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似乎都習慣了居家。但孩子的童年轉瞬即逝,怎樣把陽光、微風、蟲鳴、鳥叫,爬樹、捉蟲、游泳、釣魚,這些留在孩子的成長中呢?
生活不易,幸好還有閱讀;書籍芸芸,幸好發現了它。沒錯,有這樣一套繪本,在我讀到它們時,心中湧上暖流,別誤會,並不是什麼動人的煽情故事,而是快樂自在的生活面貌帶來的激動和熱情,讓我迫不及待地想拿給孩子!
這套繪本來自禹田暖房子精選,一共五冊,分別是《老鼠、鼴鼠挖紅薯》《30層樓的30只貓》《魔法的夏天》《雪天回家路》和《西瓜籽》。
它們可愛輕鬆的故事內容讓孩子充分感受童年的快樂;獨具特點的閱讀形式讓孩子在趣味中認知生活;豐富多彩的畫面細節給孩子沉浸式體驗。
《老鼠、鼴鼠挖紅薯》——跟小老鼠和小鼴鼠一起去郊遊。
這本故事以小老鼠和小鼴鼠的視角展開,世界變得“迷你”,那些孩子不曾注意的小角落,變成了“舞臺中央”。它講述了在天氣晴朗的一天,老鼠幼兒園的老鼠去郊遊,鼴鼠幼兒園的鼴鼠也去郊遊,它們都要去找好吃的。

而最好玩的是全書為雙線佈局:小老鼠的生活在地上,小鼴鼠的生活在地下。這種上下兩部分同時變化發展的畫面結構,給孩子增添了在兩種場景和故事走向中不斷比較的樂趣。

仔細觀察會發現,因為老鼠和鼴鼠的生活習性不同,兩個幼兒園教室也不同——老鼠教室裡是自然光線,而地下的鼴鼠教室就需要電燈照明瞭。
再看,每隻老鼠、鼴鼠都揹著小書包,它們戴著的帽子和蝴蝶結都不一樣,每隻小老鼠、小鼴鼠都充滿個性。他們就像孩子身邊的朋友,讓孩子也進入到畫面裡,跟隨小老鼠和小鼴鼠一起出發去郊遊。

更多驚喜在於,郊遊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探索自然,孩子還將進行數學認知以及團結合作、積極幫助、樂於分享等社會性培養。甚至在最後延伸的閱讀活動,可以帶孩子在家制作紅薯美食。
同樣,將多種認知和啟蒙完美結合的還有這本
《30層樓的30只貓》——爬高樓、學數數、躲貓貓。

故事發生在一棟30層的大樓裡。老奶奶養了30只不同花色、不同個性的貓咪。有一天,愛玩的貓咪們趁老奶奶不注意,“咻”的一下跑不見了蹤影。它們躲在每一層樓裡,有的調皮、有的搞破壞、有的貪吃、有的愛睡、有的膽小、有的冒冒失失、有的愛冒險……而每一層樓都有不同的事件在進行著,貓咪們也來湊一腳,並給每一層樓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事。

躲貓貓遊戲一向是孩子們的最愛,孩子一拿到書,便會迫不及待地投入找貓咪行動,一頁一頁、一樓一樓地細細尋找,從1到30,找貓的同時也在學數數。
這棟樓也很有特點,診所、水族館、舞蹈班、教室、實驗室、餐廳、商店、劇院,甚至熱帶溫室都在其中,孩子將認知各種各樣的職業——攝影師、醫生、老師、科學家、音樂家、廚師、服務員、演員、藝術家、鐘錶師、帽子商人、雜技演員、園丁、裝修師……整棟樓就像是一個小社會。

