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發文後,我們全員放棄休假!

作者:凌峰
來源:明源不動產研究院
全文299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臘月二十七,大多數在外地工作的人,都已經回到家裡與家人團聚,或者正收拾行囊,準備回家或去往旅遊目的地。
然而,在一家國企工作的黎兵(化名)卻告訴小明:我們辦公室這會還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呢,我得除夕當天才休假,只能趕回家吃年夜飯!
黎兵告訴小明,往年春節假期他和同事們基本都會提前休假回家。可是,今年不一樣。去年他們公司本來打算拿塊新地蓋一棟新辦公樓,取代原有的老舊辦公樓,但看到中紀委官網刊發的喚醒「沉睡」資產的文章之後,不僅沒敢拿地,還在去年末成立了資產管理部門,黎兵也被調入了該部門工作。
黎兵的領導原來就十分關注低效、閒置資產的盤清盤活,如今成了公司資產管理部門的一把手,自然雄心勃勃,想要幹一番成績出來。所以,2025年一開年他們就忙開了。1月21日,他領導看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又刊發新文章《群眾工作札記 | 喚醒沉睡的國有資產》,更是覺得時不我待,公司高層對這一塊也十分重視,所以,今年他們全員都沒有提前休假,都要堅持到最後一天。
1
黎兵告訴小明,像《群眾工作札記 | 喚醒沉睡的國有資產》披露的那樣。
房屋在表上找不到對應的資產;房屋出租多年,租金卻沒有入賬……漏報國有資產以及工作人員長期佔用國有資產等問題,在國資國企領域,是並不罕見的現象。
這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是過去經濟高速發展,各行各業生機勃勃,即便是那些以高效聞名的民企——特別是不動產行業的民企——對經營類資產,也不是那麼上心,國企——特別是市場化程度不那麼高的國企,比如城投,就更是如此了;
二是相比民企,國企的資產來源非常多樣,資產類別也十分龐雜,有的產權歸屬還不十分明確,進一步導致了資產管理的難度。
黎兵說的確實是實情,前些年房地產市場蒸蒸日上的時候,民營房企資管部門的員工,公司年會大都只能坐邊緣的位置。沒辦法,因為產銷模式賺的都是大錢快錢。近幾年,房地產行業持續調整,資管部門的重要性才慢慢凸顯出來。
對不少國企來說,當下最緊要的任務是,趕緊將手裡的資產分門別類的盤點清楚,畢竟,只有徹底搞清楚自己手裡有哪些牌,才能更好的排兵佈陣,或出售,或改造升級,或最佳化經營策略,盤活低效、閒置資產,放大優質資產效益。
根據《群眾工作札記 | 喚醒沉睡的國有資產》披露,去年,南通市通州區紀委監委開展了國有資產清查專項監督,推動國有資產全面清查利用,啟用「沉睡」資產,讓「老舊包袱」蛻變成「新興動能」,清查總額高達3399.28億元。
一個公司的「沉睡」資產規模當然比這要小得多,不過佔公司的比例也不低,據黎兵告訴小明,目前已經清查的資產總額達到數十億元,其中被認定為處於低效甚至閒置的資產達到了幾億元。
2
很多人以為,盤清資產有什麼難的,無非是多花點時間罷了。黎兵說,他之前也是這麼認為的,自己親自參與其中,才發現這是大錯特錯。
黎兵所在的公司,之前也會進行資產盤點。但只停留在紙質或者EXCEL的水平,且不說存在錯報、漏報的情況(最近一輪盤清才發現的),即便不存在這些情況,每一輪盤點都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等到資料彙總之時,往往已經過去半年之久了,根本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
而且,以前由於對整個資產管理板塊都不太重視,所以,很多所謂的資產盤點也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但是,自從幾年前國務院19號文下發之後,存量資產的盤清盤活,陸續被各級政府和國企所重視,甚至成為「一把手」工程。
