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金融科技的十年創新之路

日報
專欄
熱點
國際
活動
2024年9月,新加坡大華銀行(UOB)、普華永道(PWC)與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FA)聯合釋出了《東盟金融科技2024:十年創新》(FinTech in ASEAN 2024:A Decade of Innovation)專題報告,回顧了東盟金融科技行業十年來的發展格局、經驗教訓,並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與區塊鏈等技術的未來潛力。(首圖來自圖蟲創意)
編譯|謝彬彬、胡畔 <<<<
文|中國金融案例中心 <<<<
東盟,是指由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組成的區域性國際組織。該地區的金融科技行業在其經濟和社會轉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過去十年中的投資增長超過10倍。儘管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趨勢存在較大波動,但東盟地區金融科技行業在2024年表現出了顯著韌性,投資規模下降僅不到1%,與北美和歐洲超過35%的降幅形成鮮明對比。
2024年9月,新加坡大華銀行(UOB)、普華永道(PWC)與新加坡金融科技協會(SFA)聯合釋出了《東盟金融科技2024:十年創新》(FinTech in ASEAN 2024:A Decade of Innovation)專題報告,回顧了東盟金融科技行業十年來的發展格局、經驗教訓,並探討了生成式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與區塊鏈等技術的未來潛力。報告強調,東盟金融科技的發展是韌性和適應性的體現,預示著一個更加包容與充滿活力的未來。
東盟地區金融科技行業面對衰退的韌性
近年來,全球金融科技領域面臨著重大挑戰,地緣政治趨勢和經濟緊縮導致資金持續減少。東盟的情況也不例外,對金融科技的投資預計將連續第三年下降,然而也有恢復的跡象。
1.全球科技投資資金流向
2024年,全球對科技行業的風險投資額約為2040億美元,同比下降19%。在資金減少的情況下,人工智慧(AI)行業繼續保持強勁增長,2024年前九個月獲得720億美元投資,首次超過金融科技行業(同比下降42%至395億美元),佔科技投資總額的35%左右。其中,作為人工智慧的一個細分領域,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經歷了大幅的全球融資增長,同比增長38%,從161億美元增長到222億美元。
2.東盟的金融科技融資仍顯示出彈性
2024年前三個季度,全球金融科技融資約為396億美元,同比下降28%。作為金融科技兩大經濟區的北美和歐洲,由於通脹和地緣政治擔憂持續存在,其融資水平下降了逾三分之一;東盟六國的金融科技融資同比降幅不到1%,地區經濟韌性和穩定性得到展現。
圖1 東盟地區金融科技行業顯示出韌性
3.十年間東盟金融科技投資增長超10倍,投資者對早期金融科技公司興趣不減
從2015年到2024年9月,東盟地區金融科技行業收到的投資總額達200億美元。其中,種子和早期階段的投資佔該地區金融科技總資金的60%以上,這表明東盟仍是新金融科技創意的孵化地。此外,由於謹慎的經濟環境阻礙了投資退出的機會,對金融科技公司後期投資的份額有所下降。從平均交易規模來看,截至2024年前九個月,平均交易規模從1380萬美元增至1420萬美元,同比增長8%。
圖2 2015年以來東盟地區金融科技領域投資趨勢
4.因美聯儲降息,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
美聯儲近期於2024年9月降息,這是其自2019年第三季度以來的首次降息,可能會鼓勵風險資本投資轉向更有利的經濟條件。從歷史資料來看,較低的利率通常會導致債務成本降低,投資者對風險投資的興趣增加,對應著估值的提高和更好的退出機會。
圖3 較低的利率對應增加投資者對風險投資的興趣
5.新加坡和泰國引領東盟地區金融科技投資
2024年前九個月,新加坡和泰國佔據了東盟地區金融科技投資總金額的四分之三。常年排名第二的印尼因今年沒有大型交易,資金份額減少跌至第三。菲律賓因Uno Bank 3200萬美元交易的推動,超過馬來西亞和越南,排名第四。
6.支付和區塊鏈金融服務在融資數量上領先,另類貸款融資下降
2024年前九個月,支付行業融資繼續處於領先地位,吸引了東盟六國金融科技融資總額的23%。金融服務領域的區塊鏈技術緊隨其後,獲得了21%的融資總額。銀行科技在ANEXT銀行1.48億美元鉅額交易的支援下,位居前三。另類貸款金融科技公司則因高利率所帶來的業務壓力,融資份額下降至10%。
圖4 金融科技各細分領域融資份額佔比
7.早期階段金融科技公司今年獲得了更多支援
今年規模位列前十的融資交易有一半流向了處於早期階段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服務領域有三家公司首次進入前10名,其中泰國的GuildFi獲得了1.4億美元的投資。此外,平均融資額下降了30%,從2023年的1.29億美元下降至2024年的9000萬美元。
圖5 2024年資金規模排名前十的融資交易
8.獨角獸數量不斷增長
新加坡擁有數量最多的金融科技獨角獸(6家),緊隨其後的是印尼(4家)。新加坡的Bolttech和Matriexport等公司在一到兩年內就成為了獨角獸,這表明投資者對保險科技和區塊鏈金融的強烈需求和信心。印尼的Akulaku和越南的MoMo等銀行花了更長的時間,但仍然成功地利用了當地市場的需求,並解決了金融包容性問題,尤其是在貸款和支付方面。幾乎一半的金融科技獨角獸來自支付領域,其次是另類貸款和區塊鏈領域。
發展十年的經驗教訓及未來展望
報告還回顧了東盟金融科技行業在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並將其總結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5-2017)以網際網路普及率的提高、政府支援政策和投資激增為特徵,為金融科技的增長奠定了基礎。第二階段(2017-2022)見證了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推動了數字支付的普及,AI驅動的解決方案和區塊鏈技術開始嶄露頭角。第三階段(2022至今)則聚焦於新興技術和可持續性,金融科技行業開始關注AI、區塊鏈和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並強調可持續性。
經過十年的發展,東盟金融科技行業也收穫了多方面的經驗教訓:
1)在一個多樣化的地區擴張:在東盟不同市場成功擴張需要周密的規劃和對當地情況的深入瞭解,同時多國擴張也可能分散資源並造成業務挑戰。
2)形成強大的人才生態系統:東盟似乎已建立了一個自給自足的技術人才庫;在獲得資金和支援性監管政策的推動下,早期金融科技企業的前僱員正在創辦自己的初創企業。
3)適應複雜的監管格局:金融科技公司已認識到擁有專門的監管專業知識以確保遵守當地法規的重要性,這對東盟內部的可持續運營至關重要。
4)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東盟的傳統銀行越來越願意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這些夥伴關係豐富了可供消費者使用的產品功能及服務。
5)融資現實和價值主張:融資環境已從快速增長轉向更為審慎的投資環境,這使得金融科技公司的競爭更加激烈,但具有獨特價值主張的公司將具有優勢。
聚焦東盟金融科技的未來,新興技術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潛在催化劑,特別是生成性人工智慧(Gen AI)、量子計算和區塊鏈技術。這些技術被認為有能力推動金融行業的突破性變革,提高金融服務的效率、安全性和可訪問性。報告預測,Gen AI將透過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增強的欺詐檢測能力來改善客戶體驗。量子計算則有望透過最佳化解決複雜問題來顛覆投資策略,並透過即時風險評估來改善風險管理。區塊鏈技術則因其去中心化的特性,有望在跨境支付和資產代幣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本文版權歸“未央網”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開通白名單請在評論留言,轉載時在文首註明來源及作者。
REVIEW
推薦閱讀

在看”點這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