而這本書的閱讀趣味性在於垂直的閱讀方式,也就是上下翻頁,孩子的視線將追隨貓咪的腳步一層層爬樓,這種充滿創意和體貼的設計心思,讓閱讀瞬間變得立體。

閱讀這本書時不需要家長費工夫帶讀,因為每一個畫面就像一個獨立的“小劇場”,猶如一個個紙上話劇,豐富的畫面細節就能演繹精彩的故事,任孩子在其中肆意遊玩、探尋、想象。
《西瓜籽》——爆笑故事,道破童年小心事!
這本書講述的是每個孩子都曾有過的成長經驗!孩子吞過籽嗎?小鱷魚最喜歡吃西瓜了。可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西瓜籽吞到了肚子裡面。這可怎麼辦?小鱷魚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本幽默童趣的圖畫書一經出版,便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2014年蘇斯博士獎。

或許每個小孩都經歷過吞掉西瓜籽後的“驚心動魄”——一點點害怕,一點點擔心,一點點的想象力氾濫……在煞有介事的擔憂和恐慌中,似乎還有那麼一點點期待,期待不一樣的事情發生——這個孩子們特有的小心事,被作者用一個充滿童趣與幽默的故事呈現出來。

作者葛瑞格·皮佐利是一位絹印藝術家,他用三色絹印的藝術方法創作了這本書,顏色選取了獨具西瓜特色的紅、綠、黑,讓整本書都散發出濃濃的西瓜味道,甜蜜而清爽。
小鱷魚豐富的表情變化,將孩童的擔心幽默化,以獨到的手法讓孩子接受並跨越成長中的小意外,坦然而樂觀面對。這個故事以孩子的生活經驗出發,加入有趣的鋪墊和轉折讓孩子在閱讀中哈哈大笑。

就是這樣一本帶著美味而來,卻要用故事道破童年小心事的繪本,把童年的趣味展現在孩子面前。
關於夏天的童年記憶,除了被吞的西瓜籽,還有捉蟲、淋雨和游泳:《魔法的夏天》——發現最美好的事。
生活在大都市的小哥倆徑一和由一是好學生,他們每天按時上學、放學,上課專心聽講,課後完成作業……但是,放假以後,他們是不是就停止了學習呢?在某種意義上說,當他們進入新鮮的環境,面對挑戰時,他們的“學習”才真正開始了呢!

暑假,小哥倆來到了鄉間,與鄉下的小夥伴相比,他們跑不快、爬不高、走不穩、玩不動……
雖然在小夥伴面前屢屢失敗,但小哥倆還是感受到了鄉間生活帶給他們的挑戰,以及挑戰後極大的快樂。當他們像落湯雞一樣回到家裡,準備接受來自成人的指責時,得到的卻是不以為意的接納和關懷。
後來,他們又在在海邊遊玩、和小夥伴一起比賽吐西瓜籽、幫外婆買東西、玩煙花……這一系列痛快又過癮的體驗讓他們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能力、增強了自信。對於他們而言,更是認識到了生活原來可以如此豐富多彩。

夏天過去後,很快來到冬天,和現在的季節一樣,初雪落下,小哥倆開始了新的體驗:《雪天回家路》——感恩最溫暖的事。
這天放學時下著大雪,貪玩的弟弟沒有找到哥哥,只好獨自乘車回家。衣著單薄的他這一路經歷了不少磨難,花了兩個小時才終於到家。而聰明的哥哥早就到家了,趕緊照顧幾乎凍僵的弟弟。

同樣是發生在學校之外的故事,同樣讓小哥倆經歷了不一樣的“學習”。弟弟感受到了不安和焦慮,也體會到了人性的溫暖;哥哥認識到了責任和主動。兩個小男孩都在生活面前發現了自己的成長。
小哥倆的故事清新自然,讀起來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思考自己看似平淡的生活竟然蘊含著無數的學習機會。認真生活,其實就是認真學習——勇敢地去經歷,就是最有價值的學習。

寒假又快到了,你和孩子又會如何度過這個假期呢?讀完小哥倆的故事,關於孩子的生活、學習和成長的關係,我想大家一定會有新的認識。