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最高薪酬”請來了什麼樣的老師?包校前校長吳子健的新高中又發大招……

前幾天牛津、劍橋大學紛紛釋出了《2023年度本科錄取報告》,資料和大家感覺的一樣火爆:劍橋Offer率達到21.2%,是3年來最高!還擴招了400名國際生!牛津2023年的錄取率也達到了16.03%,相較於上一年度的15.3%有所上升👇👇
△劍橋和牛津的歷年資料
對比國內拼985的機率,估計許多初三家長都在準備等過兩天中考完,就給孩子轉軌了。其中,對中國學生最友好的A-Level課程自然是首選,更何況,這兩年學A Level早已不侷限於能衝刺英國牛劍G5了,美國Top20甚至大藤錄取都已不再是新聞……
正因如此,許多家長都特別關注今年9月即將開學的新學校:以國家課程為基礎,融合IGCSE、A-Level課程理念的上海籽奧高中。也有家長來問我:
籽奧有建青、包玉剛的傳奇老校長吳子健掛帥,上海“A-Level英美同申奇蹟”締造者之一劉驍威擔任執行校長,肯定是一所超級有潛力的學校,但它怎麼這麼“神秘”,師資具體情況到現在還沒公佈?實在好奇!
最近,我終於得知,籽奧的第一批教師已經到位,和校長團隊一樣星光熠熠!
我和其中一位數學老師Jonathan Evans聊了下,發現他竟然是紐約傳奇學校史岱文森高中的畢業生,本科和碩士讀的是牛津數學哲學,還是獲獎無數的辯論高手,拿了法律文憑,擅長做牛劍面試筆試輔導……
和師資同樣重要的,則是籽奧在課程上的一大亮點——它會按照“學習風格”分班,做到真正的個性化教育。
一進籽奧校園就能看到的那句吳子健校長名言“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研究學生就是研究教育”,就是這樣落地的。
今天的文章裡,我就來講講和劉校以及Jonathan Evans老師聊了之後,挖掘到的籽奧師資和課程的精彩細節。
6月23日,籽奧新的開放日即將開啟
!!屆時又有許多新訊息公佈!!
比如籽奧已同英國百年名校布洛赫特學院建立合作關係
學生未來可去英國提升英語學術能力,訪問牛劍等名校
家長們可以先加上籽奧老師
👇問清楚後續各種“秘密”揭開的日期哦👇

從美國傳奇名校史岱文森到牛津學霸
他想把高中老師給他的激勵帶給更多孩子
如果說在其他學校,一個牛劍藤校的頭銜就足以吸引家長的目光,那麼在Jonathan老師身上,牛津數學哲學本科和碩士學位,簡直是他最“普通”的標籤。
他是土生土長的紐約人,從小就讀於“最卷”公立高中史岱文森(Stuyvesant High School),這所學校每年都能出上百個藤校Top10,SAT平均分全紐約最高,Jonathan老師說小時候身邊都是可怕的“學神”“天才”;
△截圖自史岱文森官網。這所學校70%都是亞裔,Jonathan這樣的白人是“少數派”
申請大學時,他放棄了芝加哥大學Offer,選擇了牛津,因為“它是最好的”,也因為他想去國外看看更大的世界;
之所以選擇數學哲學專業就更有意思了,他笑言:
因為高中讀的是史岱文森,我知道跟那些‘天才’比數學是比不過的,而且只學數學的話可能會磨滅我身上最有意思的部分,因為我實在是太熱愛辯論了!”

