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國際教育資源,盡在“真選”,歡迎關注~
前幾天,牛劍放榜的重磅訊息刷屏了:
最強牛劍offer的來襲,讓不少家長也開始更多留意潛藏在背後的多元留學新趨勢,加之特朗普上臺後政策瞬息萬變,越來越多家長開始考慮如何在申美之外,多一些更有把握的選擇。
而就在年前的多元留學節上,一眾家長將目光投向了二外。如今,二外不再只是小眾冷門學科,而是成為了一種破局的新可能性。

比如,熟悉美高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學習二外幾乎是一種必修課。根據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統計–
-
美國學生選擇最多的第二外語為西班牙語,佔據了54%;
-
其次是法語,佔14%。
-
另外,拉丁語也成為近幾年非常受歡迎第二外語學科。
不過,對於選擇一門二外的技巧和藝術、選了之後該怎麼學、對於留學申請能起到多大作用,很多還在觀望的家長仍是一頭霧水。
而目前在上海美國學校(SAS)就讀十年級的Colbert在這條路上已經前行了很久,Colbert從五年級開始學西班牙語,雖然是理科生,但一路“摸爬滾打”取得了很多學習二外的“真經”,不僅西語成績上保持名列前茅,還是GPA滿分學霸,且能把西語學習與其他各項活動平衡得很好。

即將進入十一年級申請季,一路陪伴孩子學習西語和輔助申學的Colbert媽媽認為,二外將是未來申請美本或多元留學的新藍海,擁有許多寶藏機會點。下面,就讓Colbert媽媽分享一下她這一路的經驗。
*為了便於理解,本文采用Colbert媽媽第一人稱敘述


西班牙語入門實則輕鬆友好,
家長要把握好選擇二外的時間點
在上海的大部分國際學校,初中部開始會被要求選擇一門二外進行學習,一般是法語、西班牙語、中文之間選一門,我們最終和孩子一起決定選擇西班牙語。
對於這個選擇,對於孩子來說是有熱情去挖掘的全新的語種。 自小學五年級時,Colbert嘗試在校外學過半年時間左右的西班牙語,那時候打下了一定基礎。到六年級真正決定二外時,我們家庭範圍內還是做了小小的討論,畢竟,選好一門二外不是件容易的事。
常理來看,中文作為家庭使用的母語看起來是更為保險的選擇,學習起來更方便, 在高中階段會有時間管理的優勢,Colbert也可以把時間花在應付更難的科目上,但兩個角度促使我們最終選擇西班牙語。其一,我和孩子爸爸是多元文化背景成長起來的,接觸過不同語言和文化,雖然不懂西班牙語,但對西班牙的建築,人文,歷史都是非常著迷的,知道西班牙語在世界範圍內應用廣泛,所以我們對於這門二外的心態上更為敞開,其二Colbert在小學階段的中英文底子都還不錯,從申學和孩子成長角度,我們更希望孩子用英文去學習一門自己喜歡的語言,去接觸新的文化,我們於是大膽決定引導孩子學習西語。

實際上,與大家對西班牙語“小眾、難學”的刻板印象不同,Colbert接觸西語的頭兩年,認為西班牙語其實是一門輕鬆友好的二外,特別是在最初學習的一兩年裡,西班牙語和英文在很多地方有共通之處,只要知道西班牙語單詞的拼寫,就可以直接讀出來。作為家長,這和我想象中可能出現的困難不太一樣。
整體來說,Colbert的學習經驗是–
-
對比中文的進階學習,中文詞彙的拼寫、筆畫更加複雜困難,古文的學習也較有難度,反而是西班牙語的單詞更簡單;
-
對比英文,西班牙語複雜之處在於單詞擁有更豐富的詞性,比如一個英文單詞只有時態的變化,而西語詞彙則有“陽性、中性、陰性”的變化,拋開這一點,其實只要記憶牢固,往後的語法學習反而沒有太高難度。
當然,繼續深入學習西語,例如參加大家所熟知的西班牙語DELE考試(A1、A2、B1、B2、C1、C2六個難度),隨著等級越高,難度會越來越大,遇到新的挑戰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總的來說西班牙語的入門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困難。

■ 玩架子鼓的Colbert
看著兒子在西語的學習道路上逐漸穩定下來,我也更加堅定當初的選擇和對孩子的支援。回顧選擇的過程,與許許多多猶豫糾結的家長一樣,想過西班牙語會不會距離孩子的文化環境太遠,擔心過選不好是否影響到孩子的GPA成績,因此我總結了選擇一門適合孩子的小語種的一些心得:
短期選擇一門二外可能會出於興趣,但語言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持之以恆,要引導孩子享受學習,然後一步步提高GPA,這樣對未來申學是雙贏的結果。
如果等到孩子7、8年級再做選擇,未免太晚了,語言的學習需要語境的浸潤和對該文化的熱愛,最好拿出些時間讓孩子試錯,如果大半年入門學習後孩子展現出不錯的學習能力,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那麼這是一個選擇這門語言的訊號,孩子也會自己有動力來提高GPA。
Colbert是幸運的,如今學習西班牙語已經頗為遊刃有餘,進入八年級後,他發現西語學到的東西在音樂課、生物課和英文寫作上都有幫助,他開始給自己疊加學習更多東西,也因此收穫了老師的印象分。從課業角度來說,二外的選擇對於申請大學會產生很多幫助,所以,選對了會事半功倍。
從7、8年級開始與校內老師、選課顧問詳聊,做好這門語言的課程設定、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方面的考量,考察是否能夠達到預期,從而更好規劃孩子未來的道路。


