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領優國際Linked U(ID:Linkiedu),作者:熊靚
看似光鮮的美國大學姐妹會,事實上卻是美式女德班和雌競的賽場。
Ashley兩膝上的傷疤依稀可見,這是她在兩年前參加哥倫比亞大學姐妹會的一場活動後留下的。Ashley說,這些疤痕是參加喝酒挑戰後受的傷,因為喝得太多,她已經記不清是怎麼受傷的。當醒來的時候,她已經被送到了醫院,醫生告訴她,腿部功能不會受影響,但是留下的疤痕終身都難以恢復。
從高中開始,作為一名留學生,Ashley就很嚮往參加姐妹會,希望成為她們中間的一員——穿著漂亮,統一風格的裙子、熱褲,在氣球裝飾前和金髮碧眼的女伴們一起合影,然後分享到社交媒體上。
據美國某教育機構統計,在大學最容易喪命的行為中,排名第一的是深夜外出,排名第二的就是姐妹會、兄弟會活動。僅2024年,在大學校園裡就發生了上千次由姐妹會、兄弟會引起的刑事案件。雖然負面新聞不斷,但是美國大學的姐妹會、兄弟會依然受到很多留學生的追捧。
姐妹會,是什麼?在官方解釋中,姐妹會英文是Sororities,是美國大學社團種類中較為神秘的一種,她們是以情誼為基礎招收在校學生的社團組織。有人說,姐妹會是嫁入“豪門”的天梯。
在姐妹會中,常有姐妹之間互相介紹男友,推薦自己身邊精心挑選過的朋友和“富豪”們進行相親的活動。有人說,姐妹會是進入美國精英社會的“學前班”。經過姐妹會的頻繁社交和各種公益活動培訓,能夠練就成熟、得體的社會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Ashley說,為了參加哥倫比亞大學姐妹會,她可是花了大價錢的,從言談舉止到外貌穿著方面的包裝花了1萬塊錢。僅僅是去絲芙蘭買化妝品,她前前後後就花了3千塊。
高中畢業後到進入大學前的那個暑假,Ashley一直都在為進入姐妹會做準備。她“聘請”了一位哥大姐妹會的前輩Lily給自己當顧問。這位前輩也是她美高的學姐,是洋人姐妹會里非常稀有的亞裔面孔。據說學姐是經過培訓和三輪嚴格面試後才進入姐妹會的,對於姐妹會的流程非常熟悉。
在Lily的指導下,Ashley對自己進行了形象改造。第一步就是燙了一個白女都有的大波浪,把髮色染成金棕色。學姐說,形象靠近姐妹會喜歡的白女,距離進入姐妹會就能更近一步。
看著鏡子裡改造後的自己,穿著白色短裙,擺出S型的姿勢,嘟著嘴,露出魅惑的表情,Ashley感覺這副德行完全不像是自己。Ashley把拍攝的姐妹會入會照片發給哥哥。
哥哥看了之後說:“如果是不認識的女孩,可能會覺得還挺可愛的,但是看到自己的妹妹拍這種照片,我感覺非常不舒服。討好男性的姿態給人一種廉價感。”
哥哥不同意Ashley加入姐妹會。在麻省理工讀碩士的哥哥認為,姐妹會的社交方式並不適合性格內向、社會經驗簡單的Ashley。在社交媒體上,姐妹會展示的女性形象是暴露的服裝、性感的表情和奢華的生活。
在學姐的引薦和指導下,Ashley以誇張的自我介紹和一段編出來的白富美故事,順利加入了哥大一個知名的姐妹會。每次去參加姐妹會活動,Ashley都會認真準備,把自己打扮得像個公主。但是參加完活動後,Ashley都會感到無比的空虛和無聊。
姐妹會活動的主題幾乎都是重複的,連拍照姿勢都是統一的。
Ashley說,“我感覺姐妹會的人都是臉譜化的,連服裝、表情、動作,甚至是發社交媒體的內容都需要經過帶我的前輩稽核。這是我最討厭的一點。沒有個性化的姐妹會更像是一個女德班。我們被告知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完全沒有個性,也不能有個性。”