△截圖自史岱文森官網

沒錯,Jonathan一直是獲獎無數的專業辯手,高中時拿過全美辯論賽第17名,擔任過哈佛邀請賽第一辯手,大學也贏過牛津辯論賽……辯論帶給他的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讓他在學習數學哲學時受益良多,也對他後來做教師、輔導學生有著“無與倫比”(Incomparably)的幫助。
對了,Jonathan從牛津畢業後還拿到過法律文憑,一度想從事律師行業,不過做了一些實習後,他深感這個行業過於“Cut-throat”(冷酷無情),從業者並不能真正給他人帶來幫助。正好他的中國太太讀完牛津PHD後,在上海找到了工作,他就跟太太一起來上海,利用自己過去輔導學生A-Level數學、牛津面試筆試的經驗開始做教育。
聽完Jonathan的故事,我不禁感嘆:現在“Π型人才”的概念大行其道,說未來像馬斯克、喬布斯這樣成功的人都具有廣泛的知識素養(Π的一橫)和至少2個領域的專業能力(Π的一撇一捺),而Jonathan老師則在至少4個領域都做到了專業級別:數學、哲學、辯論、法律……
如果我是個十幾歲的孩子,身邊有這麼一位比我大不了幾歲、知識卻豐富到嚇人的“天才”老師,一定會被激發上進的動力!
其實在Jonathan自己的中學時代,也深受好老師的啟發。
他在史岱文森高中最喜歡的微積分老師對數學教育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雖然學校要求上AP課,但他給學生上的其實是自己的“獨家數學課”,和AP大綱有相同但也有不同。
那麼需要考AP的學生怎麼辦呢?答案是老師會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給這些學生額外補AP……就是為了把他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在課堂上帶給學生們。
更有意思的是,這位老師在自己的教室裡掛滿了美國大學的旗幟,上面還有學生簽名,都是他教過的畢業生去到的大學。
每天上課時,他也會穿上畢業生們送給他的帶大學LOGO的衣服……
我不由得暢想:每天看著老師今天穿著哈佛的T恤,明天穿MIT的帽衫在教室走來走去,一定能在學生心中種下對這些名校嚮往的種子。
△我們之前遇到過的美術老師左老師筆下的籽奧學校大門
而Jonathan更是充滿感情地對我說:
我最感動的還是,數學老師的這些舉動都反映出,他一直都那麼真誠地尊重和關心自己教過的每一個學生。
其實,這也是我選擇籽奧的原因,在我和劉校長面試的時候,被籽奧‘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研究學生就是研究教育’的理念吸引,這就是我想在自己的教學中實施的理念。”
沒錯,對於Jonathan這樣的老師,學校的名氣、待遇都是次要的,只有籽奧這樣和他理念極為符合、又給予他足夠空間來實施自己想法的新學校,才能滿足他的需求。
籽奧的校訓石
除去Jonathan這樣的年輕名校“天才”,籽奧也有許多來自國際化學校、經驗豐富的老師。
劉校對我透露,籽奧未來的教師平均教齡7.6年,海外背景的教師都畢業於世界Top50院校,70%都是碩士以上,30%是博士,比如要求同學們全員學習訓練研究能力、學術寫作能力的“申請利器”EPQ,就會由有博士學位的老師來擔任EPQ負責人。
這樣的一批好老師,無疑是籽奧學生未來優秀成績的保證,也是實現吳子健校長和劉驍威校長心心念唸的“研究學生就是研究教育”理念,按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因材施教的保證。

“研究學生就是研究教育”將會怎樣落地?
原來對齊了“學習風格”,就能普娃變牛娃?
作為在國際化教育領域有豐富一線教育經驗的“老兵”,劉校告訴我,他發現每年“初升高”以後,高一新生都會遇到一個很大的挑戰。
這批孩子的差別實在太大了!不光英語、數學基礎不同,過去所在的學校氛圍、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也千差萬別。

劉驍威校長

適應高一國際課程時,很多人都會遇到困難,以至於哪怕在頭部高中,高一轉學率也有15%,二三梯隊學校這個數字更高。這些,無疑都浪費了孩子家長寶貴的時間精力、金錢。
究竟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劉校說他問過這些孩子,他們會不約而同地回答:
國際高中的課堂、同學們之間的關係、我即將面臨的學業……和我‘想象中不一樣’!
這其實就說明,孩子遇到了“學習風格不合”的問題。
不同的學習風格沒有好壞之分,如果孩子被迫去適應不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就會把大量意志力花費在“內耗”上,以至於很多孩子被錯誤地指責為“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態度不好”。
劉校給我舉了幾個例子:孩子如果對家長說“某某老師很嚴格”,很多家長會覺得嚴格一點好,證明老師負責任啊!但另一方面,你自己的孩子到底適不適合嚴格的老師?會不會跟著隨和的老師能學得更好?
就像斯滕伯格基於心理自我管理所提出的學習模型,會把不同學生分為“保守型”和“改革派”學習者的:
01
“專制型學習者”
尊重規則,能按照教師要求按部就班地去執行;
02
“改革派學習者”
習慣打破邊界,並經常會去挑戰老師,需要完全被說服後再去學習。
對於這兩種學生群體,需要採取的教育教學策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再比如,霍尼和芒福德基於Kolb模型把學生分為“實驗者”和“觀察者”–
  • 最極端的“實驗者”就是拿到東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動手試試看;
  • 而另外一個極端的“觀察者”,則一定要儘可能瞭解所有資訊後,才動手去做。
在課堂裡的表現很明顯:有些孩子學到新知識時,會急不可耐地去向老師求證:我這樣理解對不對?另外有些孩子卻總是不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老師可能會說這些學生:你怎麼都不積極發言?但其實這個孩子只是需要再收集一些資訊後才願意表達。
在大多數學校,老師們其實都清楚不同的孩子是需要給予不同教學方式的,但一來這件事需要大量時間資源成本,二來沒辦法立即轉化為工作成果,導致很少有學校設計出一套制度和方法來適應不同學習風格的孩子。
但在根植了“研究學生就是研究教育”理念的籽奧,這個目標終於可以實現了。
具體會怎麼做呢?
籽奧精心設計了“ZOE課程體系”(Zenith Olympiad Enterprise),一方面會IGCSE、A-Level 和國家課程這兩大類課程理念、內容、評價研究透,融合後達到1+1>2的效果;同時建立跨學科、跨教材、跨評價的學校、教研組、備課組、與個人的研討學習機制。
另一方面就是籽奧的“殺手鐧”全學科分層教學:不僅會按照英語、數學水平分班,也會按學習風格分班。

