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和《哪吒2》就是開年的兩枚重磅炸彈,最近一直在所有線上平臺的熱搜裡霸榜。剛開始我想DeepSeek應該和Kimi、豆包差不多,都是AI智慧機械人。但下載用了幾天後,我發現DeepSeek比Kimi和豆包好用太多了。

現在我把Kimi當成百度百科,有什麼就直接問,少了搜尋引擎的廣告,不需要從搜尋資訊裡自己提煉,還要分辨真假。Kimi就是一個毫無感情的理工男,你要什麼,他給你什麼,不拐彎抹角的,沒有一句廢話,但你想它給你提供情緒價值,做不到。
豆包是字節跳動做出來的,比Kimi更靈活,沒那麼死板,多了一點點溫情,但也沒太多。在同理心和情商上比DeepSeek差了一截。寫作上偏死板,沒法直接用。在DeepSeek出來之前,我會用它做內容的框架,自己填內容。
DeepSeek比起豆包,它真的超級好用,你向它提問,它會分析你的問題,假設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問這個問題的目的,還自帶邏輯思考過程。給出的結果非常中國化,有邏輯有思考,用詞到位,語句連貫還帶溫度。寫作的情感細膩度比豆包高了幾個等級。
對於一些新聞門戶,不是做自媒體的賬號來說,真的能直接用DeepSeek寫的稿子就釋出。專門有些靠薅平臺釋出補貼的團隊,靠著AI批次寫作,絕對能賺到錢。
但對於個人博主來說,AI只能用部分,或者提取金句。因為每個博主是有自己的個人風格的,DeepSeek可以模仿,但並不能完全取代。可以理解為它是一個好幫手,但不可能把活全部丟給它幹。
現在DeepSeek還是免費的,用的人實在太多了,很多時候問完一個問題,繼續追問都沒有下文,建議這個時候還是結合豆包一起用。

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帶來商機和危機。DeepSeek出來還沒一個月,一大堆賣課博主已經整出了AI課程,真的是火箭速度。
要告訴大家,DeepSeek目前是完全免費的,不用翻牆,直接搜尋,開啟就能用。如果不會用,你甚至可以告訴它,你的職業,你的需求,向它提問:要怎麼才能用好DeepSeek,它比賣課博主們更懂你。
有了強大的人工智慧,一定會改變現在的教育和人才的培養,未來增加的工作崗位和消失的工作崗位,會倒逼著教育體系修改現有的專業。
我問DeepSeek:
“未來人工智慧會讓什麼樣的人失業?”看看它的回答:
人工智慧對就業市場的影響是一個複雜且動態變化的話題。未來10-20年,某些職業將面臨轉型壓力,但同時也將催生大量新機會。以下是對這兩個問題的系統性分析:

可以看到,重複度高的流水線型工作被最佳化是很容易理解的,連設計師的創意類,也逐步被替代。以前小語種還是香餑餑,現在各種AI翻譯機、AI眼鏡搭配不同的場景,讓不會外語的人也能正常交流。
再來看看,DeepSeek認為未來哪些工作是人工智慧很難替代的:

DeepSeek給的答案,可以看出未來一定是能熟練利用AI,來最佳化自己工作的人不容易被替代,甚至利用AI創造出新工種。無論AI進化得多人性化和高情商,也短期無法替代人類的陪伴和情感需求。老年人需要的養老、娛樂、陪伴需求是需要帶著溫度的人類去服務的。
AI能替代初級的寫作和設計,但帶著個人風格的寫作和獨立設計,是無法完全替代。就算法律行業,能稽核和編寫基礎合同,但有明確需求的合同和延伸服務是需要人參與和稽核的。
那天還看到廣告圈朋友說的一個搞笑的點,DeepSeek再強大,也無法完全替代乙方,因為DeepSeek無法墊款,無法背鍋。
鑑於我向DeepSeek提出這樣的問題,它猜我會因為AI而感到焦慮,最後還不忘安慰我一下。“歷史經驗表明,每次技術革命最終創造的崗位都遠超消滅的數量。關鍵是透過持續學習完成能力遷移,在AI的"達爾文時刻"找到自己的生態位。”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傢伙。
AI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會逐漸變得不一樣。對大眾來說,可能會感到焦慮,生怕自己被替代,怕跟不上時代。但真的不需要那麼焦慮,既來之則安之,只要不排斥使用AI,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裡,儘量多地用起來。只要你用起來,用得多,在使用過程中多思考怎麼給自己工作帶來幫助,自然就是跟得上時代步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