的不必為法拍房這種小眾市場過於擔憂,其實一旦JJ好起來,市場回暖。
大部分問題也都解決了。
只能說,位於這個拐點的當下,我們普通人才要更敏銳起來,要讀懂這些政策和訊號背後所要傳達的意義,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市場。 
千山萬水總是情,給個“好看”行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