開學前,籽奧會應用教育學上不同的“學習風格模型”,收集學生的學習風格資訊,再告知給學術導師、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讓老師有針對性地採取不同的教學模式。
對於數學這樣選課人數多的學科,會把孩子按照學習風格不同分成不同班級,對於生物這種人數較少的,則要求老師在上課時按不同學習風格分組。
比如孩子是一個“實驗者”,那麼老師在一節課上可能不會教授什麼東西,而是先讓他去實驗室動手做;如果孩子是“觀察者”,則會先給他提供足夠的資訊。同時,因為開學時的瞭解未必準確,一個學期結束後,也會結合老師所觀察到的資訊對學生進行調整。
等學生適應了、逐漸有信心了,還要去培養他適應其他學習風格的能力。
因為不管是實踐能力還是觀察能力、多工處理能力還是專注能力,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能夠適應多種學習風格,在不同的情況下使用最佳的那一種。但不會太push學生,而是採取適合他能力的方式進行培養。
劉校總結說:
“歸根結底,還是要把研究學生這件事給‘真正做到位’,不能光喊口號,而要有一套具體的方法,按照這套方法去進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這也讓我對籽奧學生的未來充滿信心:有吳校的教育理念護航,又有劉校及一群優秀老師將理念落地,這群孩子一定能像校長們所期待的那樣,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籽奧也為學生提供了不少全球優秀資源,比如它與英國百年名校布洛赫特學院建立了姐妹校合作關係,學生未來可去英國參加豐富活動

中考後轉軌,家長該注意什麼?
“初升高”選擇國際化學校的孩子和家長通常會收到很多建議:要把英語和數學基礎打好,最好暑假時多讀幾本原版書,把高一課程預習一下……
然而劉校卻說,對於擇校家庭來說,其實最應該關注的,並不是數學英語這樣的小事。
教育要‘知己知彼’,現在許多家長在擇校的時候,通常會‘知彼’,對學校瞭解得很清楚,但在‘知己’,也就是自身的教育需要方面,想得不是很清楚。”
我每次和家長溝通,總會先問他們一個問題:您對孩子的教育期望是什麼?
這時很多家長都會一愣,然後不少人會回答: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就好。這其實就說明家長還沒有想得太清楚,或者在迴避這個問題,沒有真正面對自己的教育期望和孩子真實的教育需求。”
比如有些學生特別喜歡體育運動,那麼如果進了一個教學、升學好,但硬體比較差的學校,孩子就會很痛苦。家長可能會說:你都高中了,還是要學習為主,不應該花太多時間在運動上。但其實運動和學習根本不矛盾啊!這樣就是在迴避孩子真實的需求。
家長應該做的,是先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具體的需求理清楚,要去想一想自己的孩子:做什麼事情最開心?學什麼東西最開心?和哪個老師在一起最開心?
還有一點很重要:家長自身的資源有哪些?因為高中生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如果完全期望學校能滿足學生對資源的所有需求,沒有一所學校是能做到的。
最後還有:教育預算有多少?把這些理清楚了,也就能找到適合的學校了。
和學校溝通時,家長其實不用太關注細節,還是要跟學校聊聊教育理念,因為從教育理念中可以看出:你家孩子將來在學校會被怎樣對待。
這可能比學校的數學英語是怎麼教的、老師帶出過多少個牛劍更重要。
拿籽奧來說,我們在跟未來的家長學生溝通的時候,最關注的不是孩子的成績,而是‘我們在籽奧能不能把這個孩子照顧好’。對於我們能‘照顧好’的孩子,籽奧才是適合你的學校。”
👇滑動看學校的拓展活動👇

聽到這裡,我不由得感嘆:其實不僅老師,家長們也應該把吳校那句“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研究學生就是研究教育”好好回味一下。

都說適合的學校才是最好的,而要想找到適合的學校,家長首先要看清自己和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如果能把自己和孩子“研究透”,也能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穩。
籽奧會是適合你家孩子的學校嗎?
6月23日,籽奧新的開放日即將開啟
家長們可以掃二維碼報名
👇親自探訪籽奧校園、和校長對話哦👇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