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從表面資料看,航天科技仍是初創企業融資的穩定賽道。但看似平穩的數字背後,投資風向已經悄然變化。(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譯|高旭 原文來源|Joanna Glasner <<<<
原作|CRUNCHBASE.COM <<<<
從表面資料看,航天科技仍是初創企業融資的穩定賽道。過去兩年全球年投資額穩定在60億美元以上,2025年預計將維持相近規模。獲得資金的企業型別保持多元化,涵蓋國防科技、衛星與火箭研發,以及地理空間資料創新應用等領域。但看似平穩的數字背後,投資風向已經悄然變化。
暗流湧動的投資轉向
風投機構Space Capital最新報告顯示,多重因素正在重塑今年的航天科技投資格局: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引發的國際關係重組、地理空間AI技術崛起,以及公開市場劇烈波動逐步形成疊加效應。
儘管宏觀環境充滿挑戰,行業基本面仍具韌性。Space Capital管理合夥人Chad Anderson表示:“從業十餘年,當前投資者熱情堪稱史上最強”,但資金流向已現結構性調整。
地緣政治成關鍵變數。報告指出,中國在航天能力與導彈技術領域的快速進步,正刺激歐美等國加大國防科技投入。此外,美歐傳統盟友關係裂痕也在加劇這一趨勢——歐盟推出的“重振歐洲防務”計劃(ReArm Europe),擬投入8700億美元提升防務自主性,其中航天相關技術佔據重要份額。
資本對行業龍頭態度亦生變。SpaceX雖仍居主導地位,但面臨眾多新興火箭公司的挑戰。同時,馬斯克政治立場引發的爭議,正使星鏈全球合作專案承受壓力。
一季度融資圖譜解析
回顧2025年第一季度,超億美元級融資頻現突顯資本熱度。
最大單筆融資來自華盛頓州可回收火箭開發商Stoke Space,該公司1月完成2.6億美元C輪融資,成立六年累計融資達4.36億美元。
此外,舊金山衛星租賃公司Loft Orbital和加州衛星製造商K2 Space也分別斬獲1.7億美元C輪融資和1.1億美元B輪融資。當季融資總額處於近五個季度中位水平,交易數量雖略有下降,仍接近近年均值。
地理空間AI成新焦點
Space Capital預測,人工智慧與航天科技融合將成為投資新陣地。
例如,Niantic出售遊戲業務轉型地理空間AI初創公司,推出沉浸式AR平臺Niantic Spatial;衛星公司Muon Space與地球火災聯盟合作發射FireSat星座,運用AI應對全球野火風險;地球成像衛星運營商Planet Labs與Anthropic合作,利用Claude平臺分析地理空間資料,上述案例都昭示著技術融合迎來新趨勢。
公開市場波動考驗耐心
儘管本週市場在關稅計劃下調後有所反彈,但仍低於近期高點。
在經歷去年末上漲行情後,頭部航天企業股價近月大幅回撥,Lockheed Martin等國防巨頭同樣未能倖免。
不過對於手握充足資金的初創企業,資本寒冬或是修煉內功的機遇期。退出視窗或許暫時關閉,但優質專案永遠不缺願意陪跑的聰明錢。在AI重構航天產業的程序中,真正的顛覆者或許正在積蓄能量。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