據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顯示,兄弟會、姐妹會成員多為來自高收入家庭的白人。63%的美國國會議員出自兄弟會或姐妹會,美國最高法院85%的法官曾是兄弟會成員,財富500強公司80%以上的CEO來自兄弟會,美國曆史上44%的總統曾是fraternity(知名兄弟會)成員,包括老布什、小布什、克林頓和羅斯福。名校的兄弟會、姐妹會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通往上流社會的入場券。
成為精英,是Ashley進入姐妹會的目的。她說:“精英,呵呵!我還沒當上,但是姐妹會帶來的傷害我是受了一個遍!我腿上的傷疤就是華麗外表下醜陋的姐妹會給我留下的永恆之傷。”
參加了一個學期的姐妹會,Ashley幾乎每個星期都在喝酒和參加Party,認識了很多人,但是好像和誰也沒有走近,感覺很恍惚。這種純玩、鬧騰的姐妹會,她是沒有看出什麼精英感。
唯一要說有精英感,就是家庭背景。在她所在的姐妹會,老錢家庭出來的孩子確實不少,也有不少是來自律師、醫生家庭,靠著拿獎學金進入哥大的孩子。在姐妹會上,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喝到稀巴爛,只有情緒的發洩,根本不可能有認真的社交。今天Ashley社交圈裡的朋友,沒有一個是來自姐妹會的。
對於姐妹會價值的觀察,Ashley一直都沒有停止。她發現今天大學裡姐妹會、兄弟會早就變了。作為留學生和美國主流世界的旁觀者,她對姐妹會的認知從一開始就錯了。
她說,我的學姐Lily比我更看得清楚姐妹會的價值。Lily從大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一直待在姐妹會,從普通成員到姐妹會核心成員。Lily說:“在姐妹會,有人是為了積累經驗,有人是為了虛榮心,有人是為了嫁入豪門。我來姐妹會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搞錢。這個理由很功利,但是沒有錢,姐妹會對我來說就沒有價值。”
Lily作為姐妹會的營銷負責人,一天的工作幾乎都圍繞著姐妹會展開。由於她是姐妹會的核心成員,也自然掌握了所有姐妹會成員的資料,包括了家庭背景、年齡、族裔、消費能力和聯絡方式等等。
把姐妹會的資源轉變成自己的資源,是Lily一直待在姐妹會的主要原因。她已經簽了十多個酒類、化妝品的經銷商,都是為了從姐妹身上賺錢準備的。Lily的銷售方式也極為簡單,那就是不斷地組織Party,展示自己代理的商品。
在酒精、毒品的氛圍烘托下,加上虛榮心作祟,姐妹會的女孩們稀裡糊塗就開始消費。Lily認為Party營銷成單太容易了,一場50人的Party下來,她的銷售額就能達到1萬美金。
為什麼能喝酒喝到沒有意識?看著自己的傷疤,Ashley搖著頭說:“這都是雌競的結果。我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自己到底得罪了誰,還有我到底喝了什麼。姐妹會的朋友們都說,在姐妹會這種謊言扎堆的地方,估計是永遠都查不出真相的。”
作為姐妹會極少的華裔之一,Ashley長相秀氣,外表柔和,與活力四射的美國女孩相比一點都不遜色。來到姐妹會之後,Ashley一直都在奮力表現,首先就是參加各種重要活動。每年九月到十二月是姐妹會活動最多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惹麻煩的時刻。和兄弟會那種邪性又要命的入會儀式相比,姐妹會顯得平和多了。
Ashley說,暗流湧動,這個詞能夠精準地用來形容姐妹會內部。作為新加入的成員,Ashley在Lily的推薦下參加了開場舞的表演。
Ashley剛開始被安排在副C位,就連組織舞蹈的學姐也說,Ashley這樣的亞裔面孔能夠很好的展示姐妹會多族裔的風格。Ashley為了把演出搞好,除了上課睡覺,都在練習舞蹈。然而,等到開場表演之前,Ashley卻被告知只能站在最後一排跳舞。
