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賺股

牛市賺錢大家都知道,是個人不管是不是股民,股齡多長,只要你說牛來了,那精神頭簡直不一樣,立馬嚷著蹦著來跑步入場追高炒妖。
券商分析師興奮地大談賺錢效應推波助瀾,金融學者帶著看動物的慈悲講這是羊群效應,而我觀察到的是脈衝式套牢站崗。10月8號很典型,昨天又來了個小的。老股民看到跳空高開心裡肯定是怕的,這麼多羊衝進來是要發生踩踏的,開盤就手忙腳亂一邊掛單賣票,一邊還自言自語T+1制度也並不是100%不好,讓新股民等一天才能賣。
問題來了,這時老股民手上為什麼有票?答案很簡單,多數是之前牛市衝進來套住的,但也有少數是熊市時低價慢慢攢出來的。
最早聽到熊市賺股這個說法是在與交易門主編一起採訪一位價值投資時,老先生戰績彪炳啊,我反正是第一次見到價值投資賺到財務自由的真人。我覺得他的體系裡面最重要的認知洞見就是這個熊市賺股。做逆行者賺大錢,這才是高人的真正底色。能學不?我自己反正學不了,沒那個心性,你有興趣可以試試。
從熊市虧錢,切換認知到熊市賺股,讓自己在牛熊的不同外部環境都有得賺。這不僅僅是股神的秘籍,更揭示了一個驚人秘密,當你自認為有邏輯一致性的單一視角佔據了你所有認知頻寬:比如以資產賬戶大小或拓展後寬泛一點的所謂“身家”來評價自己是否在前進,這樣的認知和單一的追求正阻礙你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因為單一視角,必然帶來對好壞境遇的分別心,以身家為例,高就是好,低就是壞。好壞一分別,就必然會對容易造成好境遇的外部環境產生特殊的依賴,而對容易造成壞境遇的外部環境產生厭惡。
但你換到老先生的視角:熊市賺股(身家此時肯定在縮水,這都不用問)。你還會對熊市厭惡嗎?這不是給了你沒人跟你搶去吸籌的機會嗎?段永平說他熊市時有時買一個股票能佔到當天全部成交量的一半,這是多麼驚人的孤獨逆行啊。
其實只要你能切換視角,沒有什麼好壞環境之分。
拓展閱讀:《難唸的經》
在這篇文字下面,有讀者評論說創業的問題,要調整期望轉換視角對困境中的創業者真的很難。事實我肯定認,我們都知道宏觀環境差,創業就是很難,再怎麼控制成本還是不賺錢。但借用熊市賺股的思路,同為創業青年並一路已經走到了中年的我,想分享一個可能大家沒有意識到的視角:
菩薩欲成佛道有六波羅蜜的修行: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具體講作為正在創業泥淖裡不斷撲騰的你:
1:投入生命,投入資金,帶著兄弟們做產品和服務,為世界更美好而努力,這難道不是佈施
2:每一步走的兢兢戰戰,絕不放任自己亂來,一分錢當一毛錢花,認真對待每一個哪怕非常微小的機會,這難道不是持戒
3:企業沒做起來沒賺到錢被白眼被揶揄,看VC和大渠道,甚至可能還要看丈母孃臉色,這難道不是忍辱
4:每天起早貪黑,陪團隊加班調程式趕交付,或跑市場高鐵飛機連軸轉一天跑四個城市,這難道不是精進
5:這個大多數創業者可能不太熟,不過現在也有人發現了這樣做的好處,‍可以看看我的前文《安靜的次第》,‍然我不懂正確打坐怎麼弄,但我知道這背後一定符合禪定的精神。
6:包括這篇文字和讀者點評的上文,簡單切換視角,外部啥都沒變,看到不一樣的實相。這難道不是般若
於是,在逆境中的創業就集齊了六波羅蜜的全部修行實踐,是不是發現一個可以類比熊市賺股的驚人視角:順境敲鐘,逆境成佛
更妙的是,跟賺錢和賺股共生道理類似,敲鐘和成佛這兩個事不是非此即彼二元互斥的:
分享一個最近看到的統計實證研究:經濟蕭條晚期創業的公司成功的機率高
最後管它結局是賺錢還是賺股,敲鐘還是成佛,同樣對應的虧光,退市,破產或沉淪,這所有在期望和恐懼中的想象都是假的。據《心經》講實相的理解就是了無所得,無所得故當下動起來自己得勁兒就完事。
各位創業者和熊市股神菩薩們早安,新的一天繼續精進。

作者 | 品哥
讀了理科的文科生。
點選閱讀#品哥小作文系列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