“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的牛娃”,
跨維度學習和練好口語是訣竅
Colbert學習西語的一路上,除了熱愛,也少不了過程中的掙扎,他自己在校內和校外都下了很多功夫。
校內的課程設定對各個級別的學習者來說都非常有利,簡單來說,在初中階段,西班牙語的學習分為初級和入門兩類難度的班級,進入高中後,課程類別則分得更為細緻,升入十一、十二年級後,還有標準水平(Standard Level)和更高水平(Higher Level)兩類課程可以選擇,此外還有IB和AP體系的西語課程。
進入高中後,SAS有多位老師專門教授西班牙語,Colbert在校內基本隔一天就上一次西語課,課堂中會有一些調動思考的互動遊戲激發孩子們興趣,課後作業部分基本每天30-40分鐘就可以完成,如果家長想要檢視孩子在校的學習狀況,也有專門的共享文件去檢視,甚至可以看到其他學生的表現情況。

當然,校外Colbert從五年級嘗試接觸西語開始,就一直在星星西語上課,每週一次,主要是與西語外教進行口語互動,保持語境的培養。在星星西語,Colbert與外教聊學習、聊遊戲,很多生活的小煩惱也願意與老師聊,他在非常放鬆的情況下鞏固了語言鍛鍊。
因此,校內校外“雙管齊下”,Colbert的校內西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被分配在最高水平的班級,目前每天完成作業和一週一次的外教口語課之外,Colbert幾乎不再需要花費額外精力來學習西語。
但是,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的牛娃,Colbert的西語成績這樣好,也經歷過小小的挫折和掙扎。
Colbert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說西語。雖然入門的過程比較順利,但在經歷了一定單詞和語法的積累後,我發現他並不能說得出口。雖然平日裡,我會帶孩子每兩週就看一部西語電影,也常常刻意安排去西班牙餐廳、墨西哥餐廳這樣的場合吃飯,讓孩子多和拉美文化背景的人聊聊天,但這對於流利使用西語來說還遠遠不夠。
八年級暑假時,我們最終決定安排一次去西班牙的旅遊。落地後的頭兩天,Colbert仍然比較害羞,不太敢主動開口說西語,我就先在點餐、購票這樣的時機讓兒子“出馬”,等到了第三天,他積累了一些信心,也就願意開始主動社交了,例如與當地小朋友聊天,甚至還到當地社群和小夥伴們一起打了場籃球。至此,我才覺得孩子學會了自己解決“說不出口”的難題。

■ 在西班牙的Colbert
-
一是要“跨維度作準備”,比如在進行聽力練習的時候,用1.5倍速進行各項練習,真正到考試時反而就輕鬆不少;
-
二是一定要練好口語,充分打造西語對話環境,以保證口語的純正性。

■ 在西班牙的Colbert

二外將是申學的“藍海”,
越早開始接觸越好!
首先,美國頂尖大學所要求的學習力的展現過程,實質上透過學習二外可以很好地體現。比如,美本申請的文書上,將孩子學習二外的堅持、困難、嘗試與人交流等一系列過程完整呈現,就可以真實而直接地展示孩子的學習能力。
其次,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學的是語言本身,還包括這個國家的文化、習俗等,這對孩子來說是有挑戰性但意義深遠的。就像AP西語課程開設專門的文學與文化(literature and culture)課程一樣,孩子需要課後大量閱讀西語書籍,並深入瞭解西語文化,這個過程是能夠體現孩子的多方位能力的,是申學有力的加分項。
以及眾所周知的,西語在美國是第二語種,對融入美國大學校園的學習和社交都很實用。Colbert曾經參加過布朗大學夏校,他的直接感受是回,學校的教授、同學以及社群街坊很多人都在使用西班牙語,包括美國的社交媒體上流行的很多笑點也都是西語的,學好西語等於給自己製造了舒適區。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大學對西語的學習也有著明確要求。像我們所熟知的QS排名前30的美國大學,官網上會明確顯示需要學生有3-4年學習二外的經歷,即使是一些相對小眾的學校,也會在招生官網上註明需要兩年的高中二外學習經歷,我也常常看到類似“雖然學校目前沒有該二外需求,但如果您有二外學習經驗,請寫在文書中”的申請案例。藤校更不用提,偏愛多語言學習的申請者,追根究底就是看重申請者抓住事物底層邏輯的能力。
作為一枚陪伴兒子學習西語這麼多年的家長,對於同樣想要透過西語或二外申請多國留學的家長,我想在此分享我的四點經驗,希望能夠幫到正在迷茫的家長們:

本期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