比如,為提高監督質效,通州區就緊盯「黨委抓總」這個關鍵,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專項行動領導小組「雙組長」,實行區委清查利用專班和紀委監督保障專班「雙專班」的執行模式,周排程,月彙總,靈活會商,全面推動工作開展……
黎兵所在的公司,也成立了資產盤清專項領導小組,公司一把手親自擔任小組組長,對公司的所有資產進行地毯式覆蓋排查,對賬外資產年代久遠、底數不清的問題全面「檢索」。最近,小組已經發掘出多處不在公司報表上的資產。
除了提升工作級別,還要讓資產全面線上。通州就充分利用「大資料」賦能,最佳化升級「通州數字國資監管雲平臺」,對各單位國資清查利用情況全程監控、動態監管,加強各類監督貫通協調,打通訊息壁壘,激發資料效能,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抓、專班統籌、條塊協同、巡審跟進、紀委監督」的工作格局,分層分類召開監督聯席會議5次,各職能部門移交問題線索34條。
黎兵所在的公司,也正在緊張地推進資產管理系統的上線。
3
‌「雖然今年沒法提前休假回家,但大傢伙都幹勁十足,因為隨著資產盤清工作的推進,大家發現,原來我們守著這麼多資產,有這麼多可以改進的地方,收益增進的空間這麼大,想想都很激動,而這些過去都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很不應該,還真是應了那句話,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黎兵說得一點不錯。他同學在一家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央企工作,擁有大量持有資產,併為各區域所管理,過去,集團層面對旗下資產把控度並不強。直到去年,公司才衝破各種束縛,在集團層面成立了資產管理部門,不僅盤清了家底,建立了資管標準,還實現了數十億的資產退出,讓公司在行業深度調整中,依然保持健康狀態。
黎兵所在的公司在組建資產管理部門之前,也前往多家兄弟公司參訪學習,深受震撼。《群眾工作札記 | 喚醒沉睡的國有資產》也給出了南通市通州區喚醒「沉睡」國有資產的成績——
去年以來,通州區透過盤活資產、分期整改資產、挖掘效益資產,新增人才公寓500多套,年租金收入700萬元;重組資產公司,年租金收入2600萬元;將215畝不規則工業用地打造成半導體光電產業園,年新增稅收超5000萬元;網際網路拍賣、公開出售國有資產累計收入達5950.6萬元;採取「購置轉讓+託管經營」等方式實現鎮資村管,為資產所在村、經濟薄弱村增加收入超3000萬元。
據黎兵介紹,經初步估算,將公司所有低效、閒置資產盤活,只要達到目前所在地市場的平均水平,公司每年就可以增收近億元,這個測算數字連他們公司最高領導看了,都嚇了一跳。
4
這是因為,此前黎兵所在公司的高層領導認為,公司的資產管理整體還不錯,應該不存在太多低效或閒置資產。所以,儘管國務院19號文已經下發了幾年,很多兄弟公司都陸續動起來了,但他們公司相關動作卻不多。
去年以來,隨著化債任務越來越緊迫,越來越多地方的紀委、監委介入到低效、閒置資產的盤活之中,對對此項工作推進不力的單位和個人問責。
比如,《群眾工作札記 | 喚醒沉睡的國有資產》一文中的南通市通州區紀委監委就透過強化「辦案是最好的監督」的理念,聚焦專案審批、招標投標、產權交易等重點領域,緊盯「一把手」等關鍵少數、財務會計關鍵崗位,發現了違規多領安置房、擅自轉租國有資產獲利、簽訂虛假租房協議套取資金、虛增拆遷補償款套取資金等問題,嚴肅查處多起拆遷安置、專案管理、工程款撥付等方面「靠房吃房」典型案件,在國有資產領域共立案61人,第一種形態處置44人,制發「三書一函」5份,推動完善區級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區屬企業資產租賃管理暫行辦法等監管制度……
黎兵公司所在地的紀委監委也正在對標推進中,這也是他們在加班加點,絲毫不敢鬆懈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