那一刻,Ashley感覺自己像是跌入了深淵。Lily卻告訴她,這就是姐妹會的常態。這次位置的調換是因為有人帶資進組了,沒有資源的人只能靠後。聽Lily說完,Ashley覺得這也許就是大家說的姐妹會的殘酷。想要體驗社會中的潛規則與爾虞我詐,在姐妹會就能提前學到。
“對於姐妹會,我是真的喜歡不起來。女孩們聚集的地方表面上是積極健康,背地裡為了一點小事都能撕起來。我親眼看到一個學姐和另一個學姐,因為自己的名牌在餐廳的擺放位置不同發生矛盾,在大家面前抓頭髮互毆。這種事情看多了,我覺得姐妹會已經快成名利場了,充滿了物質和虛榮。” Ashley在被灌酒後,決定徹底離開姐妹會。
在Ashley決定不參加姐妹會活動後,姐妹會里的很多熟人都把她的社交媒體取關了。一次在校園裡遇到姐妹會的熟人,Ashley上去打招呼,對方就當沒看見一樣,默默擦肩而過,留下Ashley尷尬的待在原地。
Ashley也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徹底和姐妹會的朋友斷了聯絡。後來,在學校裡,Ashley遇到亞裔姐妹會在招募,幾個說中文的同學就一直遊說她參加。看著宣傳單上寫的“一次當姐妹,永遠是姐妹!”的宣傳詞,Ashley呵呵一笑,對於姐妹會,她已經看破。即便是自己族裔的姐妹會,她也提不起興趣。她不想再進入名利場考驗人心了,歸於平淡的校園社交才是她想要的。
你不來,我不來,自然還是有人來。Ashley這幾年經常被中國留學生邀請,輔導如何加入姐妹會。特別是每年四月份之後,offer基本塵埃落定,學生們就開始忙著為大學生活做準備了。加入姐妹會,成了不少女孩留學生活的頭等大事。
Ashley想不明白,為什麼她都說了不要去姐妹會,但是學妹們依然還在積極準備著。這是到底是為什麼呢?學習心理學的Ashley試圖透過心理學理論來解釋。她在和教授的深入對話中聊起了姐妹會到底有什麼魅力。曾經也在姐妹會體驗過的教授非常建議從海外來美國留學的學生參加姐妹會和兄弟會。教授的觀點讓Ashley感到非常驚訝。
教授告訴Ashley,她曾經也在姐妹會被排擠過、被霸凌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回看姐妹會的經歷,教授認為這段經歷確實幫助她認識到了這個社會的殘酷。
教授還認為,作為留學生,必須走出自己的圈子,而姐妹會和兄弟會就是最快速的渠道。每年有20多萬中國留學生赴美國留學,大多數人都在留學生自己的圈子裡,能夠破圈的人鳳毛麟角。
教授說:“在我的課上,很多留學生經常抱怨這個學白留了,沒有進入美國人的社交圈。每次聽到他們抱怨,我就覺得他們太笨了。如果去了姐妹會,即便是抱怨姐妹會的潛規則和奇葩,但是在她們的規則下,你很快就能學會主動積極的做事,社交圈子一下就被打開了。我個人認為,參加過姐妹會的人臉皮都比一般人厚。特別是留學生,如果能夠在美國姐妹會待住了,以後應對困難的能力遠超過其他留學生。你們都來留學了,飛越上萬公里歷盡千辛萬苦,姐妹會這點苦根本不算什麼!”
Ashley不得不承認,姐妹會的社交功能是非常突出的。但是面對這麼多負面事件,這個能要人命的姐妹會還能參加嗎?
關於姐妹會的安全問題, Ashley也曾經寫郵件給學校,希望學校能夠介入到姐妹會的管理,保證活動的安全。沒想到,校方的回信發來的卻是警察局的聯絡方式。在郵件中,校方告訴Ashley,如果Ashley認為姐妹會有風險,請儘快與警察局聯絡。學校不可能干涉姐妹會的活動自由和參與自由。
雖然現在Ashley已經退出姐妹會,但是這段經歷卻成為了她留學時光裡濃墨重彩的一筆。她說:“現在我不再勸人參加或是不參加姐妹會了,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有些人在姐妹會受益,學會了社交和美妝。有些人在姐妹會被灌酒,學會了自我保護。有些人在姐妹會胡作非為,也會得到法律應有的懲罰。”
近期可預約直播如下,點選【預約】按鈕立即預約,開播會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