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個字 閱讀時長:5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真實情況是什麼?
這周看到好多人都在討論一個事:
京滬社零資料暴跌,消費依然沒有復甦云云。
不管是直覺上:以舊換新和國補省補。
還是實際中:商場手機店門口在排隊。
消費好像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慘淡,本來沒打算單獨寫一篇文章,但是看到週末轉發的人更多了,還是有必要說一下。
先說結論:
是大家搞錯了。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資料。
網上關於京滬零售暴跌的說法主要來源於兩個資料:

北京公佈的11月份社零資料同比下滑14.1%。

上海公佈的11月份社零資料同比下滑13.5%。
兩個城市的社零全部跌超10%以上,能不能算暴跌呢?
好多人被唬住了。
其實不然,我不知道是發這個結論的人不瞭解情況,還是故意這麼說的,其實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
社零有一個最大的因素:
雙十一。
今年擾動11月份社零的主要因素就是:
雙十一提前。
等等,有人說去年雙十一也提前了,並不是今年才提前。
沒錯,但是有區別,大家可以去查檢視:
去年雙十一是預售提前,只需要交定金,今年是直接提前到10月中旬開售。
相當於11月很多的訂單提前買到10月份了。
從邏輯上這是可以解釋11月份社零下跌的原油的,但是還需要資料佐證。
也很簡單,資料都在統計局官網上:
只要對比9、10、11月的社零資料,證明10月份明顯偏高就可以了。
繼續貼資料:

其實看完這個資料,大家肯定都懂了,不用貼上海也可以了。
9月:-6.2%
10月:0.7%
11月:-14.1%
平均下來的中位值:-6.53%
所以,把雙十一多買的部分移到11月,基本來說同比的變化不大的,就在6%-7%之間,沒有暴跌的意思。
上海也一樣,貼資料:

跟北京的資料一樣,不過看起來上海的消費比北京還好一點。
具體就不計算了。
幾個資料一貼,完全可以證明11月京滬社零乃至全國社零的擾動都是雙十一錯月導致的。
只不過,為什麼京滬比全國波動更大呢?
這個問題之前就討論過了:
一二線消費下滑速度比三四線更快。
其實不止是消費降級和下沉市場的原因,主要還是家庭財富縮水以及就業等因素,影響了消費支出的意願。
換句話說:
這一輪經濟調整,中產受到的財富和就業的影響遠遠比普通人更大。
其中財富主要就是房子和股票,這樣為什麼政策翻番強調:
要穩住樓市股市。
這已經是社會共識了,不用展開。
另外,
政策確實已經轉向,宏觀經濟也在緩慢修復,再給點時間,讓這種修復慢慢傳導到微觀,讓大家可以實實在在感受到。
就這樣。
還是我們之前聊的問題:社交媒體特別是短影片成為主流之後,政策的解釋權其實是下放了,而短影片要不就是說大家愛聽的,要不就是嚇唬大家。
這周尤其這樣,好幾個政策都被誤解了,說愛聽的,說嚇唬的,都有。
就這樣。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