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類綜藝,還能怎麼玩?

編輯 | 成風
倪萍:這個節目我不配辣評、不配犀利……
能讓近年來主打快人快語、勇當觀眾嘴替的倪萍阿姨發出這樣的感慨,這節目也確實蠻犀利——這檔主打國內第一檔熟齡女性觀察節目的《姐姐當家》綜藝,出自愛奇藝宇宙映畫工作室,還未開播就在熱搜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15日的看片會上,節目嘉賓之一的董璇,宣佈自己再婚了。能讓她這麼信任、勇敢地向公眾交出自己真實生活狀態的背後原因,總導演陳歆宇領銜的幕後製作團隊佔了很大要素。
陳歆宇是業內資深的綜藝導演和製作人,早年在湖南衛視主導過《花少12》的錄製,也是觀察類綜藝的開創者,2018年他和團隊製作的《我家那小子》是此類綜藝的高地。這是時隔7年,他率團隊再度回到自己的制霸賽道,去紀錄、挖掘當下可能最熱門的一大社會議題:熟女當家,如何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簡稱:《姐姐當家》,一檔教科書級別的女性生活觀察類真人秀。
1. 
姐姐們的生活之勇 
對社會熱點的捕捉和預判、對嘉賓的選擇和佈局是導演團隊一貫擅長的。這次《姐姐當家》在嘉賓陣容的選擇上也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44歲的謝娜、45歲的董璇、54歲的王琳、32歲的萬千惠,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四位姐姐,擁有各自不同的家庭形態,也面臨不同的生活困擾和情感選擇,製作團隊對她們的家庭生活進行真實記錄,再請來倪萍、李維嘉、張泉靈為代表的明星觀察員,大膽引入素人觀察團,再搭配飛行嘉賓與親友團,共組龐大的“觀察陣容”,從多元視角觀察、剖析姐姐們的當家樣本——以此對中女生活進行多元化的展現和探討,可以說是精準預判了當下社交媒體上掀起的中女話題熱潮,又對議題進行了多方位的深度挖掘,令節目在架構之初就具備了更為廣譜的人群覆蓋。
看片會上,四位姐姐率先分享了自己作為家庭主理人的感悟。人到中年既是女兒又是媽媽的謝娜,坦言自己當了媽媽以後才真正開始共情父母。年輕的時候嫌媽媽管的多,總是提醒這提醒那,如今自己做了媽媽,女兒出門的時候,覺得她冷,也是會忍不住叫她加條秋褲的。
這種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代際延續,可能也是很多人到中年的姐姐們努力經營生活的情感支撐,因為血脈裡就繼承了身為當家人的自覺。
同樣40+的姐姐董璇,不僅是女兒也是媽媽,上個月還給自己新加了一個新婚妻子的標籤。在經歷過一段曾經讓她遍體鱗傷的婚姻後,還能選擇再次走入婚姻,真的勇氣可嘉。
自己的選擇,感覺自己承擔得起,也能找到一個和我一起共擔的人。董璇在現場帥氣直言,像我有這樣婚姻經歷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的,還是要大膽地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反正生活已經那樣過了,沒什麼可怕的了。
而已經走過兩段婚姻目前單身,還把兒子養大送出國讀書的王琳,面對的生活選擇題已經是另一個層面的了——關於孩子戀愛要不要干預的話題,劇裡總是塞錢給女生讓對方離開自家兒子的豪門闊太專業戶,回到現實可清醒得很:反對孩子戀愛?孩子會恨你的。
如果說前三位姐姐,分享的是各自面對生活的樂觀、勇氣、認知,年紀最小的萬千惠表達的則是對自我的追尋。
坦承自己身上三寶老師的太太的標籤牢不可破,但同樣希望能在公共場域找回自己的名字。她不僅僅是三寶的太太,還是自己父母的女兒,更是自己,有時候會有一股勁,想把自己的名字找回來
每位嘉賓面臨的生活議題都不盡相同,一旁的觀察室嘉賓倪萍表示自己看完《姐姐當家》都有很多感悟和成長,好像看到了自己年輕的時候所犯過的錯誤,年輕的時候所擁有的美好,一切一切都好像經歷過……”她說,在四位姐姐的人生裡都能看到自己當初的影子,非常感慨,不忍辣評,相信未來觀眾也能從中看到自己的生活。
2
 姐姐們的愛與怕
節目依然採取了去劇本化、去戲劇衝突的錄製模式,近些年有意識地將創作重心轉向現實議題的陳歆宇導演,在看片會上分享了自己和四位姐姐溝通的小故事。錄製前深入瞭解姐姐們的人生經歷,找到那個關鍵的開關,開啟那道通往她們心靈深處的大門,再去拍門後的風景,自有一片天地。
像謝娜,最初以為節目組會想拍自己和小夥伴旅行工作的內容,沒想到導演深入聊完後跟她說,要拍她回家,回父母所在的中江的家。
回家兩個字直接讓謝娜破防了。她十幾歲離家求學、打拼,成為最具國民度的女主持,也幸運地遇到了心愛的人,一起經營起自己幸福的小家,幾十年的人生裡有太多她以為勵志的、快樂的故事,但製片人敏感地捕捉到了身為內娛女強人的她,如今心裡最想做的事情是回到那個童年的家,多多陪伴正在老去的父母。於是整個錄製過程,節目組陪謝娜回了5趟中江老家,讓她在工作之餘,和父母有了一段難得的相處時光。
雖然兩位老人一開始也很不適應家裡被處處裝監控的感覺,但後來拍著拍著就忘了監控的存在。謝娜說,節目裡也記錄了她和父母的一些摩擦,會有點擔心播出後被觀眾罵,但又想到這一切都是對自己生活最真實的記錄,是寶貴的記憶,就覺得很值得。
生活是複雜而矛盾的,很多影視作品都難以觸及的幽微之處,一檔如實記錄的綜藝卻往往有著放大鏡的效果。這對於願意交出自己的生活,把內心的困擾放置在鏡頭前的嘉賓來說,也是特別需要勇氣的一件事情。
當再婚的董璇把節目組領進自己的新家,她應該也是做好了面對又一輪輿論暴風雨的準備;當王琳將自己獨自一人生活的脆弱和孤獨攤開在觀眾面前,過去在公共場域裡所塑造的“強大姐姐”形象也勢必會被重新解讀;

