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為啥沒進金融圈呢?

這次事件一齣,金融圈議論紛紛,不少人說“金融圈真是沒落了,連董小姐這種資源咖都不來了”。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興華
· · ·
萬萬沒想到,董小姐的事情,竟然從放假前,火到了假期結束回來上班。
本來是一場妻子手撕出軌老公的戲碼,最後大家的注意力全在學歷一路逆襲的“天才少女”董小姐身上,靠著背景深厚的家族力量一通操作,從社群大學到協和博士,還進了三甲醫院。
其實吧,在金融圈,像董小姐這樣的資源咖可以說“遍地都是”。金融圈的資源咖,也是分兩種,一種是有錢的,一種是有權的。
這次事件一齣,金融圈議論紛紛,不少人說“金融圈真是沒落了,連董小姐這種資源咖都不來了”。
1.
“4+4”的董小姐,
也曾一腳踏入金融圈/
董小姐的這簡歷,那叫一個“勵志”。
她先在美國讀高中,進入一個社群大學讀兩年,然後就成功轉學到哥大巴納德學院,跟著進了協和醫學院的“4+4”培養專案,短短4年內拿下了醫學博士學位。
張雪峰那句“是給你準備的嗎?”,含金量又上升了。
這還不夠,2022-2024年之間,董小姐參與發表了11篇論文,涉及了骨科、婦科、放射科、泌尿科等不同領域,簡直是百年不遇的武,不,醫學奇才,沒錯,爽劇女主了。而這些論文,目前已被知網光速下架了,顯然走的不是尋常路。
而跟她在同一家醫院的醫生們呢,很多人都要“5+3+3”共11年才能拿下這個醫學博士,而且這一路除了高考,考研也是一個大關,碩士畢業到讀博,還需要申請,每一次都是擠獨木橋。
三關下來,一年中國有多少醫學博士畢業呢?約1.5萬人,就這麼少。截至2023年,中國的醫學博士畢業生,累計也只有115萬人。
董小姐的醫學博士之路,把中考、高考、考研這些大關都省了,時間也節約了3年,厲害啊。
金融人都邊吃瓜邊感慨,金融圈遍地都是這樣的天龍人,但董小姐卻不來金融圈用資源輕鬆掙錢,非要刷學歷擠著上手術檯,對醫學還真是真愛啊……
事實上,董小姐不是沒考慮過金融,她本科選的經濟學專業也是財經相關。另外,人家早就一腳踩進了金融圈。
在2016年,董小姐還沒學醫的時候,曾接手過家裡的私募股權基金,只不過到了2018年,她又把手裡的股權轉出去了。
天眼查顯示,北京君曉股權投資中心控制的企業只有一家,名叫朝陽君曉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遠在遼寧省朝陽市,經營範圍主要是農業和新能源相關:農業科技開發;農作物種植;新能源發電、科技開發(依法須經批准的專案,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另外,轉讓股權給董小姐的董曉輝,曾任職的企業有7家,其中就包含北京君曉股權投資中心、朝陽君曉科技有限公司、朝陽君曉新能源(凌源)有限公司:
也許,是她對做投資還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才調轉方向進了醫院。
2.
金融圈才是資源咖聚集地/
其實,金融圈才是資源咖最集中的地方,而且在這裡,大家對資源咖的態度,不僅不會“討伐”,只會抱緊大腿求“給口湯喝”。
金融圈的資源咖,能明顯地分出兩種,一種是有錢的,一種是有權的。
家裡有錢的千金少爺們,能靠上億的存款進銀行裡當分行的行長,能靠家族企業上市公司的單子進券商投行,能靠行業內的關係去研究所當分析師。
而有權力背景的呢,則能很輕鬆地進入銀行或者券商的總部、風控、合規,一路升到高管,時機成熟了,轉頭就順利進入仕途。
家裡已經有上市公司的富二代們,最喜歡去的就是投行了。
賭王的帥兒子何猷君,他在美國讀研的時候,也去華爾街的投行實習,但他低調哦,髮狀態也不說是哪家公司,只說自己是實習生。
不過最終還是被另一個員工爆出來,說何猷君去的是BlackRock。別說何猷君了,他姐姐何超蓮,也去過安永北京所。
除了何猷君姐弟倆,那鄧文迪和默多克生的兩個女兒,去年暑假在高盛實習,分別是TMT組和消費組。
還有,柳傳志的寶貝女兒柳青,從哈佛畢業後先去的是高盛。她才幹了4年就升任最年輕的高盛亞洲區總經理,後加入滴滴當COO,半年帶來了7億美元的投資,當上了CEO。
然後是周大福的老闆——中國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鄭裕彤家族,他的長孫鄭志剛,就是從投行做起的,一路做到規模巨大的投資人。
再有,李嘉誠小兒子李澤楷,剛畢業的時候也沒進自家公司,而是低調地跑到加拿大的多倫多投資銀行打工,成為最年輕的合夥人,後來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招攬富二代,也是歐美金融機構最熱衷的策略。2005年摩根大通就搞了個“子女聘用計劃”,陸陸續續招了100個實習生和全職員工,被美國的村長罰了2.64億美元了事。罰了之後,摩根大通還覺得冤呢,因為這在華爾街是常態,高盛、德銀、瑞銀、瑞信、花旗、美林,都招二代。
沒辦法,二代太香了。有個說法,四大和投行裡面,就兩種人,一種是螺絲釘,一種是二代VIP,各有分工。
不論是兩財一貿還是985高校的經院,很多家裡沒背景的同學,大二大三就開始吭哧吭哧地考CPA,畢業了進四大,天天出差下鄉跑工地,那最拼命的還接著考證,又考司考又考CFA又考保代,這些人就是螺絲釘。
