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夫俗子理解不了董小姐。

現在PPT做得最好的圈子就是八卦圈了,有圖文、有實錘、有關鍵詞,吃起瓜來提綱挈領、一氣呵成。
6分鐘短影片嫌囉嗦,但60多頁的吃瓜PPT大夥直呼不過癮。
不過一個瓜的破壞力,不在於頁碼有多少,製作多精美,破壞量級還得靠含金量。
最近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的瓜就不一樣了,原配僅僅用了幾頁樸實無華的A4紙,就掀了醫療圈的桌子。
A4紙裡的董小姐本來是一個邊緣化的“小四”角色,卻因為“協和醫學院4+4”的培養模式火速出圈。
董小姐憑一己之力成為瓜田裡最吸引火力的一方,大夥甚至可以先選擇性原諒渣男和小三。
從履歷上看,董小姐或許真的是難得一遇的醫學奇才。
雖然協和王校長口頭表揚的時候,說董小姐是哥大經濟學的本科生,但實際董小姐母校是哥大隔壁的巴納德學院。
當然,巴納德學院也是美國頂尖的文理學院,錄取率與西北大學、康奈爾大學不相上下,比加州伯克利還低,屬於哥大也已經125年了。
回國後,董小姐透過選拔進入了北京協和醫學院“4+4臨床醫學試點班”專案。
別看董小姐是跨界選手,從經濟學跨界過來的,但人家的努力程度不亞於一般的醫學生。
她在校期間的論文涉及醫學影像、消化內科、神經外科等多個領域,回國學醫兩年就上四級手術。
董小姐的指導老師是骨科院士,學位是內科,工作定在泌尿外科,規培是在胸外科,畢業論文的選題是影像學。

妥妥的六邊形戰士。

看了董小姐的履歷,斯基還是挺佩服她的,確實容易招人嫉妒。
董小姐德家境優越、長相甜美,賽道的選擇權很寬,但董小姐絕不是看上去弱不經風的董小姐。
二代們選擇金融、娛樂賽道的時候,她毅然決然地從高大上的經濟學賽道轉換到苦逼的醫學賽道。
醫學賽道苦逼,是大夥兒公認的。
現在連稍微不普通一點的中產家庭,都不願意送小孩進這個賽道受苦,但董小姐偏不信邪,偏要與大夥兒同甘共苦。
董小姐要是沒有一點仁心濟世的信念,斯基是不信的。
董小姐是2019年進入協和醫學院的,如果不是重名,董小姐可能在2016年就有了一家投資公司——
北京君曉股權投資中心。

不過董小姐在進入協和醫學院之前,就退出了這家公司的自然人股東名單。
明明可以靠家裡,卻偏偏要靠實力,這麼有錢還這麼努力,怎麼能不招人嫉恨?
連手術室的護士都可以當場懟董小姐,搞得憐香惜玉的男主看不過去了,一氣之下拉著董小姐離開了手術檯。
換斯基在現場,高低也得當一回護花使者。
醫學生熬出頭有多難,大夥兒不是不知道。去年2月份,湖南一位規培醫生因為受不了高強度的加班,選擇了用刎頸結束自己的生命。
她在遺書中寫道:
大年初六起,連上三十多個小時班,不眠不休;加班到凌晨後回住處休息,早上六點半起床打車,七點多趕到科室繼續加班;請了假仍要加班,加班事情也做不完。

丁香園對3023位參加過規培的醫生做過一次調查。
55.8%的受訪者工作時長在8-10個小時,18.6%受訪者工作時長在10-12個小時。

在結束白天繁雜的工作後,規培生還要花不少時間來書寫醫療文書,病歷有時要寫到凌晨。
如果是碩士生,平時還需要複習、透過考試,同步完成作為研究生的畢業課題、發表核心期刊論文等。
更讓規培醫生焦慮的是,規培結束以後不一定能留在醫院工作。
普通人選擇成為一名醫生,可能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但董小姐不是。
她可是放棄了一家投資公司,來當一名醫生的啊。

但凡有的選,誰願意這麼辛苦,像北極鯰魚一樣吃吃喝喝,揮霍一下家裡的資產不是更香麼?
當然,斯基也不知道揮霍資產是一種什麼體驗,可能也有咱們體驗不到的痛苦。
畢竟像斯基這種一路被規訓過來的人,偶爾偷個懶都覺得自個兒過於大逆不道了。
如果斯基是董小姐,當年就應該投資幾家醫藥公司的服務商,幫國內外醫藥公司搞搞學術會議、維護維護跟醫院的關係。
一年高低能掙它個幾百萬,當醫生才掙幾個錢啊。
所以董小姐再有天賦,沒有一點情懷是難以支撐她成為一名醫生的。
退一萬步講,咱進醫院搞點行政工作,進醫學院當一名老師不香麼。
像賈淺淺一樣在高校當個副教授,偶爾吟詩作賦,出兩本詩集,可不比拿手術刀安全多了。
斯基還是想勸一勸董小姐——
要不咱放下手術刀,讓普通人謀一條生路?
當然像董小姐這樣有情懷、有仁心、有天賦的奇才,想留在醫學領域大展宏圖,一定是全社會的福音。
像這樣的人才,如果僅僅留在普通科室服務廣大普通患者,說嚴重一點就是資源浪費。
醫院應該大力培養,讓她有機會為VIP患者服務。
來源:老斯基財經(ID:laosijicj) 作者:魔鬼斯基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