當年輕的萬千惠面對家中有三位同齡老人的現實,被問及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同時失去他們時的呆愣被鏡頭捕捉,她應該也意識到了,這是她不敢想卻必須去面對的問題。
節目組幫她戳破了那層紙,面對恐懼,她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讓自己變得更強,成為家的“支撐者”。
正是因為生活中的這些愛和怕,令姐姐們變得更強大。
3. 
姐姐們應該被看到的力量
中女其實一直是相對比較邊緣、被忽視的群體,大多成熟的女性都面臨著節目中幾位姐姐相似的人生境況。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時間被切割成若干塊,還常常忙到分身乏術,然後到夜深人靜時,疲憊地撫慰一下那個被日常忽視的自我……常常有人被困住了的感覺。
但責任越大,能力越強。這個階段的女性成熟自知,對生活的感悟、對自我的認知、對家庭的擔當……也都到了人生裡最強大的階段。其實中女議題的廣度、深度都是極具社會探討價值的,應當被更多的看到、被更多的理解。
當製作團隊選擇將鏡頭掃向這群有代表性的姐姐,記錄下她們工作之外最真實的模樣,讓觀眾切實地看到幾位姐姐作為家庭主理人對生活用心經營背後的智慧和能量,觀眾應該也能從中獲得一定的共情和啟發,如果能從中傳遞相似的女性力量,那便是此類節目的意義所在。
姐姐們無需搏擊風浪,因為她們本身就是生活的航行者。陳歆宇在看片會上說,希望節目可以成為一個邀請:邀請觀眾暫時放下對戲劇性衝突的追逐,靜下心來看看幾位不同閱歷的姐姐如何真實地經營生活。
因為真實,就是最大的力量。

這個角度看美人還能認得出嗎?戳圖片檢視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