至於二代VIP們呢,也有人考證,但大部分不需要,他們靠自家資源給公司拉單子,把活兒甩給螺絲釘幹,就每天開著豪車上班,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了。
歐美的金融機構招二代已經很多年了,內地的金融機構只能算是跟著學而已。
之前,某證券公司的秋招網申系統就上了熱搜,光明正大地弄了個選項叫“社會資源”,還加了星號,是必填:
所以,這次董小姐的事件一齣,就有網友放言:她和之前一夜爆紅的某建投“武術實習生”才真是絕配啊。
不過,他們雖然都是二代,卻有本質區別,這“武術實習生”家裡有的是錢,董小姐家裡有錢也有權,倆人還不算完全是一路。
而說到身邊的資源咖,金融人們更是七嘴八舌,開始聊起那個平時不起眼的二代同事。
“官二代其實挺好相處的,三觀正性格好,人也低調。像我們這種沒資源的,舔舔部門裡的二代,沒事帶他們吃吃火鍋喝喝清吧,他們有業務的時候幫幫忙,一來二去就很熟了。”
“我們這層樓簡直是二代託兒所,幫客戶看好孩子天天上班打卡別闖禍就蠻好嗯”
“實權二代自己做企業,賺關係錢,我們行的兩個關係戶是非實權二代,都是後臺,家裡就是想讓他們有個班上,進國央企事業單位這種體面閒職。”
“我們好幾個領導的孩子都進了金融,最近的一個是去年畢業去的XX證券。”
“不是,一個單位連客戶孩子都看不上,不想進來上班,只能說明?”
“當時同學裡就有個妹妹是二代,銀行HR有眼不識泰山,先讓她待會計崗,看她臉色鐵青,沒多久變支行公司部客戶經理,一年花通訊錄裡顯示在分行市場營銷室。”
“資源員工和能力員工都要有,大家才能快快樂樂一起掙錢啊。”
按照《公務員法》的規定,國有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參照本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可以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四級調研員以上及其他相當層次的職級,這種程式叫“調任”。
看來,二代們進金融圈,有錢的搞錢,有權的上岸,後面的路都是為了“繼承家業”。
3.
董小姐為什麼放棄了金融圈/
那麼,問題回來了,為什麼在2016年就把私募基金弄到名下的董小姐,卻在2018年選擇撤出,並且還轉頭扎進了醫療圈呢?
一方面,是金融圈開始慢慢走了下坡路。
網上鋪天蓋地類似“金融人真難”的帖子,已經好幾年了。
曾經的金融圈,高薪、高福利、體面,拿出來在同學親友面前嘚瑟,乃至於拿到相親市場,簡直是碾壓的存在。
但是最近幾年呢,除去那些桃色八卦,金融人的熱搜都是相當魔幻的:
《金融圈連開工紅包都發不起了》
《金融圈差旅標準打了三折,只能住如家》
《研究所連wind都買不起了》
《基金小姐姐金融街賣花被城管追》
《某腰部券商營業部,為了降本辭退保潔讓員工輪流掃廁所》
《基金經理停了孩子的興趣班》
《CFA持證人失業送外賣》
《XY銀行董事長:“我們要一毛錢一毛錢地省”》
沒眼看,真的沒眼看。
還有,最現實的相親市場,也開始嫌棄金融人了,不論男女。
連張雪峰的直播,都不推薦大家報金融了。
一方面,他說普通家庭女孩別學金融,除非“豁得出去”,另一方面,遇到家長說孩子想報空姐,他就反問“你覺得你家孩子有底線嗎?”
去年更是傳出,有土豪少爺入職某券商後每年到手20萬左右,為了完成業績,花三千多萬買了公司代銷的基金產品,賠了1500多萬的訊息,真是忍住笑替土豪心疼這一大筆錢。
前不久的上市公司年報作業中看,銀行券商的人均薪酬似乎沒有降還有一點點升,但是八妹一眾在券商銀行當普通員工的同學和親友們,都斬釘截鐵地說自己是“被平均的那個”。
另一方面,醫療圈的錢景,就顯得比單純的金融光明多了。
有網友替董小姐家族設想了一番:
“她也不是打算長期上手術檯,又累掙錢又慢,之前就發了那麼多論文,估計是打算一邊在醫院一邊發論文,過幾年就升行政管理崗,不用當醫生,管醫生就可以了,以後醫院要進什麼醫療器械,找她家投的公司,甚至可以做上市”
“在未來人口老齡化,最有錢的就是醫療行業,自己家族有人在醫療系統會帶來多大的利潤,金融也比不了。”
這次事件一齣,金融圈議論紛紛,也有人說“金融圈真是寒冬,董小姐這種資源咖都不來了”也有人說“她本來學的經濟學就可能是想走金融,但是老齡化趨勢家裡感覺醫療以後更賺錢,才改專業的”。
這麼看,進醫療圈不進金融圈,真是二代們的趨勢啊。
爆料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2016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及評論哦~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極揚文化,是一家新媒體、新消費為主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程式碼:873375),旗下金八媒體矩陣包括金融八卦女、新10億商業參考等,超過1100萬用戶選擇關注我們的新媒體。
商務合作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hezuo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